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世凯初上台喜得奇才1900年庚子之祸后,李鸿章于临终口授遗嘱中,保荐了“拳乱”中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袁世凯,认为“环顾宇内人才,无有出袁世凯之右者”(《袁世凯家族》),荐其继任自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于是袁世凯于1901年11月17日,即李鸿章去世的当日,被清廷任命为署理(代理)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辖河北、辽宁、山东),而李鸿章的老部下周馥,于半年后入驻袁世凯的旧衙门,任山东巡抚,两年后调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关系全局、朝廷时时倚为左右臂的地位,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896年的《中俄密约》的内容逐渐为世人所知以后,李鸿章在国内的名声日坏,其政治生涯也开始逆转,虽说此时他被调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但终究失去了实力地位。从此,李鸿章对时政较少高谈阔论,抛头露面的机会也不常有了。1898年戊戌维新,李鸿章差不多自始至终保持缄默。这样,后人(包括维新党人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相似文献   

3.
谭文凤 《历史档案》1999,(4):119-122,127
《中俄密约》是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通过该条约掠取了中国东北的路权,加重了中华民族危机。笔者认为李鸿章作为中俄谈判的全权代表、条约的签订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在探讨李鸿章对条约应负的责任及外交失败的个人原因时,有的文章和论著或把李鸿章写成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谋,或认为李鸿章是“受贿签约”,从而把《中俄密约》对中国造成的一切后果让李鸿章负全责,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现提出个人不成熟看法,以请教同行。一…  相似文献   

4.
卢军 《兰台世界》2012,(19):11-12
邵洵美(1906—196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出身名门世家,曾祖父邵灿曾任清朝漕运总督;祖父邵友濂历任道员署使俄钦差大臣、上海道、台湾巡抚、湖南巡抚;邵洵美的生母是清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第四女,他是盛宣怀的嫡亲外孙;他的伯父邵颐身后无子女,过继邵洵美为嗣,邵颐的原配夫人是李鸿章之女,所以邵洵美又是李鸿章的外孙了。  相似文献   

5.
徐建寅曾被光绪皇帝誉为"足抵洋匠数人",深受洋务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赏识。他在中国近代科技界的卓越成就得益于他在翻译领域孜孜不倦的追求。徐建寅以一颗救国救民之心成就了自己的翻译伟业。  相似文献   

6.
曾经是清廷高官,被称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曾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外逃时充任留京办事大臣;曾经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曾经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有如此经历的人留下的日记,其价值自不必言说。如今这批日记已经落户北京市档案馆,其间的故事且听作者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7.
一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时间倒退到整整110年前的1896年。8月28日至9月5日,李鸿章以“大清帝国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访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德、荷(兰)、比(利时)、法、英6国。这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当时,中国正加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就在李鸿章此行出访一年多前,先是他苦心经营了近20年的北洋海军被日军覆灭,继而又代表清政府在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被革…  相似文献   

8.
日本朝野政治人物积极参拜靖国神社的背后,显示日本社会不断加深的右倾化,值得整个亚洲警惕。但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右倾化是日本看不清新方向、走向衰落的开始10月17日日本靖国神社开始秋季大祭,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于大祭首日进行了参拜。18日上午,67名国会议员集体前往参拜,其中即包括曾担任首相的森喜朗,也包括执政的野田佳彦内阁两名大臣——国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和邮政民营化担当大臣下地干郎。此前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当天,羽田雄一郎与另一名内阁成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最多的一次赔款——庚子赔款张碧君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在1900年6月21日对八国联军“宣战”不久,就准备投降卖国。7月3日,清政府便直接向俄、英、日发出“国书”乞和。8月7日正式任命两广总督李鸿章为全权谈判大臣,催促他由广东兼程来京,与各国接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法务大臣因否认南京大屠杀而被迫辞职5月3日,刚成为羽田内阁中的新法务大臣永里在接受《每日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所谓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他还说,日本前首相细川把日本在二战中对亚洲邻国的野  相似文献   

