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审美的人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①艺,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说:“有志于道,根据在德,依托于仁,游心于六艺。”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兴盛不衰并居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学创始人孔子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是说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据于德”,是讲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依于仁”,是言应有博大的人道主义,这三项都属于思想道德的范畴。而最后一项“游于艺”指的是当时从事社会活动所应有的基本技能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连治国之本的“礼”,都排在思想道德之后。可见孔子以德为先为重而后是艺、才的思想观点,强调的也是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道德建设。纵观…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高校的发展中,孔子的教育理念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为基础,论述了高校领导者在自身素质和能力上应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孔子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的教育目的在于“人格的全面发展”,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君子不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孔子承接周代的教育思想:“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周礼·保氏》语)并且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点,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课程建构思想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原则与具体内容上,其核心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校本化地传承这一思路,就能获取建构传统文化课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30多年前,报考中师是班主任帮我拿的主意,我只是没反对。到现在,我竟如此喜欢、热爱教书,觉得当教师是天底下如此美的一件事。为何有这样美妙的感觉?《论语》中的一句话最能概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么多年来,我学着孔子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足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化境,去涵养、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我也与这份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7.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当代价值日益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应把儒学的思想精华和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融入到党的建设全过程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化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相似文献   

8.
<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的教学总纲。这里的"道"就是陶继新所阐述的"道"。本书指出高效教学不仅需要重视方略技巧,即"术",更需要重视内在品质,即"道",只有道术兼修,方能抵达高效的境界。陶继新老师一直关注着高效教学的走向,持续不断地走进学校与课堂,采访与报道了一系列学校与名师的典型,10多年来,陶老师总结了自己在高效教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成果,在全国开设了100多场关  相似文献   

9.
两千年来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其治世为人的标准一直被人们奉为圭皋,在教育中从未人论及过"道"、"德"与"艺"三者的关系,孔子针对这三者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子曰:"志于道,据与德,依于仁,游与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是儒家做人的原则。仁道一体,仁是儒家道的选择。德为外化,是道的表现形式,完美的道德就是仁,表现在艺。为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做人标准,指导我们如何为世为人。结合现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古代教育文化中汲取养分,弄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职工教育》2012,(7):21-22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武器制导控制系统总体研究室。研究室建设50多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室2011年  相似文献   

11.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议题,也是他对自己所志,所学与为人之经验的凝炼。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广大教师同样面临着为人处世与教导学生的两大议题。而从自己做起是教导学生的前提。本文试图从理想,行为,态度,学识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我们铜陵市新苑小学位于巍巍铜官山下,浩浩扬子江滨,创建于2006年,虽然年轻,但充满青春与活力。办学以来,我校以真诚而积极的生命情态,追寻着执着而进取的开拓精神,现已成为本区内一所师生成长之苑、创造之苑、幸福之苑。学校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立德树人,"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绘画美学思想,从文字资料看,萌芽于先秦诸子,而成形于东晋的顾恺之. 一孔丘(公元前551——前479)提到过“艺”.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里的“艺”,是指礼、乐、书、数、射、御这六艺.所谓“游于艺”,并非是说以“艺”来怡情作乐,而是要求人们拿“六艺”来培养德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历代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认为艺术是一种游戏,被排在了最后。以前,中国人写字、画画都用毛笔,公事之余要在宣纸上写写画画。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业余爱好,以自娱自乐为主。尽管古人不刻意做专业的书法家,但是字写不好也是相当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如果画画只以形似为基准,只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论述了孔门教育所体现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体现。文章从重视德育、重视智力开发、重视养生、重视美育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孔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钱行 《中学教育》2007,(3):63-63
《新亚遗铎》是钱穆先生在香港办学十多年中积累的文集,其中有一段讲怎样过日子的:“今天我且谈谈如何过日子,我又要引《论语》上的话:‘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过日子,第一要懂得道理,不懂道理,是不能过好日子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生孜孜的探索,苦苦的思考,设计出理想的人生境界,确定了完美的人格标准,其标志就是君子人格观的形成。本文拟就孔子的君子观的基本内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孔子的君子观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述,多达数十种。笔者认为,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是对君子观内涵全面的、系统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张甜甜 《文教资料》2011,(24):239-24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国古代儒家治学求进的道理。在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汲取儒家之教学精华,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功效,以此创立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人倾向于将尼采与孔子儒学思想进行对照研究,探寻尼采与中国儒学精神在美学一政治哲学思想上的会通。运用比较文化的手段,将《论语·泰伯》中一则语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关于“精神的三种变形”的“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其后狮子如何变成孩童”予以细读与诠释,阐发二者在人生旨归和艺术哲学向度上的共向性。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的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办了许多小学、中学、大学,也办了一些研究生院、研究生班。中学含普通中学和各种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大专院校门类更多;研究生分为不同层次;加上各种成人教育学校业余学校,学校实在不少。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任务不同,但共同的根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本文结合师范院校的情况,就教书育人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教书育人是普遍规律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孔夫子的教学注重“敬德修业”,为了达到“敬德”的境界而“修业”。这样理解是有根据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没有培养,学问没有讲习,听到应该做的事不积极行动,知道自己的缺点不加以改正,我为此而忧虑。孔子把德放在首位,但并不孤立地讲德,修德要靠讲学。修德讲学的目标是成为闻义能徙、知过能改的人才。不培育出这样的人才,孔子感到担忧。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同样在《述而》篇里,孔子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指出:追求在于道,立足在于德,归宿在于仁,兴趣在于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把“游于艺”的“游”译为“兴趣”是根据《礼记》中“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来解释的。“礼”是一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相当于《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