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应掌握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本节需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第二 ,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 ,并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常数项各是什么 .通过对四个课例的认真学习 ,结合大纲和教材谈谈个人的体会 .1.四堂课共有的特点注重课堂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 ,等于成功了一半” .引入的重要性 ,在这四堂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四堂课都采用了问题引入法 ,恰当地为学生提供了一元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基本概念是一章内容的“前奏”,又是深入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课堂设计中优化基本概念的认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笔者先后进行了三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 设计思路: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不难,因此采取直接引入,然后加强复习记忆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简介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教师就各种解法所适用的方程特点进行详细解读,以求使学生面对方程时能迅速找到解方程的最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不可缺少的方法,是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必备工具.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配方法的缘由,掌握配方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方案.在学习配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接开方法,形如x2=a、(x+6)2=a(a〉0)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都已经会解,因此上课开始先简单地复习直接开方法,并做此类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  相似文献   

5.
梁彩霞 《小学生》2012,(12):3-3
一、巧设牵挂,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偏向于认识、研究、得到某种事物的生理特性。在学习历程中,可以通过巧设牵挂,使学生急于知道真相,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连"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玩,其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异,问小明有什么"秘法"?此时,我问学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学习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其中§22.1节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尝试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本节教科书从上节课的"球赛问题"引入,并编排了部分试解的思考题和练习题,旨在通过它们激发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7.
1.导语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巧妙的导语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天,小明去小王家玩,当时小王正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  相似文献   

8.
陈旺火 《教师》2010,(23):39-39
一、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新意识培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意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对本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形成一直想学的思想,这样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学习、探索。如初一几何第一节课《几何初步认识》,可联系实际的问题,如五角星的画法,在一条河边同一侧的两村,如何在河边找一地点建抽水机,使到两村铺设的水管最短,如何求高山的高度等有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9.
朱绪华 《湖南教育》2002,(20):49-49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某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提出学习什么,而是把学生引入某种环境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学生从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可通过演示或设计诱发性的问题达到目的。如此教学,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深入实际,接近生活,学有用的数学。科学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数学也是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觉得学数学有用。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好数学的迫切愿望。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提出…  相似文献   

10.
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解,是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两个重点,除要掌握基本方法外,适当的掌握一些常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解法选择技巧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如何快速选择方法,有一定的技巧.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ax~2+bx+c=0(a≠0,a、b、c是常数),其中a≠0,但b、c可以为0,因此方程ax~2=0,ax~2+bx=0,ax~2+c=0,这些形式的方程因为缺项,也叫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形式,因此解法也就会有不同的技巧.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的常数项c=  相似文献   

11.
《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内容在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中考题目考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形式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相似文献   

12.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和关键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它是中考数学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初中地理教学教师需要研究教学艺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自觉的“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下述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一、设计导言,培养兴趣地理教学应注意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导言”引入要有新意,要巧妙地选择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学状态。引入导言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单刀直入式。成语“不知天高地厚”是形容一个人无知和不自量力。真的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就让我们一起上天看一看吧。以这样的导言方式,引入“天体和天体系统”一课,学…  相似文献   

14.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通常我们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归纳为四种:1.直接开平方法;2.因式分解法;3.配方法;4.公式法.然而,当学生学完这些解法之后都感到有些乱,不知哪些题用哪种解法更简便.特别是对那些带括号的一元二次方程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把括号“小看”了就行.对此,本人总结出了一套解法,那就是“依项而解法”.  相似文献   

15.
韦达定理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间的关系,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学习中应领悟定理的本质意义,由浅入深地掌握运用此定理进行解题的三个层次.一、根据题目条件,直接用定理若问题要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求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或求作符合条件的一  相似文献   

16.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三数学的重要内容,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必须注意如下问题.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熟练地解特殊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会熟练地应用公式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判别方程根的情况,会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二、知识要点:1.方程的解法知识要点列表如下:课本中实际上介绍了四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2.求根公式:方程ax2+bx+c=0(a≠0),则有x1,…  相似文献   

17.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注意是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当。=0,b一0时,方程成为一元一次方程bC+“一队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选用什么方法来解方程,应根据方程的特.大米决定.一、直辖于平方法估用于一元二次方程缺少一次项或l(+。小一n(a学0)型的方程.例1解方程:()(X+3)(X一引一7;(2)16(又一1)‘一9.解(1)原方程可化为X’-9一7,即X’一16.两边开平方,得X一上4.JI=4,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应该知道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使“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讲好绪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绪者,头绪,条理也;“伦”者,其“阐 述,说明的作用”。绪论是教学之始的重点。讲好绪论的作用是使学生 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 学”。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地进入课程内容学习的正常轨道。结合多年的执教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绪论的引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元二次方程学习提示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解答其他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卷,直接命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约占全卷总分的15%左右,需要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解答的问题,更是占有较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