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公众认同力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影响理论体系认同力的消极因素.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公众认同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和谐的引导功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社会思潮,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力转化为社会公众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又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国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尽力献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战略思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等鲜明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领域创新成果的总结,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通过理论上的觉醒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些论述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通过理论上的觉醒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形成的道路、理论体系、旗帜的总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和方向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这一进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和政治立场。三者所表述的对象、揭示的内涵只有一个,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旗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三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统一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长期奋斗、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后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民生问题和民生建设的基本思想和观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阶段划分、历史轨迹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温这些理论思想,研究和学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伴随着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探索的逐步深入,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解逐步深化而取得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学术规范和理论范式的不同,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来解读,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具体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政治体制改革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执政党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为继续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地,是中国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成功实践,回答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搞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广东特点的改革开放之路,广东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动力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动力支撑,全面审视和厘清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力问题,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动力,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本源动力,批判与反思的理论品格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动力,对党和国家命运与出路的忧患意识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