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孙路平 《现代语文》2009,(12):119-122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之一,在阅读或是观看《奥瑟罗》时,人们情不自禁的沉浸于一种审美快感中。本文主要从美学批评角度对其进行解构剖析,试图发掘《奥瑟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奥瑟罗》悲剧冲突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创作于 16 0 4年的一部悲剧。多数人认为这部悲剧的根源是奥瑟罗性格中的嫉妒 (性格因素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看到性格因素的同时 ,不应忽视了种族歧视这一主要因素。正是因为种族的不同 ,奥瑟罗不堪心灵的重负 ,从自豪到自卑 ,从自信到自疑 ,最终杀人与自戕。因此奥瑟罗悲剧的主要根源应是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4.
对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奥瑟罗,历来评论家对其褒贬不一。奥瑟罗为什么会前后判若两人,酿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问题的核心。究其本质,笔者以为这是人生理想幻灭的悲剧。奥瑟罗对真善美的人生美好理想的执着、信任和追求遭到了摧毁性的打击,理想之高造成了幻灭之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种族因素看奥瑟罗的悲剧张洪学《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争议最多的一部。近四百年来,评说家们围绕剧本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对于奥瑟罗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集中起来看,有的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影响最为广泛。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解读《奥瑟罗》中的"嫉妒说",我认为,奥瑟罗的嫉妒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与肤色、种族、文化等因素无关。殖民与种族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一个主流话题。阅读法农的  相似文献   

8.
奥瑟罗中了伊阿古的圈套,疑心妻子不贞,并在猜忌中性情大变,和以前判若两人。导致奥瑟罗轻信的主要原因是欠缺分辨力,民族自卑心理,落后的夫权意识与非爱即憎的极端性格等,这使其最终成为种族歧视社会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夏洛克、奥瑟罗和泰特斯的悲剧均源自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歧视,他们的悲剧实质上是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的悲剧。夏洛克坚守其文化传统,他的文化认同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摩尔人奥瑟罗在寻求威尼斯白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种族自卑感,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爱情上,其轻信的悲剧有着内在的必然;大罗马主义者泰特斯对弱势的哥特文化由鄙视到接纳之态度的转变,实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文化认同之路充满了血腥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奥瑟罗的心理分析阐释期悲剧的主要原因。自卑是他内心世界的实质,嫉妒和轻信是表现形式,维护自尊和荣誉只是借口和掩饰行为。奥瑟罗既是悲剧的受害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莎士比严在剧中探讨了罪恶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重新解读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认为该剧通过对摩尔人奥赛罗在白人世界里追求身份认同注定失败的叙述,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种族和异教歧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西方种族主义者的殖民叙事偏见。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荷马的母题:英雄时代走向未落,人类明有了完全不同的课题;“英雄”从童年,少年走向青年,成年时期,在成熟以前,他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成人仪式,“战神”奥瑟罗是“荷马式英雄”的精神后代,在剧中经历的就是这么一个成人仪式,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人类在这种残酷的成人仪式中生存了下来,但并非完全“无恙”。  相似文献   

13.
Othello is a good reflection of trust, distrust, and mistrust.This paper proves marriage based on distrust dooms to fail by analyzing Othello and Desdemona's marriage.Based on strong faith and love, their marriage is happy, but when faith is destroyed, even love still exists, life cannot be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Amarriage bonds were broken with the loss of faith.  相似文献   

14.
"嫉妒说"与"轻信说"不能将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度解释。从身份认同与他者角度,剖析奥赛罗对威尼斯白人基督教社会身份认同的困境、失败与否定,从而揭示其轻信、嫉妒、杀妻及其自杀的深层心理原因,重新解读奥赛罗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无数的争议,其中“嫉妒说”长期在《奥赛罗》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一批著名莎学家、文学家从各种角度对嫉妒一说进行了否定,指出“嫉妒”并不能令人信服地全面解释《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从“他者”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角度,可以看到不断被强化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中国改编莎剧也注意到《奥赛罗》中文化身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 ,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 ,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17.
奥赛罗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不单是这出悲剧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不但是牺牲者,也是罪犯。人类的心灵就如一团骚动不安的火焰,它既可以放出灿烂的光辉,也可能导致可怕的灾难,这是人类逃避不了的宿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奥赛罗剧中的恶魔意象是如何起作用的问题,与以往的评论主要关注剧中意象的静态内容不同,在充分挖掘剧中恶魔意象的动态性或动力性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这一特征在剧中所起的作用。具体地说,恶魔意象在剧中起到推动戏剧动作的发展、引起并加剧戏剧,中突达到高潮的作用。它的作用模式主要表现在依阿哥作为恶魔意象的主体使用恶魔意象作用于布罗班修、卡西欧和奥赛罗,井引起他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外部行为的变化。这种作用模式推动整个戏剧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