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秀运动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绩效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现代管理学相关理论,对心理契约的内涵加以阐释,探讨了心理契约在优秀运动队管理中的绩效与构建。其绩效表现为:培养运动员对运动队的归属感;有利于提高运动队的运动成绩;有利于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构建运动队与运动员间的心理契约可从6方面着手: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给予运动员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塑造和构建共同有价值的远景;建立运动员与运动队的信任机制;构筑运动员人力资源保障体系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付强 《精武》2013,(23):18-19
采用实地问卷和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参加2013年5月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杯”第五届网球锦标赛的前4名代表队赛前心理期望值以及对80名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状态和20名教练员日常心理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心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网球比赛运动员心理的调控方法。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水平,在今后参加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提高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难新技术动作”的心理控制能力。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实践及心理咨询法。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所构建运动员难新技术动作心理控制训练的程序及实施方法是有效的,体现了合理、简捷、实效的原则;经过4个月水池和4个月雪上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完成难新技术动作的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技术动作稳步发展,为空中技巧运动员备战19届冬奥会心理攻关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郑伟  陈炫静 《体育科技》2010,31(1):97-99,148
通过对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问卷调查研究,揭示了赛前心理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当中,且直接影响技战术水平发挥;运动员赛前的主要表现是兴奋、紧张、冷漠等,产生积极、矛盾和疲惫相应的心理。为适应比赛必须进行赛前心理调控。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419名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试图揭示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心理技能上的现状,为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走访法、问卷法、实验法和心理测试等方法,初步构建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积极自我暗示语体系,即赛前、赛中和赛后积极自我暗示语共计25条,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从整体来讲,使用积极自我暗示语对改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比赛情景的认知水平是有效的,并且效果有性别差异,有角色重要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竞技能力特征与社会技能的调查统计,发现与探寻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社会技能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运动员的性别差异,运动成绩差异等各因子之间的关联性,为大学生运动员将来的身心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研究结果推测,心理竞技能力较高的运动选手比起心理竞技能力较低的运动选手来说,社会技能也相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竞技能力与社会技能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因此,对于大学生运动员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前景来说,心理竞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影响要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实践,论述了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内.容,阐述了心理技能训练对教练员活动能力的依赖性。认为客观上的困难决定于某一田径项目的特点,主观上的困难取决于大学生运动员队比赛、训练的态度,提出意志品质的的知识有利于帮助教练员制定更具体的训练计划,教练员应该善于在训练中采用一心里预防和心理卫生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员心理应激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应激因素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应激源所引起的心理负情绪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运动员损伤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中国地质大学熊和平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诊断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是运动员在比赛前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因导致的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诊断就...  相似文献   

11.
由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运动队这个组织系统中所处的角色不同,客观上就存在着某种“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又造成队内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如果教练员与运动员“心理距离”过远,彼此间会显得冷漠,产生误会,甚至对立,这会严重影响运动队各方面的工作。反之,“心理距离”过近,教练员又可能丧失权威、尊严和感召力。从“心理距离”调校的制约因素来看,受以下因素制约:首先从外部环境上考察,“心理距离”受制于教练员的人际心理距离轮;其次从内部结构透视,“心理距离”决定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素质;最后从形成机制上的分析,“心理距离”植根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心理距离”的调校原  相似文献   

12.
棒球运动员心理应激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棒球运动员心理应激、心理中介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8名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等心理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棒球运动员比较突出的心理应激因素有比赛失利、内外压力及运动受伤;心理应激因素及“应付方式”、“个性特征”和“自尊”与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当运动员面临应激情境时,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良好的个性特征、适宜的自尊水平都能够减轻应激事件的冲击,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高校男子跳高运动员性格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卡特尔十六种性格因素测量表,对参加199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对跳高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为我国高校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某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体系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比较分类和系统方法对中国乒坛40年来有关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运用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我国“三级训练网”乒乓球队进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据“运动训练的系统观”的原理推导得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融整体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于一炉。  相似文献   

15.
“心理训练”一词现已成为竞技运动领域里的“硬通货”了,到哪都管用。不论什么比赛,一俟失败,追寻其因主要就是“心理训练差”。十一届亚运会上,我国在一些项目上失利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回答、乃至一些记者的评述,都不时地列出“心理训练差”这条教训。而获金牌后,“心理训练”则被遗忘在角落了,再难有人提及它。运动竞赛是运动员机体的整体竞赛,不仅是体能和技巧的较量,也是心理的交战,运动员心理品质的  相似文献   

16.
在对田径运动员进行全面心理素质诊断的基础上,设计并采用了系统心理训练方法,即“认识训练”、“方法训练”、“个体训练”、“自信心和竞争精神的培养”、“适应与调节训练”。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训练方法有利于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对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张山、国家射击队、辽宁省射击队及辽宁省所属13个市的射击队的运动员进行了测验,经研究得出了“张山人格模式”和“优秀射击运动员预测公式”,制定了各级射击队的人格心理选材标准。利用该公式对张山施测,其分值列全国射击运动员之首,说明“张山人格模式”与“优秀射击运动员预测公式“基本一致,均可作为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使用。通过对各级射击队人格因素的比较,找出形成各等级队心理差距的主要人格因素、为各等级运动队提高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生运动员学习心理疲劳状况,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大学生运动员343人进行了学习心理疲劳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心理疲劳加重,尤其是大四毕业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个人成就的体验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21世纪的需要,适应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体育必须与教育相结合,走“体教结合”之路,实现当前的运动员大学生向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的转变。因此,必须加强对当前运动员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其具备大学生和运动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运动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应包括合格的大学生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论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技能训练,是关系到能否提高竞技成绩,保持长时间的最佳竞技状态的一项重要训练措施,也是各体操强国科研人员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拟用“心理技能训练”来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素质,并采用了实验横向比较,取得了利用“心理技能训练”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竞赛成绩的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