11.
<正>张爱玲,本名张煐,曾用笔名梁京,原籍为河北丰润,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西区,张爱玲先生出身显赫,其祖母名叫李菊耦,乃是朝廷重臣李鸿章之长女,其祖父名叫张佩纶,乃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张爱玲先生毕生专注于创作,著述颇丰,文学作品类型主要包括了文学论著、小说、电影剧本与散文等。张爱玲先生一生的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集《流言》、《传奇》等;  相似文献   

12.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国家组成侵华联军,先后攻陷大沽炮台、天津,一路杀掠,肆意践踏中国主权,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往西安,派奕勖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乞和。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清政府全盘接受。 署理浙江巡抚余联沅知和约一旦签定后,赔款必由各省摊派。1901年4月24日即电奏西安行在,告以浙省罗掘俱穷,民穷财尽,摊派庚子赔款实有困难。其电曰: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兰台世界》2006,(1):65-66
维特(1849-1915年)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杰出的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他于1892年-1903年担任财政大臣,1903-1905年任大臣委员会主席,日俄战争时期代表俄国与日本进行了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朴次茅斯谈判,1905-1906年担任俄国第一届立宪政府总理。维特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不仅加速了俄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币制改革和酒类销售制度的改革,而且积极参与了俄国远东政策的制定,成为自19世纪末以来俄国对中国所推行的经济渗透政策的鼻祖和创始人。他通过1896年与李鸿章签订的《中俄密约》、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  相似文献   

14.
光绪三十年七月初三日 日字第四十七号梦陶、任庭、谱桐、伯唐丞参列位大人阁下: 昨寄上《灯台要览》一书,计已达览。此书于日本航路之标识,绘图著说甚为详备,足资考证。枢已另购数本,分寄南北洋大臣、船政大臣暨轮船招商总局矣。日军之攻旅顺,奥大将初议用步兵,黑木大将谓用步兵则陷之速而失兵多,用炮兵则陷之迟而失兵少。参谋部为  相似文献   

15.
张俊利 《兰台世界》2012,(21):42-43
李鸿章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带头人,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政府军事、经济、外交、政治等领域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他的经济思想和革新举措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初上台喜得奇才 1 900年庚子之祸后,李鸿章于临终口授遗嘱中,保荐了"拳乱"中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袁世凯,认为"环顾宇内人才,无有出袁世凯之右者"(<袁世凯家族>),荐其继任自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  相似文献   

17.
《桐乡劳先生遗稿》中有一则由劳乃宣为北洋大臣李鸿章起草的《致朝鲜国王书》,经考订分析,2008年版《李鸿章全集》函稿中没有收录,现附如下,以飨读者,并备《全集》再版时补充。  相似文献   

18.
曾经是清廷高官,被称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曾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外逃时充任留京办事大臣;曾经随奕勋、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曾经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有如此经历的人留下的日记,其价值自不必言说,如今这批日记已经落户北京市档案馆;其间的故事且听作者娓娓道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晚清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一生从事洋务和外交,结识的各类外国人不知有多少.那时外国人在外交上似乎有个习惯,即除了向对方赠送礼物外,还乐于向人颁发各种功勋章和纪念章,以示"恩宠"或表彰.李鸿章办了整整三十年外交,长期处在折冲樽俎的高位上,所获勋章自然就特别多,加上他的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和孙子李国杰,都曾担任驻外大臣或随团出访各国,他家各种花花绿绿的徽章就成了堆.  相似文献   

20.
正太谷学派是清代嘉道年间产生的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周太谷。其弟子李光炘秉承周太谷之遗志,力行"传道于南",创立太谷学派南宗。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光炘在江都创办龙川草堂,蒋文田、黄葆年等先后入贽为龙川弟子。后黄葆年承袭李光炘衣钵,在苏州开设归群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