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绘一幅图画,以画面激趣诗歌与绘画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者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画沟通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说,教学古诗,可以用“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像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山行》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是最富有意境的,它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广阔的意境。那什么才是意境呢?就古诗而言,“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因而会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  相似文献   

5.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古诗,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且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小学课本中入选的古诗大都是五言、七言绝句,一首诗便是一幅画,和谐动听,意趣天成。儿童心理特征与古诗的特点,与“情境教学”结下不解之缘。因此,可在古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古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对称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一、课内背诗:情景性记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诗是诗歌学习的第一步。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里快速背诵呢?理解性背诵是最佳方法。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提出学习古诗的具体目标:知道作者是谁,自己解释题目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9.
张速 《教学与管理》2002,(10):57-58
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我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自觉背诵古诗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古诗内容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二线四步”的教学模式,即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索并行,并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讲道:“音乐,不需要通过直感式的体验,使学生很容易从音响的感知产生情感体验,激起类似的想像和联想,心弛而神往之。”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说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相似文献   

11.
张凤碧 《小学生》2012,(11):7-7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美的诗境。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陆干玉 《考试周刊》2011,(2):229-230
“诗”从理念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貌.一种品格和一种精神。如果说生活是一首诗,那么就看你如何去欣赏它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绘画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定的审美能力。我尝试将教学的内容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使美术教学更富有诗意。  相似文献   

13.
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探索诗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为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努力。可采取的措施: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剖析诗眼,引导学生入境。找诗情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契合点,使作品之境与学生之情交融。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感受不同美的样式,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诗、写诗。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美好意境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  相似文献   

15.
诗人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的画面。透过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精神内涵和他所体验、创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诗时,如果能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审美意境中,诗意就如画卷般深深印入学生脑海、渗透学生心灵。教师要多从自身上点拨、引导及开掘上找原因,从根本上改革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古诗课生机盎然,亮出“风采”。  相似文献   

16.
诗歌讲究形象思维.诗人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诗句.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利用形象思维去理解诗.《望庐山瀑布》写得生动、形象,它以诗句的气势磅礴而著称,以仙境般的意境而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的意境,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立体教学”中“各科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把绘画渗入语文教学,寓古诗教学于艺术活动中.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1.老师根据题意画出诗人李白望瀑布形象的简笔画,结合解题介绍作者,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 2.自读第一句诗后,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自己画出“香炉峰”和“生紫烟”的景色,展示庐山瀑布的背景,以此检查学生理解诗句的情况.同样,在学  相似文献   

17.
吴艳 《考试周刊》2014,(13):44-4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由于现代化社会中学生接触古代文字、语言的机会日渐稀少,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如果仅从解释字面意思入手,则学生将很难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每一首诗的背后都蕴含一幅图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把"诗"和"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小学古诗教学铺设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8.
古诗通过非常简练、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结合起来,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重现情境,让学生领略画面美;利用多媒体品析字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利用多媒体展开诵读,让学生吟咏音韵美。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的古诗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去想象,借助画面、多媒体将古诗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意,更深刻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侧重于一首一首的"逐首教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学生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认为根据具体诗文可进行“四部曲”教学: (一)知诗人、解诗题。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从诗人、诗题入手,有的诗题直接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如《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独坐敬亭山》等。教学时可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体会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