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别分析了全球6个极涡面积指数和对应的极涡强度指数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6~8月)的影响,研究发现,极涡指数场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场,冬季,青海省大部分是明显的负相关区域,西藏大部分以正相关为主;春季,西藏和青海绝大部分为正相关。根据冬季逐月(12、1、2月)极涡指数对应夏季逐月(6、7、8月)降水的相关场来看,冬季12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6月降水,自青藏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呈‘+-+’分布;冬季1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7月降水,自西南向东北呈‘+-’分布,在西藏以正相关为主,青海以负相关为主;冬季2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8月降水,除了青海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北侧、西藏西部为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5)
对2014年8月31日重庆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和动力学诊断,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引发降水;MCS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TBB低值区的分布与高空辐散场大值区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螺旋度的发展对预报降水有一定指示意义;低层正值螺旋度与正涡度、高层负值螺旋度与负涡度存在位置和强度上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分析资料、常规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和区域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综合分析了"罗莎"台风的物理诊断量,探讨秋季登陆台风的特征和降水机制.湿位涡和螺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湿位涡对台风的移向和登陆点具有很好的指向作用,对台风的强度变化也有指导意义;在秋季冷空气侵入时,低层湿位涡的正值不稳定区是暴雨多发区域;垂直螺旋...  相似文献   

4.
利用卫星Quik SCAT/Ncep混合洋面风、TRMM/TMI云中液态水资料,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碧利斯"的形成与第3号超强台风"艾云尼EWINIAR"的能量频散有关.通过分析时间滤波后的洋面风场,相对涡度场、云场都能得到明显的Rossby(罗斯贝)波列特征,三者位置一致,且紧随"艾云尼"东南方向的反气旋环流区对应于负的涡度扰动,天空晴朗;气旋环流区对应于正的涡度扰动,天空多云.波列成员中心连线的移向和路径与"碧利斯"的移向和路径相一致.同时动能差值场的演变、E矢量特征揭示了能量的传播方向,且与"碧利斯"的路径有关.波列尾流气旋环流生成初期相对涡度极大值呈振荡增长趋势,"碧利斯"生成时涡度达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2006年汛期5~10月他13的24小时降水预报应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得到的西藏地区32个站点降水估计值与降水实况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表明T213模式对西藏汛期降水预报在预报一次降水过程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示性,其晴雨预报的准确率普遍都在60%左右,但是在降水的量级预报上效果不理想,除了小雨预报有一定的准确率外对中雨以及以上量级的降水基本无预报能力。对于晴雨预报和小雨预报,模式对阿里西部、那曲西部和日喀则南部地区的准确率最高,阿里南部、那曲中东部和山南的错那站准确率最低,并且以漏报情况居多。检验结果对西藏汛期降水预报中如何利用和参考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预报员对T213模式的降水预报会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证了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阐明强降水会造成湿位涡物质异常,异常高度主要出现在850~500 hPa之间。用NCEP/NCAR 11的分析资料对1999年6月下旬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位涡物质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梅雨期间大气的湿位涡物质异常区域与降水带的位置和走向基本对应,主要位于梅雨锋及其南侧,与等 线的走向保持一致。依据湿位涡物质的保守性原理,等压面上等 线间的湿位涡物质异常区的移动示踪了暴雨区的移动,这可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动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61年~2020年汛期(6月~8月)青海省5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在不同振荡特征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不同匹配类型及该匹配类型对青海省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和东伸脊点偏东较偏西都会促使青海省降水呈偏多趋势,中心位置偏东会使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南部、青南牧区大部及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降水偏多性增加,东伸脊点偏东会使环青海省湖地区大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青南牧区中部降水偏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南地区1980—2022年汛期降水距平资料,对其进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山南地区汛期降水百分率整体呈略微增加趋势,即每10a降水百分率增加了1.7%;调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距平做相关性分析,得出西伸脊点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东亚大槽强度、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等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相关度较高;分别用130个气候因子和挑选的优势气候因子指数为预报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南汛期季节降水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检验时段内4月起报山南初夏降水ps评分为72.56分,6月起报山南盛夏降水ps评分为72.43分,6种机器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学习ps评分最高为74.65分,挑选最优气候因子ps评分略高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30个气候因子的ps评分。  相似文献   

9.
2003年梅雨期湿位涡异常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的NCEP/NCAR格点分析资料和中国区域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在分析2003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及大尺度环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包含降水质量强迫效应的湿位涡方程,阐明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湿位涡异常。对2003年引起江淮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的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湿位涡异常区与降水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利用湿位涡的异常分布预测降水未来可能的分布形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0.
延吉机场气象台预报室在2020年春运保障专项学习时,把冬春降雪预报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回顾2007年3月4日04时到6日13时,延吉机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降水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大、降水相态变化较多的暴雪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数值预报资料,从天气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急流配置、能量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了解延吉地区的这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南北槽合并与地面黄河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的结果,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水汽来源是由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和南海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抵达东北地区。强降水落区与850 h Pa正涡度和200 h Pa正散度大值区相一致。上冷下暖的热力结构有利于中尺度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