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 ”符号现在流行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西藏传播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派遣的探险队对西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险、考察,他们在西藏发现了藏传佛教广为使用的“ ”符号,将这一符号带回德国,成为纳粹党的标志;二是一战前传入说。“ ”是1910年传入霍亨佐仑德意志帝国,逐渐被视为日耳曼人高贵身份的象征;三是印度传入说。“ ”是由印度人创造出的符号,这个符号由于文化的传播,各个文明间的互动而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这个符号本身也在传播中逐渐变化产生出不同的式样,但都出于同源,是文化传播中的不同演变形势。本文对“ ”符号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一直是广大民众崇拜的偶像之一。中国儒士“诸葛崇拜”的文化心态,更多的表现在对诸葛亮道德及品行的认同之上。诸葛亮的“力行”品格,施展才能的平台和高人选士的姿态正是中国儒士梦寐所求。“诸葛崇拜”现象已内化为中国儒士的一种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演义》的修定者毛宗岗称诸葛亮为“智绝”。但人们住住将诸葛亮的“智”看成是“智谋”、“计策”。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谚语。这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文化的近视。其实,诸葛亮的“智”是一种哲学智慧、文化精神,它以儒家的原始精神为主体,吸收了诸子百家的各种智慧,成为一个具有实践理性精神的“真儒”。透过这个“真儒”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罗贯中的反理学倾向。  相似文献   

4.
定军山在三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定军山的军事地理位置特殊;蜀、魏定军山之战意义深远;诸葛亮八年北伐屯兵定军山下,留下了丰富的古迹文物;诸葛亮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后主刘禅又下诏“近墓立庙”为诸葛亮在定军山下修建了“天下第一武侯祠”;定军山将永远是在画历史文化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5.
《襄樊学院学报》2010,(10):17-18,22
2010年9月25日至27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襄樊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10年中国·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适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襄樊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和批准在襄樊学院建立“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并挂牌成立之际,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襄樊市人民政府、襄樊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襄樊学院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为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的公众人物,是以“智慧”化身、“忠贞”代表的文化形象出现的。诸葛亮文化形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其形成是社会群体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共同心理追求。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有过十年的躬耕生涯。历史上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均发生于诸葛亮躬耕之地。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其所说的“南阳”究竟在今何处,论者颇有争议,长期以来争执不下,成为一桩悬案。近年来,随着对诸葛亮研究的深入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关于诸葛亮躬耕地问题再度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引起了各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继武汉和北京相继举行了专题学术座谈会之后,1990年3月15日,华东师大史学所与复旦大学文博系又联合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座谈会。会议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  相似文献   

9.
汉语“花”在长期发展中具备了丰富的意义。它已由一个语言符号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表征符号。中华民族爱花、养花、赏花的文化习俗是汉语“花”的丈化内涵体现在人格、艺术、食用丈化层面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符号论美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的美学思潮。它认为,符号是揭示意义的一切现象的集合。符号美学主要是围绕“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一命题而展开,它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以符号美学的观点看来,古诗词阅读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外在的语言形式(能指)和这种语言形式所揭示的文化内涵(所指)所组成,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活动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在受刘备"三顾"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生活。三顾之"茅庐"和"躬耕地"何在,由于历史文献的简略歧异,后世逐渐形成了在南阳和在襄阳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而在这场学术争论中,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中的"孔明在南阳,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和《草庐对》中诸葛亮的"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两句话,常被襄阳说者引为"躬耕地"在襄阳不在南阳之依据,但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是其缺乏对史料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误读了史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被历代上流社会推崇为“圣贤宗师”,在民间却经历了一场独特的形象神化过程.在各种离奇故事的流传中,诸葛亮逐渐脱离了原始形象,被改造成法力无边的半人半仙,演绎出一条神道色彩浓郁的亲民路线.诸葛亮民间形象的神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宗教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实质是历史社会心态的归结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存在“定型化”和“类型化”的缺点。对此应作具体的分析。无论从小说整体来看,还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都是有得有失的。曹操是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奸雄形象,作者既写了他自私、虚伪、残忍、奸诈的一面,也写了他具有雄才大略和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一面。曹操的描写虽也有败笔,但具有复杂的性格内容,就不能说是“类型化”的。刘备和诸葛亮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的缺点,但也各有其写得成功之处。主要缺点是如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相似文献   

17.
对于沂南的旅游规划,要从大局上综合把握,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来加以培植,促进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立诸葛亮智慧城,发挥三种功能,增加旅游景点,开发影视城,进行诸葛亮文化研究。围绕诸葛亮及其诸葛亮智慧城,开发有关的旅游产品,在宣传诸葛亮的同时,宣传沂南,宣传沂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使"既生瑜,何生亮"几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至今仍在演绎瑜亮相斗的故事。考察历史资料发现,赤壁之战前周瑜和诸葛亮对操军实力的分析,都认为曹军必败;且周瑜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瑜亮相谐,共治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瑜亮相谐"是一种和而不同,更是一种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