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正一、档案定义的发展变化"档案"不是近代或现代才有的,"档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据考古发现,在埃及曾经发现公元前3000年的纸草档案,在叙利亚北部曾出土公元前2400多年的楔形文字泥板档案,在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据考证,外文"档案"一词最早应起源于希腊  相似文献   

2.
档案的“发现”,是一种极有意思、极有意义的过程,通常能够带来“不可言说的欣喜”。档案的“发现”分为馆内和馆外两部分,馆内部分要求各档案馆做好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资源的挖掘工作;馆外部分要求各档案馆做好档案征集工作,通过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制定合适的奖励机制,以及做好对外交流合作将留存在民间或散落在国外的档案征集进馆。各档案馆必须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时势走向,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大档案开放工作力度,同时注重档案宣传教育、强化档案资源管理,方能使档案的“发现”与发布收到事半功倍之良效。  相似文献   

3.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吴雁平  梁艳丽  刘永 《档案》2022,(1):11-14+20
数据日益成为人们关注与使用的高频词。为了解“档案数据”和“数据档案”在档案界的使用情况,为日后研究与应用服务,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档案数据、数据档案两个词组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指标专指性与文献数量负相关、同指标发文时点与文献数量正相关、档案数据的使用要早于数据档案、档案数据使用频次高于数据档案使用频次、档案数据的使用持续性弱于数据档案、档案数据文献数量进阶整体上早于数据档案、档案数据与数据档案的整体使用趋势相同、档案数据体量和发展速度要高于数据档案。了解上述异同,有助于日后档案数据与数据档案研究与应用向精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于档案文化治理,现有研究理解不一,有的从档案的文化属性或价值切入,将其理解为“档案/文化治理”,将档案文化治理置于某治理体系中的下位类;有的则更加凸显档案文化的独立性,理解为“档案文化/治理”。通过对文化研究的探赜索隐可发现,文化自身就具有“治理性”,文化功能的实现与文化治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档案治理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治理。而档案治理的既有研究也进一步论证,从文化角度对档案治理进行重新思考和表达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档案主要是民间档案或“泛化”档案,在“国家档案观”的惯性使然下受到忽视。我们应转换思路,以“泛化”视野包容文化遗产“泛”档案,以“泛化”收集、“泛化”鉴定和“泛化”管理应对文化遗产档案的民间性、多元性、过程性,实现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  相似文献   

7.
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该文通过对电子档案整理实践的分析 ,发现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实体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不同物质实体所构成的 ,并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档案物质实体构成形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纸质档案的反思 ,提出“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并不是电子档案所独有的 ,而是所有种类档案都必然趋向和共有的一种物质实体构成的高级形态”。由此提出了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一)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EIectronicArchives)具…  相似文献   

9.
陕西档案     
《陕西档案》2014,(2):19-21
数字化让民国档案更具生命力 加速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完成民国档案的“数字转型”“数字升级”“数字换代”,实现民国档案事业适应时代的、跨越式的“数字崛起”,才能满足数字信息时代国家与社会对民国档案利用和档案原件安全保管的需求,全力助推档案安全性与利用率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的开放利用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是档案事业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档案信息化的必然性档案藏在库房里,不为人知晓,其信息是传不出去的,必须信息化才能够被人发现与利用,档案自身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出来。国家档案局也明确指出十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档案信息化;今年5月底国际档案理事会在北京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磋商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档案信息化建设。1.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11.
走出"档案产业化"的误区--与"档案产业化"论者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档案产业化”的观点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和档案的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入手 ,对所谓“档案产业化”的概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明确提出了档案不是一种产业 ,不能将档案作为产业来办 ,档案事业不能走产业化之路的主张 ,澄清了作者认为当前在“档案产业化”问题上存在的几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档案修裱及用纸原则中国档案修裱技术历史悠久,正如唐朝初期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所阐述的:“自晋代以前,装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褙”由此可见,装裱技术在中国至少已有1500多年了。它起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发展于明清,作为一项独特的技术一直流传至今,是档案界和书画界的一大瑰宝,享誉世界。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的两汉时期造纸术兴起,纸张的出现为档案修裱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条件,并且随着纸张成为档案载体材料,档案修裱技术日益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太平御览》引《桓玄伪事》称,在东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由此,“民生档案”在档案学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说,“民生档案”一词的出现,使档案由以往的“高不可攀”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心中的档案形象。  相似文献   

14.
“民生档案”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概念,是有具体指向的档案专业术语。文章立足于“民生档案”的话语角度,从“民生档案”的语境分析、“民生档案”的话语建构以及“民生档案”的话语演变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剖析,目的是建立对“民生档案”概念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基础,同时也为重新认识“民生档案”与档案“泛化”这一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档案》2013,(4):48-48
日前,南部县档案馆在整理和数字化馆藏民国档案时,发现了一批零散清代档案。这批清代档案约三、四百件(一事一件),主要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官府文书和民间文约。这些档案无疑是对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就被发现、现已进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的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杨青 《兰台内外》2023,(15):14-16
档案开放鉴定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为视角,探讨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与档案开放鉴定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档案信息“供需耦合”视角下档案开放鉴定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档案信息“供需耦合”,做好档案部门档案开放鉴定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58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国家档案局工作人员谈话时指出:“到档案馆工作不仅要整理和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你们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编写历史资料。”到第二年6月与国家档案局负责人谈话时又进一步指出:“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可见,“档案工作与档案文献编研”这一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同志就给我们提出来了,不仅要搞好档案的保管利用,还要搞好历史资料的编研,并要求我们要当司马迁,要当史学家。所以我们搞档案工作的同志,肩上的担子是重的,是艰巨而光荣的。档案是一门学科,从事档案工作就是从事一门学…  相似文献   

18.
钟玲 《档案与建设》2004,(11):26-27
如果说“建设工程档案”是叙说工程建设的“故事”,那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则是对这个“叙说”的“点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以下简称“质监档案”)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尤其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威作用。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在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质监站”)工作多年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高公众档案意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然而,强化公众档案意识必须通过档案人员的工作来体现,离开档案人员的工作来谈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档案人员的工作核心是“管理”与“服务”我认为档案人员工作的核心在“管理”与“服务”两方面。档案人员要在档案管理中积极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通过档案服务,不断强化公众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档案人员在档案管理中要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特点,抓住机遇,主动…  相似文献   

20.
维护原意是档案文献编纂加工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确保档案文献信息转录后可靠可据的一项重要标准。档案文献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历史活动的记录,必须以其真实、准确的原意信息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否则便会黯然失色。什么是档案文献原意呢?曹喜琛教授认为:“所谓档案文献原意,即档案文献作者主观上所要反映的意义,亦即作者的本意”①。杨广富先生也指出:“所谓原意,就是档案在客观上所要反映的意思,也就是历史文件作者的本意。”②由此可见,档案原意即是反映客观事物,体现文件形成者思想的本意信息。档案文献原意的重要作用早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