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个性化"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高职写作个性化评价体系是写作个性化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高职写作个性化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障碍,阐述了建构写作个性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并分析新世纪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状态的基础上,对当下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中存在的分歧与不足做了盘点,重点论述新世纪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在继续坚持多元取向的同时,应该重视综合性建构、学科性建构、民族性建构和对大众传媒批评的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内容建构应坚持"以人为本",从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为基础的道德价值体系,用确定性的价值来克服不确定性的增加所带来的"价值信念危机"和价值混乱,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有两点启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缺失表现在三个层面,其建构从三个维度入手,即:必须坚持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允许有条件综合性大学参与的培养原则;明确教师培养标准,并以之规范和引导不同主体的行为;实施"1 3"分段式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范式。  相似文献   

5.
苏佳 《华章》2009,(22)
<日光流年>中的"色彩"具有不同于单纯色彩的指向,它既是生存苦难的写照,也是这部小说的写作策略之一.本文从色彩参与文本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及对文本精神世界的表现这几个角度对这部小说的色彩修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的作文课,其目的是学习"写作","写作"是中小学作文课的价值取向。但是奇怪,现在的中小学生的作文课,变得与"写作"越来越远了,变成了与"写作"无关甚至对抗"写作"的"很怪"的东西。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理论上分辨"作文"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让大家意识到,我们现在在中小学里搞的这一套"作文课",其实不是在教"写作"。然后根据"写作"的要求,重新构建中小学"作文课"的教学体系。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立论的角度不一样,但中心的意思却都落脚在这一点上: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写作"的实际出发;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写作",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用语言表达思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英语作为外语的写作还要求反映西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模式。所以,建构写作心理模型有助于融语言教学和以思维为取向的文化教学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上趋向于英语族人。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写作不是教出来的,更主要的是自我写作的建构。当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写作就不再是个难题。模仿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模仿主要从常规方面入手,从基础开始逐渐延伸。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揣摩建构出自己的写作方式,提高自我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文选题确定后,需要建构论文的结构。借用建筑上的分类,教育论文的建构方式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步骤化的、一层一层堆积的"砖混"建构方式;另一种是先结构后内容、由表及里的"框架"建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更适合教科研论文,该结构的建构程序有材料准备、框架搭建、推敲修改等。应根据论文的学科特点、复杂程度和个人的写作习惯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论文结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课程建构的重要方式。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坚持人的可发展性原则,体现了课程建构的前瞻性。在此视野下探究课程建构的"本质"内涵并坚持课程建构的差异化运作,有助于课程建构自我超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目前中小学信息化评估价值取向应是多元的,评估过程是相关涉众的社会协商建构过程,评估目标是改进而不是证明。基于这种基本理念本文提出了校本绩效评估的信息化评估模式,阐述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并提出了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师范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教育必须从理智取向转向实践取向。即教师教育必须以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改革现行的教师教育模式。为此建构了"12345"教师教育模式,即以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借助"二个平台",奠基师范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坚持"三方合作",创设合作"育师"共同体;利用"四大嵌入"推进,提升师范生的"五大能力"等,以培养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小学需要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对当代教育领域的穿透、语言本体的能量以及社会变革的现实一并促成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其研究特质体现为,聚焦教育主体的真实生活,探索个体的生活体验,进行反思性写作和建构叙事文本。解释学、现象学和符号学的研究范式构成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景观。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因推重文本认识论而见长,也因囿于语言的天然不足而面临无法闪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创造的独特的小说写作模式及其实验主义精神诠释着小说艺术的后现代写作特征,其作品中的元小说写作模式和道路小说范式折射出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后现代转向。纳博科夫试图在"文学枯竭论"的后现代论争中超越与建构,阐释着后现代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去观照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读者不难发现其小说试图建构的是审美愉悦背后的道德力量和深刻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5.
游美兰 《教师》2021,(8):13-14
文章作者在单元教学中,尝试建构阅读指引写作序列,即学生读"回忆"写怀念之美,读"突然"写动态之美,读"走走"写清新之美;建构写作提升阅读序列,即学生批注"风雨"读懂了依恋之情,批注"绿的"读明了希望之志,批注动词读好了轻快之意;建构"读"与"写"共生共长序列,即学生读前写词画下了印象,边读边写品析了形象,读后仿写优化了习作。三个训练序列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创造力的培养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小学教师自身知识建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高低。本文从教师自身的知识建构水平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学生创造力以及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知识建构水平等角度,来论证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策略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不应是"用教材教",而应让学生"用教材学"。"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意义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课程建构的客观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实践策略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建构适合的阅读图式、适宜的写作范式和适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建构的问题,本文对现实培训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合理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心学也。"文学创作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写心传心的过程。心灵本来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长期以来,不论是写作理论还是写作教学实践,我们过分注重学生的外在写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写作主体的精神建构和心灵培育。本文指出了当前商品时代和消费社会对大学生心灵发育的不良影响,写作主体心灵的功利化、麻木化、肤浅化、社会化和世俗化是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深层原因。本文还从人的自然化、诗教传统以及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旨在唤起广大写作学教师共同起来关注写作主体的内在精神的塑造,从心灵涵养的角度来培育写作之"根"。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作者死亡"观受到了布朗肖和巴尔特的影响,他在<作者是什么>一文中阐释了对于写作主体的见解,这种服务于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作者死亡"观,植根于福柯哲学领域对于主体的认识以及在写作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试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