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1节。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提问 :(1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 ) (2 )西湖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是怎样 ?(边读课文中有关句子 ,边看彩图口述漓江水的特点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那一块无瑕的翡翠。(比喻 ) (3 )作者是怎样写桂林水的 ,用了哪些手法 ?第一 ,对比的手法 ,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水对比。第二用比喻的手法 ,西湖 :水平如镜。这样突出了桂林水的特点。 (4)桂林水为什么“甲天下”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2节 (1 )指名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一、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老师适时指导、纠正。2.齐读。3.导入:《识字2》所有的词语都与什么相关?(桂林山水)二、创设情境,学习词串(一)学习词语“碧水、秀峰、倒影”1.出示漓江山水图。(配乐)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最美的地方是漓江。漓江到底美在哪儿呢?生:它的水特别绿,特别清,两边山也特别多。水里有山的倒影,青山绿水,美丽无比……2.出示词语:碧水。师:这么清、这么绿、这么美的水,我们就叫它——碧水。(师指名读)师:你读得真好,老师好像看到了清澈的漓江。(男女生比赛读)3.出示“碧水、秀峰、倒影”图文。师:水美,山…  相似文献   

3.
教学流程一、预习汇报,交流共享,引入新课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描写“秋天”的文段,找到了吗?读给大家欣赏。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写“秋天”的文章,题目是:秋天的雨(板书课题)。3.读题质疑。(秋天的雨是怎样的?秋天的雨会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体验1.初读,读准读通,巩固生词。2.再读,读流利,可就词、句、段等内容质疑问难。(相机释疑)3.悟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秋雨的美。(1)读了课文,感受到秋雨的美了吗?(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带着对秋雨的赞美读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  相似文献   

4.
错位的求证     
朱华贤 《湖南教育》2005,(19):27-27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桂林山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的水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5.
郭世卿 《云南教育》2015,(Z1):56-57
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元瑕的翡翠”一句时,先让学生反复品读句子,在得出初步感知后,简单介绍排比句句式,最后进行仿写排比句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7.
桂林山水很美 ,《桂林山水》也写得很美。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 ,对桂林山水留下一个深刻美好的整体印象 ,产生“我想去桂林”的渴望 ,让学生能够“在旅游中学习” ?笔者认为板书是个关键。这篇课文的板书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设计。一、板书整体构图再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山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与水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 ,山与水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也就是“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就像阳朔碧莲峰下的一首著名的石刻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映山浮水 ,无水无山不入神。”这…  相似文献   

8.
【教材剖析】《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美。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2.前后呼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写漓江的水之美,然后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是一课看图学文。课文配的插图是桂林市区东侧象鼻山、骆驼山一带的景色 ,基本可以代表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用短短的四百余字准确地概括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描绘出了一幅连绵不断的奇山秀水画卷。教学本课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看图感美。让学生观察图画 ,通过图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1 引导学生按照先主后次 (先山水后其它 )、先局部后整体 (各局部的相互联系 )的顺序观察 ,提醒学生注意景物有什么特点。2 让学生按顺序、抓住特点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应指导学生说出以下要点 :a .漓江水———清澈碧绿而平静。b .桂林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渎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水的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一学生马上说: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看…  相似文献   

12.
朱瑛 《陕西教育》2004,(10):13-1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她”和“我”分别是谁 ?看一看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 .根据预习提示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二、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一 )学习第一部分 (1~ 4段 )1.课文讲的是阮恒给一个小姑娘输血的事。指名读课文前四段 ,思考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从哪个词看出情况危急 (迫在眉睫 )哪些句子又写出了迫在眉睫 ?指名读句子。2 .思考为什么要小孩给小姑娘输血 ?(1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只有在场的几个孤儿可以给她输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用“如果……就…  相似文献   

15.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生:在第二句里,作者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二句,读后想想“水平如镜”这个词的特点,然后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生:红叶似火、对答…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 ,引导学生赞桂林山水之美 ,品文章语言之精。通过练笔 ,在实现语言的积累、运用及课文语言内化的同时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使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文 ,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篇 ,具体描述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 ,突出桂林山水美如画 ,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同学们 ,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 ,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用优美的抒情文字,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特景色,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读后使人陶醉于这壮观的美景中。文章开头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接着分别介绍了桂林水的美、桂林山的美,最后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概括描写,绘出了一幅桂林山水秀美无比的完整画面。桂林水的美主要是描写漓江的水。作者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写出漓江的水与其它地方的水不同,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课文插图用倒影清晰没有波纹表现“清”和“静”,用倒影的颜色表现…  相似文献   

18.
陈玮  张学平 《湖南教育》2003,(22):52-53
片段一:自主学文,交往互动师:是啊!雪后的景致美如画卷。作者竣青又是以怎样生动的文字来描绘雪后景致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节,可以快速阅读或默读,也可以自由轻声读,选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师巡视)师:你们觉得哪句话写得好?生:我认为“一阵风……彩虹”这句话写得很美,不仅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雪末儿比作玉屑,还运用了动态写法来描写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师:“风吹树动雪花落”,多美的一个句子!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灰、冰、鸭、鹅”四个生字。2.读通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3.通过对比、品读写丑小鸭丑与美的句子,初步体会丑小鸭变成天鹅后的欢快心情。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听写句子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 13课《黄河的主人》(齐读 )。请同学们准备纸和笔、听写一个句子。看谁写得工整、正确、规范。请一位同学写在胶片上。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汹涌的黄河激流里破浪前进。反馈 :指名说 ,评价 ,教师小结。这位同学写得很正确 ,也很漂亮 ,请其他同学对照订正。二、读讲课文过渡 :齐读写的句子 ,这羊皮筏子是谁驾驭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默读课文 5~ 8节 ,思考 (出示幻灯片 ) ,指名读 :(1)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 ?(2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请同学们读一读 ,可以互相小声地讨论思考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