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中学优等生虽然各方面表现优秀,但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优等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优等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优等生”虽然多方面表现优秀,但同样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不容我们忽视。自高自傲、“成就焦虑”、心理相对脆弱等,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优等生”心理特点,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他人帮助、实践锻炼、合力教育等手段,实施塑造型预防化教育模式,促进“优等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施素质教育优等生怎样评定在基础教育被异化为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优等生是骄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后.优等生并不可能随着群体素质的提高而消失.而作为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仍然存在着,不过.以不同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不同教育.评定优等生的标准并不一样.实施素质教育后.优等生怎样评定.这就需要有一个新的尺度.新的标准。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评定优等生当然以素质为核心。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里讲道:””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优等生是指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他们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其他高校大学生相比大都聪明勤奋,成绩优异,因此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和压力也就越大。在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优等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焦虑、烦躁、孤独、脆弱、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因此,探讨高校优等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对大学优等生的全面成长,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容易被人们忽视。本分析了优等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唤起人们对优等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是中学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旨在倡导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来关注少数民族学生,以正确思想观念为指导,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逐步消退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公平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个清楚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宁夏教育》2005,(1):66-67
笔者在中学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心理咨询工作。工作中感到大多数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人,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小题大做,心理健康教育是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说教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开展心理咨询等。针对这些看法,本人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贾君 《吉林教育》2000,(1):58-58
优等生,通常是指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优等生大多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好,往往使教师和家长产生光环效应,主观上认为他们其他方面也优秀,造成只重视优等生学业上的提高,忽视了其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长此以往,使优等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得到过分的关注和爱护、赞扬和荣誉,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把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称为"优等生",而与其相对的则是"中等生"和"后进生"。一般说来,教师大都认为"中等生"潜力无穷,"后进生"令人头疼,往往习惯于关注这两个群体,把他们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以群体的形式组成。群体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也可以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学校。学校群体是以众多的个体(即教职工和学生)集结而成。要管理好一个学校,就要涉及到许多群体心理问题。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群体心理中的良好效能,去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促使学校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团结一心,行动一致地搞好教育与教学工作,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实现群体组织目标。并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学校群体提高到集体水平。本文主要围绕中学管理中的几个群体心理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对目前的中学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分析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了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严峻的课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针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早的干预和引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压力应对方式的调研结果,合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即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导师思政教育引导,推进导师、辅导员、研究生院,以及规培单位的协同管理,积极发挥中医专业技术特长减压、加强学校经费投入、推进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等,以建立中医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确保研究生心理健康、精神品质优良、职业素养高超、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运用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心理咨询,对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山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从创新教育理念 ,优化环境氛围、培训师资队伍、开发课程教材、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阐述对山区农村中学贯彻落实《意见》与《纲要》精神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具有全员性和发展性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教育形式。心理辅导已被许多国家纳入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体系 ,称之为心理辅导课。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辅导的特点、内容、原则和基本技术等方面论述心理辅导的形式 ,并期望对国内已经广泛开展的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鉴于音乐治疗功能和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现状,本研究主要探讨音乐治疗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音乐治疗理论,积极开展音乐治疗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与实施,改善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8.
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因压力诱发心理困惑和冲突,表现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交织.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她的现代价值就必须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引入心理疏导,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文章从厘清大学生五种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心理疏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讨心理疏导的有效步骤.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认识问题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的策略;指出只有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发挥心智潜能,发挥教师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才能真正使高中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在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