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拙作《关于鲁迅1907年在东京作的一首佚诗》里,谈到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清朝安徽巡抚思铭后惨遭杀害。在日本东京留学的绍兴同乡闻讯,立即举行了哀悼会。鲁迅在会上坚决主张发通电,以声讨清政府的滔天罪行。随后,拜读了龚济民同志的商榷文章《也谈1907年鲁迅的一首佚诗》。济民同志在文中引证了周遐寿(作人)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同志十首未发表过的诗词,其中《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两首,在1997年《诗刊》第一期《毛泽东诗选辑》中也选辑了出来。可见这两首诗在毛泽东诗词所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透过这两首诗,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用诗这种独特的艺术评论形式,站在与历代诗人以诗论诗的不同角度上来对鲁迅的诗进行高度的评价。 以诗论诗是我国诗歌创作题材的一种取向,而且源远流长。李白对屈原,杜甫对李白,韩愈对李白、杜甫都有过以诗论诗的精神概括  相似文献   

3.
《加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陈子典同志的大作《采用·变革·创新》,较为了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生前对民间歌谣的采取和发展的情况,作为对鲁迅创作活动的研究,作者选择论题的角度,无疑有它独到和新颖的地方.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对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和《公民科歌》两诗的分析和解释上提出一点浅见.鲁迅的《我的失恋》作于一九二四年.对这首诗的创作动机,鲁迅作过这样的解释: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  相似文献   

4.
正徐訏一生,著述丰富,当时媒体评价他"徐訏先生是文坛鬼才,也是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样样都来,也样样都精"。林语堂曾指出,徐訏与常被认为是"中国的高尔基"的鲁迅同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杰出作家。虽然林语堂对中国新诗一般都无好评,但却赞誉"徐訏是一个例外,他的诗句铿锵成章,非常自然",且认为"在短篇小说家中,鲁迅、沈从文、冯文炳(废名)和徐訏是最好的"。1943年,徐訏的代表作《风萧萧》  相似文献   

5.
读了《南开学报》1981年第4期上姚锡佩同志的《鲁迅作〈惜花四律〉质疑》一文后,获益良多。我们首先得感谢锡佩同志和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他们在《鲁迅年谱》第一卷中)提供了有关《惜花四律》的重要资料,作出了贡献。但我对姚文的结论是有不同意见的。姚文认为新版《鲁迅全集》不该收入此诗,因为“《惜花四律》并非鲁迅所作”,而是周作人所作。我认为这一结论是不正确,不全面的,值得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6.
读了《语文教学通迅》(一九八○年第二期)载邢铁华同志《“灵台”新解》一文,我又重读了鲁迅的《自题小象》一诗,觉得邢铁华同志关于“灵台”一词的考证虽属有据,但具体运用于这首诗的解释中,却不尽切当。  相似文献   

7.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的面前。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有三大改动:1.佚佚信的增收;2.鲁迅原的本校勘;3.注释的修改增补,在佚佚信增收方面,《鲁迅全集》增收了新发现的鲁迅佚24篇,其中有19篇将进入第8卷《集外集拾遗补编》。增收了新发现的佚信18封,还收入了68封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含日原稿和中译)约10万字。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早年的重要诗作《自题小像》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值得讨论一番,因为它牵涉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鲁迅的这首诗,其实是应该称作《无题》的。一九○三年鲁迅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将此诗题赠友人许寿裳时,并无诗题。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两次重写此诗,亦无诗题。只是因为鲁迅是将这首诗题在断发照片的背面赠给许寿裳的,所以许寿裳在回忆此事时,给这首诗加上了《自题小像》这个题目,以后就被大家所沿用了。应该指出,鲁迅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诗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5,(9):19-21
丘逢甲佚文《嘉应彭孝廉炜瑛涉趣园诗钞序》与佚诗《次韵答彭少颖同年龙川七绝二首》为《丘逢甲集》所失载,亦未见学界有所披露,系新发现之丘氏佚诗佚文。对研究丘逢甲之文学思想及创作,有颇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一本鲁迅佚文集,《集外集》在鲁迅作品版本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梳理《集外集》编辑出版经过,讨论鲁迅如何亲自参与了此书的编选。  相似文献   

12.
2013年面世的《全元诗》著录元代诗人近五千位,集中呈现出了元诗的全貌。但由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对地方志等文献参考不够赅备,致使一部分元诗作者未被著录,已著录作者亦有漏收之诗。通过以《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影印明弘治版《吴江志》为样本进行调查,可辑录《全元诗》已著录作者6人,佚诗18首,未著录作者13人,佚诗19首,并对作者生平及诗歌相关内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鲁迅研究者对鲁迅早年在日本用文言写作的《说鈤》、《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文,作了认真的注释,这是值得称赞的工作。但有同志将这几篇文章笼统地称作“鲁迅早期五篇论文”,并作了过高的评价,我认为是不妥当的。鲁迅在将《人之历  相似文献   

14.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15.
四川、重庆地方文献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即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嘉靖)四川总志》《(嘉靖)潼川志》《(乾隆)射洪县志》《(道光)蓬溪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巴蜀禅灯录》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69首(包括37则断句),补充作者35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继《全宋诗补佚丛札》非专题性宋佚诗辑佚成果的续编,所利用的文献范围较广,共辑得佚诗118首、佚句81则,其作者有名姓者88人,新见作者26人。  相似文献   

17.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写的《自嘲》(《鲁迅全集》第七卷《集外集》)一诗,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表达了对待敌人、对待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憎爱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感情。尤其是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充分表现了鲁迅对敌人极端蔑视、决不屈服,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对这两句诗给予很高的评价,明确指出这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是臧克家同志一九四九年十月参加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写的一首抒情诗,诗的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着重在一个“感”字上,要写出作者对鲁迅伟大革命精神的赞颂,并把自己对鲁迅革命精神的理解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结合起来,对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无情的鞭挞,启发教育我们应该以鲁迅为榜样,做一个一心为人民的崇高革命者。因此,这首诗虽短,但主题深刻,内容丰富,表现集中凝炼,不论在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能给我们以教益。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女诗人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她们的作品的整理却还有待深入。笔者整理林徽因的佚诗《唐缶小瓮》、宋清如的佚诗《回来》、《我爱北方》及霍薇未被收集的诗歌《晨窗》、《白龙潭小景》与《人与人之间》,以为补充并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