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吴丽平 《山东教育》2010,(12):32-33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都是名篇佳作,传承着我国的文化,传播着人类文明。纵观我们的古诗教学,常态的古诗教学往往停留在文字层面。把诗翻译成白话文。诚然,字字落实对学生理解诗歌、阐释诗歌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往往学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感美、古诗的意境美和古诗语言的精练美。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这些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在世界古典诗歌的长廊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由于古诗文字凝练,讲究平仄押韵,加上古今词义的变化,给小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意带来了困难.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它使古诗教学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正>其一,探究起源,推想词义。中国汉字历史悠久,许多字在构造时就蕴藏了一定的含义,在教学时适当引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时,教师不妨将"断"的篆体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这个古老而形象的文字上体会出"用刀劈开"的意思,从而理解长江之水的力量美。其二,画出图表,理解词义。古诗的语言凝练、含蓄,需要读者去细细推敲,这使得许多学生觉得古诗深奥,教师可采用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有味道的,有的表面如淡茶,初入口清淡,但细细品味,余味无穷;有的如浓酒,入口有劲,回味更浓。带学生诵读古诗,如果不品出其中的味道,那么再好的诗歌在学生的眼中也仅仅是枯燥文字的堆积,就如一堆毫无联系的零件。如何品出诗歌的味道?撷取两则带学生诵读古诗的课例:  相似文献   

6.
杨菲 《教师》2013,(7):90-90
古诗,文字精练,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诚如培根所说:"读诗使人灵秀。"但小学生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陌生,在理解诗意仅停留于"译"诗和背诵,而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则只是肤浅、表面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通过睿智的引导来弥补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跨越千年  相似文献   

7.
古诗鉴赏历来是考试中的难点,教师认真教学之后的效果往往还是不尽如人意。诗歌本身的跳跃性、不确定性让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到诗歌的主旨。掌握诗歌鉴赏的"打开方式"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提升诗歌鉴赏评价的能力,从而攻克古诗鉴赏这道难题。  相似文献   

8.
吴艳 《考试周刊》2014,(13):44-4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由于现代化社会中学生接触古代文字、语言的机会日渐稀少,因此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如果仅从解释字面意思入手,则学生将很难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每一首诗的背后都蕴含一幅图画,教师在教学古诗时,把"诗"和"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面的再现、形象的感染、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为小学古诗教学铺设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9.
余桂兰 《考试周刊》2014,(55):19-20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插图、文字、形象、音律等各种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领悟诗歌的优美意境,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评议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教学就是注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近40多首内容丰富、情文并茂的古代诗歌,它们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诗人浓浓的或热爱大自然、或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其中更加包含了诗人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所以古人常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诗歌的无尽之美。那么,在条件极为简陋、现代化教学媒体非常匮乏的偏远农村小学,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的这种艺术之美呢?这个问题不由得让我想起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句来。诚然,作为古诗这种意蕴深远、感情浓郁的古代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引导学生去细细地进行品读,不去细细地品味和推敲,只靠教师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式的"包办式""填鸭式"教学,就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感悟中国古代的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精髓。古今情志相同,我们没有理由遗忘传统诗歌;面对中学新教材古诗文占近百分之八十,学生却不愿意在古诗上花时间,高考诗歌得分率低的情况,本文从实践高中语文古诗"5+3审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解决问题,期望学生热爱古诗、提升民族文化素养与自信。  相似文献   

13.
古诗以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进入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成分。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情趣,韵律。古诗重情与景,但以情为重,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传情,它是诗人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通过诗歌"美境"再造,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兴。  相似文献   

14.
吟诵我们这个诗歌大国浩如烟海的佳作,让学生体味诗之韵、诗之境,乃是古诗教学的经要所在。古诗教学应该围绕"韵、境"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6年级学生能背诵优秀文160篇(段),并且还附录了70首古诗背诵推荐篇目。此可见,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继承中华民族秀文化遗产,显得十分重要。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图像、动画于一体,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调动学生的觉、感官系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加积极主动地汲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精美的画面、古朴典雅的音乐,能烘托、渲染诗歌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营造课堂氛…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诗歌技巧。该诗几乎涵盖了古诗中大部分表达技巧,可谓古诗鉴赏中的"万能公式"。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如能以此诗入手,便可做到以旧带新,由浅入深,为学生学习新诗提供一块"垫脚石",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古诗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短小精悍意味深长。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古诗学习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经历,体验诗歌中丰富的韵味,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语感,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有积极的意义。小学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采用的是"读读背背"的模式,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学到的只是一些句子的解释,没有真正发挥诗歌的作用。在小学古诗  相似文献   

18.
正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时,教师一般会先让学生诵读诗歌,而后理解古诗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古人的情感,最后尝试由浅入深地获得感悟。然而,这样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对哲理性古诗的学习以及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为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哲理性古诗,从中得到教益,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添加使用古诗的部分,让学生将"用"和"悟"结合,更好地探究哲理性古诗的奥秘。一、找触发点,顺水推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时间流,不同的契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教学由于时空跨度太大,学生阅历太浅以及教学方式的守旧,使得古诗教学面临着困惑。解决古诗教学困惑需要教师从诵读感悟、情境导学开始,将学生的身心带入诗中,仔细推敲赏析,揣摩意象,深入人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要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现代多媒体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软件合理地运用到诗歌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