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宅宝宝,顾名思义就是成天待在家里的宝宝。可是家里待久了,宝宝就会变成兔子胆。表现为:看见陌生人就哭着躲在妈妈背后;原先玩疯了的旋转游戏机,现在却胆怯着不敢玩……为什么家里"宅一宅",宝宝就变成兔子胆了呢?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中的"宅"现象,可分为网络娱乐取向的"宅"、网络社交取向的"宅"、网络购物取向的"宅"、网络学习取向的"宅"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育和引导大学校园中"宅"现象时,需考虑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的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里充盈着各种海量资源,诱使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宅"在里面的生活方式,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又使这种"宅"现象不断升级,"宅男宅女"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价值取向无不在"宅"中发生着惊人的改变。作为一种逐渐主流化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宅"已经给大学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建构带来了隐忧,亟须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做出积极探索,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松浦友久由于关注到"谪仙"与李白的高度契合,发现了"谪仙"的属性,并进一步解读出"客寓意识"。"谪仙"与"客寓意识"存在紧密的内部联系,在使用时不免困惑,造成一定程度混乱,笔者提出"谪仙——客寓意识"模式,这一模式其实是松浦友久不自觉运用的。由于生平遭遇、天赋上的一致导致李白对谢朓认同,运用这一模式,可以看出李白的风格来源是谢朓,若没有这一模式,则很可能忽略谢眺。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11月20日,一场由我主持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辩论会开始了。"我宣布辩论会现在开始啦,请正方——虚拟世界的代表,完美时空公司的代表入场。"话音刚落,一群穿着完美时空主打游戏《口袋西游》的各种职业装的选手"飞"到现场,完美时  相似文献   

6.
我不知道该给此文做一个什么样的标题.直到拜读了严耕的新作,看到了其中的"在虚拟世界上班"一章,才决定套用这个标题.之所以用"耕耘"而不用"上班",一是他的确人如其名,在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中不懈地努力着;二是这种努力对于他而言,不是"上班"的职业,而是"耕耘"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宅",这个字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不陌生。不上学的时候,没有考试烦恼的时候,谁不愿意宅在家里,上个网,打个怪,聊个天,购个物,粉一下喜欢的明星,那是一种时尚又惬意的生活方式。而在娱乐领域里,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宅"已经开始演变为一种消费力量和新的品位。从EVA、宫崎骏的  相似文献   

9.
褒贬不一的"宅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这种现象令某些人无法理解,尤其当他们看到有的人竟然能对着电脑如此投入地又哭又笑,却不肯跟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说句话。而真正的宅人通常懒得计较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坐在电脑前,连接上互联网,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宅着"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个上网的人,都有"宅"的可能性。这个测试,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宅"的利器,请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0.
闫秀娟 《中国教师》2011,(14):46-47
<正>学生在写作文时,视"一凑、二套、三抄"为作文的捷径,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频繁出现,如写母爱,就是"二送"——雨天送伞、生病背我送医院;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给我补课。久而久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虚拟世界"被列入2014-2015年教育部重点问题征答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这个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难点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出发,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虚拟世界能否归为物质世界;虚拟世界是不是规律的例外;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信仰该不该动摇……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借助科学知识"最近发生区"的科学性,从特殊上升为普遍,得出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适用于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2.
搞私有化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歪门邪道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在回答"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时指出,主张搞私有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一股思潮.而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私有化并不一定就能带来经济发展,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丹尼斯·乔登曾经说:"课本是呆板的书本"。许多时候我们学习是离不开课本的,它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课本是否能让我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试想,若让我们去看一本教科书,或许我们不觉得会有多大兴趣,而且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烦躁;但若当我们手捧一本科幻小说,或是上网浏览名家名作时,则会满怀兴趣地把它读下去。成人尚且如此,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本宅经P.2964《四邻造作等》有"四邻造作及自家泥垒犯触转为福法",这是与黄黑道十二神有关的镇厌方术,泥垒黄道神所值时日方位就有诸多吉利,若犯触黑道神所值时日方位时给予了相应的解救措施。在建筑修造时就强调要选择黄道吉日、黄道吉方,吉神福,家宅昌盛。  相似文献   

15.
"宅男宅女"是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流行词汇,"宅"已成为了当下部分青年男女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宅一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状态及其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传授"到"促进"当网络、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时,阅读成了一种奢侈品。学生们宁愿沉浸在虚拟世界、肥皂剧中,也不愿再回归文本。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开学初,我引导学生创办属于  相似文献   

17.
这也是课堂     
课余时间,我喜欢玩FPS系列游戏。有人说,这是虚拟世界,既浪费时间,又会让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但是我认为,这也是课堂。玩这种游戏很长时间了,久而久之,感受到了一些人情世故。和朋友们一起玩时这种感觉并不强烈,可和陌生人玩久了,就会觉得人情冷漠。其实,FPS所宣扬的精神,是团结与合作,而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以数字网络为代表的新传媒技术的普及,而这些新传媒技术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构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宅居"现象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蔓延的,而紧跟时尚的大学生又是"宅居"动物中的一个重要"部落"。笔者将重点立足于新媒介时代的背景,并从新传媒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中的"宅居"现象,以便对此现象做出客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宅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宅现象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某种事物,在媒介中开展社交,性格低调自闭,生活不规律。从波兹曼的视角来看,媒介环境、信息过载、幼儿谦虚、逃避心理和娱乐至死是宅现象背后的成因。"宅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思想萎缩和生理疾病等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学生"宅人"开启和维持一种理性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者不愿意同外界多接触,而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大学生"宅现象"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这种"宅现象"予以了高度关注,这也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做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应对大学生的"宅现象",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