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作文》2007,(7)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学生共有的感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  相似文献   

3.
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修改作文让许多教师困惑,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好,也要学生学得好,这样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认为只要把课上好,把语文知识讲授给学生就行了,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了教学质量低,无法适应当前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此,本文谈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要让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这种观念的倡导下,语文合作学习已蔚然成风,但在语文合作学习的实际运用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阅读,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被语文界公认为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许多语文教师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自己研究、探索的课题.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阅读考题的能力呢?在此我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语文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无视学生的存在,学生是被动的受众。教师讲的许多内容,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够自己解决的;而学生真正不懂的问题,或是疑问,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却忽略了。课堂上很少有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要求,但学生的完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语文作业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技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语文作业可以获取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贯彻落实课标中"要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要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可是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快节奏,往往忽视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环节的盲目被删除,导致现在的许多学生不会朗读,没有读书习惯甚至是讨厌读书。这一现状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改变和扭转,作者围绕小学阶段学生出现的一些读书方面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王小红 《河北教育》2007,(11):42-42
提起语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总是皱眉头,这首先是语文教师教学技巧不够,使得不少学生感觉语文难学,形成了一种"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恶性循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关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很多经验颇丰的老教师也依旧无法很好地解决。我们也总是能够听到关于"现在的学生太不爱学习了"类似的抱怨。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更乐于学习呢?我在学习了许多著名教育学家的经验之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作文不好教"却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用我笔写我心",而是围绕着教师的思路来写作。作文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阵地。学生只有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文字与情感的诉求,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作文教学。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个性化作文"的概念。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陈君平 《教师》2014,(24):26-27
在课堂中,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如李镇西所说"读出你自己",认识到"我"很重要,师生共同创造出文本的意义。语文教师应有"我即语文"的情怀,从教材处理、课堂对话等方面读出自己的语文味;学生应读出自己,享受文字与生命的欢悦。如此,方可守住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高三的学生面临高考,这时如何开展语文的教育工作,一直是语文教师甚至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高三语文教学,才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呢?笔者通过多年高三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摸索,认为高三语文教学开展的灵魂在于管理。管理的真谛在于"导"与"指",即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分配自己的精力,指引学生如何去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者从减负才是成功之道;努力帮助学生拥有成就感;注重管理,加强指导三个方面做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着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的"矛盾"之处,语文教师如何抓住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在实践中一些做法,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2014年6月7日上了一节公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恰巧是比赛课,成绩可观。而时至今日,才猛然发现,这课是一篇多么有争议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篇赞颂德国人养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意境的课吗?许多大家提出这样的疑问。语文教师是否对教材挖掘得"过"了呢,有时候,可能连作者写作当时都没有的情感都被教师挖掘出来了,真是很佩服教师的挖掘能力,解读功夫。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自己"语文"起来,要让学生"语文"起来,不但要读作品,更要读作者。  相似文献   

18.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革新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教育家都非常强调学习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课堂气  相似文献   

19.
语文生活客观存在于每个人的一生中。营造学生高品质的语文生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经营好自己的语文生活。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四有好教师"、成为学生"四个引路人"的高度,提升自己的学科生活,苦心经营自己的语文生活。教师要专业热爱,让语文生活更有情怀、更受欢迎;要专业学习,让语文生活更有尊严、更受尊重;要专业实践,让语文生活更具前瞻、更加卓越。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现实情况的包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语文教师也受到这种影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一种短视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对语文教育的陶冶功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把构建诗意语文,诗意课堂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侧重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精神的养成。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