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惯用语初探     
惯用语作为与成语、谚语、歇后语平行的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语史上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虽然80年代,专家和学对惯用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远未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章试图从意义、来源、构成形式、结构关系和语体风格等几个方面对惯用语和成语进行比较,把惯用语从成语中区分开来。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惯用语自身的个性特点,如惯用语的感情色彩、特殊来源、发展变化、及其特殊的修辞功能等。从而使我们对惯用语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学习英语的人应该尽量了解和掌握英语成语和惯用语,这样有助于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本文搜集、整理了一些英语成语和惯用语,并将他们与之相对应的汉语成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杨秀建 《新作文》2004,(6):47-48
2004年考试说明中关于“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明确指出包括熟语。关于熟语,《现代汉语词典》中揭示了内涵,没有揭示外延,《辞海》将这两点解说得很清楚: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且要以其整体来理解语义。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由此可见,熟语是个大概念,惯用语是个小概念,二是属种关系。作为中学生朋友.对成语、格言、歇后语了解较多,而对惯用语知之较少,故本专门解说惯用语。  相似文献   

4.
以62名留学生为被试,采用对多项选择题进行选择判断的实验方法,探讨了无语境、中语境和强语境三种条件下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理解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无语境和中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在强语境条件下,留学生主要从比喻意义方面理解汉语惯用语。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留学生主要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汉语惯用语,中语境对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没有促进作用,然而强语境能促进留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固定用语主要分为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专门用语五类.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成语和惯用语来谈固定用语的教学,从一定的实践角度说明其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婧 《林区教学》2012,(1):30-32
作为汉语中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在汉语庞杂博大的词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以喻人惯用语为例,通过分类举例的方法探究惯用语产生的文化心理,阐释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以期探讨惯用语的语言学特征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语汇研究与汉语的民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远流长的汉语语汇(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是汉语百花园中的奇葩.汉语语汇不仅种类齐全,各类语汇的数量繁多,其内涵也极其丰富,这与汉语单音节语素组词造句的灵活性有直接的关系,汉语语汇的研究与汉语的民族特征密切相关.汉语语汇的丰富性、整体性、形象性特点都与汉语自身的结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谈惯用语     
<正>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中,除了许多能独立运用的词以外,还有一些现成的短语,而这些常用定型的短语,统称为熟语。熟语的范围广泛,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其中以惯用语和成语的运用最值得注意。多年来,研究成语的学者较多,研究惯用语的学者较少。近年来,研究惯用语的学者逐渐多起来了,但意见尚不一致。就《现代汉语》教材来看,“惯用语”也谈得十分简略。  相似文献   

9.
数字成语在汉语习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探索恰当的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的过程中,功能学派目的论的理论指导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数字成语及目的论的简述,结合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力求开拓数字成语英译的新途径,以达到更好地传播其意义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金燕 《考试周刊》2011,(73):96-97
本文对日语中有关鬼的惯用语和成语进行了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而探讨这其中的有关两国文化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本文力求从文化的更深层面去考察日语中相关惯用语和成语中有关鬼的词汇的内涵,力求揭示出一些日本语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惯用语初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惯用语与日俱增,它以独特的形式,自立于现代汉语词汇熟语之林。它是词组,但跟一般自由组合的词组不同,它能自由运用,但又不同于一般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词。它习用日久,形式简炼,结构定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色彩分明,语义凝固,以完整的“现成话”,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许有人认为成语典雅,是阳春白雪,惯用语通俗,是下里巴人。出于对成语的厚爱,而冷落了惯用语。当前有关成语的论著多得已不好统计,而有关惯用语的论著却是凤毛鳞角。因而加强对惯用语的挖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现代语文》2006,(4):50-51
汉语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尽管学界对惯用语的定义还不尽一致,但是它作为汉语中富有魅力的表达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后,惯用语的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人们借鉴西方语言学者的惯用语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深入剖析诠释,极大地推动了汉语惯用语的研究.近些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或是认知心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开辟了惯用语研究的新天地,有学者已经注意到惯用语字面意义对惯用语理解的作用,但仍有忽视字面意义的倾向,我们拟对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的理解中的作用加以梳理,以科学认识惯用语字面意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含有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翻译这些数词时需要区分数词的实指与虚指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准确地传达汉语成语的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唐健 《语文知识》2000,(11):32-33
成语和惯用语的主要区别如下:一、定义不同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二、形式不同成语以“四字格”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三、特点不同成语的主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一般有明确的出处。惯用语的主要特点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一般无明确的出处。如“放空炮、磨洋工、开绿灯”等就能体现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词汇的文化意义习得尤为重要。惯用语是词语中与文化结合肾密的一类词汇。惯用语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教学,教学当中不联系文化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汉语惯用语文化特点的研究,是帮助学生把握其词汇文化意义、以到达正确理解有效运用惯用语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惯用语的结构研究,我们可以从"语法构成"和"语音形式"两个方面加以讨论。汉语根据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主谓结构惯用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等;日语根据惯用语的某个构成者的语法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动词惯用语、形容词惯用语、名词惯用语"等,但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不能体现出来;日语助词能够体现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据此研究非汉语所能及;从音节角度可以研究汉语惯用语,但对日语惯用语的研究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刘叔新先生提出通过成语具有“表意双层性”的特点来区分成语和惯用语,本文指出成语和惯用语构成“连续的梯度联系状态”。它们中间存在“模糊成分”,要通过“主干筛选法”并结合“表意双层性”特征对“模糊成分”进行定性划分从而区分成语和惯用语。  相似文献   

19.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很有特色的熟语,它广泛地流传于人们的口说言谈中。其构造大多以三字格为常态,并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形成语义的变异,在运用上比成语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惯用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到动物的,这些动物惯用语是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相处中产生、发展,并逐渐流传下来的。本文以包含十二生肖的动物惯用语为例,分析动物惯用语中所包含的汉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思维等多种特征。  相似文献   

20.
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从惯用语的本身特点出发,把它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进行比较,分析了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即以三字格为主要形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社会习用性的固定词组。本进而又分析了惯用语在语义上的特征,即具有意义上的完整性与时代性。最后对惯用语的修辞特色从语言简洁,口语风格,讥讽色彩三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