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与《红楼梦》只是读与被读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前的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说到“有感情地朗读”时便总认为读某段文字读出某种既定的语气,读得有声有色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对某篇(段)文章的自我感受和独立见解。正如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每个人读某段(篇)文章,都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课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总要齐读,并且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很多教师面对此种情况束手无策,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学生"齐读"也便成了习惯。"齐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经常被我们使用的。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这种"齐读"的模式似乎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因为,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于是,"齐读"这种朗读模式被众多教师"判了死刑"。到底对不对?我们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阅读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读下面这段话,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上我却发现所有学生只有一种读法——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或左顾右盼,声音有高有底,节奏有快有慢。这种读书的情景很难让人相信学生的思想、情感已融入文本中。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在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学生可以采用"读赏悟体"相结合的"四步阅读法",这样便不会漫无目的地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应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聆听了不少语文课,但大多都是注重了"读"而忽略了"写",或者注重了"写"而忽略了"说",无形中给学生学习语文制造了障碍。为此,我们应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在听、说、读、写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听出"音"、说出"话"、读出"味儿"、写出"情"来。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禁锢学生的阅读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知识讲解,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这样才能步入阅读的世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灵活,知识面得到拓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慢慢使其在阅读上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一、主题与背景近两年来,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于是"灵动课堂"便应运而生。"灵动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对于理想的灵动课堂,有这样一段描述: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就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智慧课堂,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与人文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的课堂。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中,逐步有了一些"灵动课堂"模式,这样一些词语成为了"灵动课堂"的时髦词:质疑问难、聚焦沸点、自学合作、读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长期存在脱节的现象。在写作教学中,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强调技巧学习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写作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阅读与写作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作用。读与写是一家,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因此要从读与写两方面入手,以读带写,以写促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许多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还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读什么"上,而忽略了学生"怎么读"的指导,结果学生"这"篇文章读懂了,那"篇"文章仍不知怎么读。显然,只注重教给学生"读什么",实际上是在领着学  相似文献   

11.
<正>"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用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激发想要主动去创作文章的欲望,这样便能让学生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品读、悟读、创读等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品味文章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审美创造力。一、诵读,体会音韵之美诵读的方式能促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语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常规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朗读素质的关键之一。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素质"谈了几点体会:一是规范朗读要求,让学生读有基础;二是训练朗读技巧,让学生读有所得;三是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读有兴趣;四是扩大朗读活动,让学生读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语文课堂过分追求热闹,却忽略了教学的实质。理想的课堂是彰显学生自我的课堂。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自读自悟的平台,通过读、辩、行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我感,生成课堂精彩,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在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他上山放牛,有时心里闷得慌,便随口哼几支小曲"这句话时,一个学生把"闷得慌"的"闷"读成"mēn".另一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读"mèn".这下一投石引起千层浪,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读"mēn",有的认为应该读"mèn".我正想告诉学生我的想法,但反过来一想,就这样告诉学生答案不是让学生丧失了探究的权利吗?于是,我把绣球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15.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书香不仅要弥漫在孩子们的心里,更要弥漫在整个校园,让书香在校园里慢慢地充盈开来……让这样的理念指引我们将"悦"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6.
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到作文时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让"巧妇不再难为无米之炊",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把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积累带来的益处,这样,积累才会有内驱力。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阅读课上,我们看到"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的热闹场面,看到教师以"尊重"的名义修饰自己的"不作为",看到师生在一读便知的内容上流连忘返。阅读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乱象,与语文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不能较好地解读文本,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出及时有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积累学养,走到文本的  相似文献   

18.
在生物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培养,在生物学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培养有其特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或者把它上成精读课,字词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让学生自读……这是对略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说要变教师的"教"为引导学生主动的"读",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一、以读激趣、初读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在课文朗读之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检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读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求学生能读得准确、流利而有感情.让学生在反复、流利的朗读中体会到读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主动争取读好.其次要求学生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