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智能交通的不断完善,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雷电对高速公路电子设备的危害程度不断增加,因此,高速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电子系统的防雷要求愈来愈高。结合目前高速公路防雷灾的调查与现状,主要从预防直击雷、感应雷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了屏蔽的措施及等电位的连接。  相似文献   

2.
雷电是一个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公众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像雷暴这种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强度都不断增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人们在受益于微电子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中,在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往往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防雷未加考虑或考虑不够的情况较多,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本文对弱电设备防雷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雷电浪涌对弱电设备的危害及防雷措施,以例子分析,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奇岩 《今日科苑》2009,(24):23-23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人们在受益于微电子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中,在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往往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防雷未加考虑或考虑不够的情况较多,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本文对弱电设备防雷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雷电浪涌对弱电设备的危害及防雷措施,以例子分析,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视频监控系统防雷措施及设计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科技技术产物的不断生成,电子信息系统的日新月异和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视频电子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的普及广泛应用于交通、民航、金融、军事、库房、公路、超市、社区等公共场所。监控系统因雷击造成自动化监控运行失灵以至于设备毁损。因此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对新的防雷技术要求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通讯设备和电子产品及机械设备在社会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雷电造成的灾害的力度也日益严重,很多因此而衍生的灾害也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笔者针对雷电的形成条件、发生形势和预报防护措施作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中的电气设施也越来越复杂。每年因建筑物内电气设施被雷击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的损失很大,危及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而,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如何做好防雷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及体育健身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配套的大型场馆不断拔地而起,该类建筑为了满足其功能要求,往往设计为大跨度结构,此类建筑外形设计对雷电防护提出了更特别的要求,其外形特点决定不能按照普通防雷电侧击方法对其进行防护。必须探究与其相适应的新型防雷电侧击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大气综合观测体系不断的而建设完善之下,自动气象站的地面大气探测作用变得愈加的重要,其应用能够进行精细化的预报,为气象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气象数据。但由于地理环境,以及自身构成的限制,致使自动气象站很容易遭受雷击,造成设备的损坏,以及数据的丢失,为此,需要提升其防御工作。本文就自动气象站可能遭受雷击的情况,提出防御措施,以此促进自动气象站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黑龙江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构架,统计了2013年黑龙江省发生雷暴的数量及参数,通过雷击事件说明雷电监测系统在故障位置时提高的工作效率,利用故障时钟和GPS杆塔定位技术能很快的锁定雷电故障位置和雷电发生时间以及事故杆塔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雷电防护的研究必须归根于雷电本身,即雷电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同时又要注重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雷电防护工程的依据,以适用于工程的数学形式表达.本文参考国内外关于雷电放电及其回击通道模型文献,介绍了负地闪的雷电回击模型概念,主要论述了其中各常用的工程模型.工程模型是在对自然雷电观测基础上,忽略其中的次要特性,注重用数学语言来近似表达雷电一方面的特征.这就简化了模型的复杂程度,便于利用到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及其防护器件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朱旭虹 《科技风》2013,(12):269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气象站的观测水平和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自动气象站也在我国气象服务体系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自动气象站通常都要建立在地势较为孤立,四周较为空旷的地方,而且自动气象站其本身具有的电子设备和器材就比较多,使得自动气象站的雷击风险大大增加,也影响了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因此,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御工作就成为气象业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主要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13.
14.
广东省雷电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全省雷电密度、电流强度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明显,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3.91次/(km2?a);电流强度则以珠三角沿海一带稍微高些,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k A;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通过研究发现,雷电风险与地形地貌、雷暴日、雷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灾害、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因素,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相关评价指标,建立雷电风险计算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雷电风险区域等级划分,得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湛江北部为高风险区,广州、东莞南部、佛山东部为次高风险区,深圳、惠州、中山、清远南部为中风险区,粤东、粤北为低风险区,其它地区为低风险和次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5.
人工降雨最近10多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新手段不断问世,人类在驾驭风云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40年前的越南战场上,美国用人工降雨的方法以阻止中国人在胡志明小道上运送武器及后勤物资,制造了连续下40多天暴雨的记录,但当时使用的还是用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等物质的传统方法。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表面,有大量细菌浮在海面与海藻之间,它们一旦进入大气层,就能导致海上降雨。根据这一发现,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从海洋里收集各种附着细菌的海藻,研成粉末,放入水蒸汽雾中,结果发现有23种海藻粉末能使水汽形成水滴…  相似文献   

16.
雷电物理与人工引发雷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发展了雷电的空中引发新技术,并在我国南、北方进行了人工引 雷实验及综合观测,揭示了南北方人工引发雷电的特征及差异;建立了雷暴下空间电荷演化 的数值模式,提出了雷电成功引发的空中电场判据;研究了雷电流及辐射电磁场的关系,提 出 了改进的地闪传输线模式;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人工引发雷电的发光特征,首次观测和证 实了闪电通道发展中双向先导传输现象,光、电同步观测揭示了先导接地时的物理过程;与 日本学者合作进行了高原雷电的综合观测,发现了云下部闪电放电起始于云内负电荷区;首 次发现人工引发雷电有抑制冰雹、增加降水的作用,用积云动力和电数值模式解释了 利用电催化原理进行强风暴人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动气象站已在气象业务系统广泛应用。由于自动站主要有大量电子设备构成,且一般位于地势孤立、四周相对开阔的位置,从而增加了雷击概率和风险,影响了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文章根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建站时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实际,结合近年来运行情况及现状,运用现代防雷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对自动气象站容易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静哲 《金秋科苑》2009,(15):116-116
介绍雷电的产生原理、监测方法、预防措施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国各地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我们知道,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是由输配电系统完成的。它包括电能传输过程中途径的所有变电所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而对于距离较偏远的地区,如果其当地不具备自己发电的条件,就要远距离对其进行输配电。据统计,在我国远距离输配电系统出现跳闸的事故中,有40%~70%的跳闸事故是由于雷击产生的。那么怎样对这些远距离输配电系统进行防护才能确保其安全工作呢?这篇文章旨在讨论这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化及信息系统受雷电浪涌影响逐渐增多,应当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雷电浪涌产生及危害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电源线路、通讯线路对雷电浪涌的防护措施,以及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通信线缆的屏蔽,通信系统线缆的敷设,综合接地与等电位连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