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宋词人黄的渊明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后期江湖词人黄,受崇陶之风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渊明情结。他崇拜陶渊明正气凛然、不屈服于强权与顺应大化、保素守真、悠然自得的高尚人格,同时,与陶渊明一样,其内心亦有不平静的一面。这是在南宋新的历史条件下,宋人对陶渊明等隐士的隐逸人格做出的时代文化解读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郭小川既是战士,又是诗人.这两种身份融入了郭小川的生命,成为他的人格,导致了郭小川生存状态的两重性.战士和诗人双重人格共同作用下不但成就了郭小川,而且也使他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茶与琴棋书画一样,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一种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境界。宋代词作大兴,饮茶词也孕育而生。它在保留了大量饮茶风俗的同时为我们传达了宋人饮茶的意味和境界。南宋时,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就以茶为伴,并写下了性之所至的佳篇,为后人品评。  相似文献   

5.
宋代词人惜春、伤春,进而至于怨春、恨春,这种对季节的情感体验模式透析出宋人对人生如梦、韶华易逝的生命形态有一种更加清醒的死亡意识,体现了特定社会下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试论《于湖词》在宋朝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词集题跋、词选和词作,传递出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在宋朝传播的丰富内涵,前两种形式表现出对《于湖词》豪迈雄壮和清旷秀雅词风的认可,而考察宋人词作对于湖词句的化用,我们确定张孝祥乃南宋初期豪放词坛的重要词人,其词对后来的辛派词人或辛派推崇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8.
唐初诗词关系综论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诗人与词人的关系和诗与词的关系。我们站在唐初的历史角度来透视诗词的关系:这一时期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开始与乐府、声诗分道扬镳。但这时期的词带有浓厚的唐声诗的某些特征,正体现了诗人、词人一体与诗、词同源的关系。这是唐代韵文创作的一种特别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党争和主和的大背景下,南渡词继承了苏词以士大夫精神为底蕴的"呈现困境"和"超越困境"的内在逻辑,并将其发展为群体叙事.在"家园失落"和"英雄失路"的两大主题中书写士人价值悲剧,词成为士人从政治场退场后自证身份和实现身份认同的载体.但在受到政治摧抑后,南渡词人在诗酒风流和群体唱和中构建新的群体身份认同,从政治主体转向文...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诗人、学者、斗士的身份是以他的人格为支撑的,人格的形成及特征与个人生存的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闻一多的人生履历、学术研究成果等带有鄂东地区楚文化特点,这是闻一多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北宋党争是北宋中后期的基本政治生态,也是审视北宋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仁宗朝党争初起时,士人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词中的士大夫形象因抒发失意后的胸怀而逐渐清晰;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同伐异愈演愈烈,苏轼黄州词记录了词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与人生感悟,寓词以诗人情怀,开士人词诗化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文祸、贬谪的生存忧患面前,常借词营造极富个性的“我”之形象。党争促使士人词从抒写闲雅风度到注重表现自我的转变,也推动词终成独立的抒情文体。  相似文献   

12.
“柳”在宋词中的运用是惊人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且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展现出五彩斑斓之色.宋代词人以咏柳之语和喻柳之笔大量吟咏柳这一景物,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赋予了柳这一景物浓厚的文化涵蕴,形成了宋词中独具特色的柳文化.  相似文献   

13.
鉴于词与音乐、建筑的特殊关系,从时空互证的角度出发,以"心物交感"说作为指导,为建筑入词探寻学理依据,并在其支撑下,以婉约之词与士林之词为例,分析了唐宋词中建筑意象之变化,即由婉约词中建筑意象的阴柔倾向,向士林之词中建筑意象多样化走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想人格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内涵,它包含着宋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虽然山水画学中的“理”和理学的“理”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它无疑是理学这个时代强音中的一个音符。画家笔下的层峦叠嶂、烟柳渔浦、寒林远水表达的是创作主体对世界与人生的思考,以有形之象呈现内在之理,画家在“理趣”的玩味中得到性情的陶染和灵魂的提升。宋代山水精、妙、神、逸诸品众多当与其兼备理、气、趣有着直接关系。而理、气、趣又来自创作主体所受到的理学人格的薰陶。宋代山水画取得的辉煌成就,不能无视宋代理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举证梦窗词中对北宋诸名家特别是苏轼作品"今典"的隐括,这种独特的同时代文学的互文性关系,颠覆了读者欣赏的思维惯性,也因此成为理解梦窗词的特别视角。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田园词作为宋词的一部分,它的客观存在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特性,也是当时社会风气和时代背景的一个缩影。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山水田园词人的深层意识,展现宋代山水田园词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留下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词作。宋代女词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上层知识女性;一是歌妓姬妾。她们在词中以不同的方式写尽了内心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同时,宋词中还有许多男性作家为女性代言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女词人的作品在表现方式和情感内涵上都有很大不同。比较而言,男性作家的作品是男性视角和感观中的女性形象,而女词人的作品则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  相似文献   

18.
词虽然大盛于两宋,但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却对它抱有轻视的态度。他们视词为人笔墨游戏之作,称词为“小词”;有意以诗之标准来衡量词;对词持有矛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苏婷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67-70
辛弃疾是两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留下词作629首,其中有题序的535首,数量为两宋之最。他写下如此多的有题序的词,究其原因,既是顺应题序的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其个性气质的外化体现,还与他想要实现的政治抱负分不开。稼轩词题序的交际功能集中体现在祝颂词和交游词上,其中祝颂词题序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为表达友情和交流思想,交游词题序的交际功能具体表现为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以及交友娱乐和宴饮酬赠。稼轩词题序的交际功能有着帮助受众准确理解词意和了解词人行藏出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文化形态的特殊性 ,决定了宋代文人特殊的生活态度及文化价值取向。欧阳修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转变风气的人物 ,艳情词在其词集中有很大比重 ,其艳词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词家对女性的描写中表现出超越前人的强烈女性意识 ,作者在创作中对特定时代女性生活、思想、情感、心态、人格等方面自觉的理性照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女性观念和价值取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对女性观照的一贯性、自觉性 ;其二 ,对女性评价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