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工作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然而在许多教育科研刚刚起步的学校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模糊观念,给教育科研实践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本文意在对其中的若干关系进行辩证思考。一、研究意识定位上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与教育远景的关系我们很难一律地要求中小学完全抛开社会对分数的关注,但我们同样不能围绕升学而将青少年学生变成分数的奴隶。当教育的价值趋向与社会对学校的现实期望产生冲突时,学校便面临两难选择:当家长将自己孩子视作社会一员时,是赞成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当把孩子当作家庭一员时,就不同意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重点照顾。家长就会尽力将子女往实验班挤,同样也许会顾虑实验对子女可能的耽误而尽量不放在实验班中,种种矛盾将影响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中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在一所著名的学校当政教主任。刚开始,处理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比较棘手。因为学校里来自有钱有关系的家庭的孩子不少。这些家长往往把社会中的那一套也带到校园中来,认为孩子犯了错,家长有能力帮着减轻或免受学校处罚是有面子或有本事。  相似文献   

3.
马进忠 《家长》2024,(7):9-10
<正>童年是人生旅途上的“摇篮”。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成为未来路上埋藏于心的点滴温暖;不幸的童年却要用漫长的一生去治愈,成为人生道路上时不时浮现的丝丝钝痛。家庭是呵护孩子童年的港湾,几乎每个人的童年时光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就是给孩子点亮人生的第一盏明灯,为孩子光明灿烂的未来打下第一块牢固的基石。从教生涯中,我教过的所有学生,他们的性格、能力、为人处事的态度往往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家庭影响着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然而,堪称完美的家庭却少之又少,每个家庭都有不足之处,不过优秀的家庭都有着同样的特点,那就是一心向好、勇于改变。当孩子身处温馨和谐且蒸蒸日上的家庭时,他们自然愿意跟随家长的步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赵永华 《家长》2008,(1):24-24
每天午休时,办公室里的女同事们总爱凑在一起交流"教子心得"。当老师十余年,虽然在课堂上教育学生称得上驾轻就熟,但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我们却都还是"初学乍练"者。面对同样的困惑、同样的烦恼,我们这些年轻的妈妈们想通过取长补短,让自己的"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尽快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关键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很少。孩子对父母都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老师和社会呢?笔者当班主任时间较长,明显感受到很多学生缺乏对人对事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  相似文献   

6.
我作为家长,对学校和老师要说的是:一、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信心在学校学习;少惩罚孩子,让孩子觉得在学校里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现在的许多情况是,孩子一旦违纪了,一些老师就进行身心惩罚。比如罚站,搞强化性的体育运动,罚搞卫生等,本来好端端的体育活动和卫生项目竟成了惩罚的手段,其负面效应是让学生在心里厌恶体育运动和劳动卫生;当学生完不成作业了或者作业完成不好了,存在着这样两个极端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美国家庭的结构正在迅速变化着。在60年代,有60%的美国家庭属于传统型家庭,即有两位家长、2~3个孩子。如今,这类家庭所占的比例仅为7%,而离异家庭的比例却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家庭离异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最易受伤害的往往是那些年幼的儿童。当这些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爱与支持时,他们的父母却很少能从感情上给予满  相似文献   

8.
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子女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而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家庭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绝不能低估它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教育者——班主任,更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理应与家长主动沟通,使学校、家庭紧密配合,只有坚持这样做,对学生的成长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方法、观察学习的角度与教师存在着种种差异,班主任与家长接触时难免发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班级教育任务的完成。为了妥善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沟通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981年我大学毕业,从教32年。作为一名教师,当我还是一名青年教师时,我梦想着能随心所欲驾驭课堂,让我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如痴如醉;当我是班主任时,我梦想着我的学生每一天开开心心,快乐学习,长大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当了校长,多了一份使命和责任,更多了一些思考和行动,我会不断地思考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梦想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与时代共同进步和成长,学校能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例,却屡屡刺激着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社会少了感恩之心?在感恩缺位的现实面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作何反思? 如果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源头,父母们难辞其咎。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们往往一方面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很容易把感恩的种子埋在心底.并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参与、指导,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鉴于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为学生布置了替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此,也希望我们刊登的文章能引发家长一些理性的思考,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无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都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日后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学校里上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富贵家庭子弟,然而学校的生活条件却很艰  相似文献   

12.
“过多的批评会使一个十几岁的学生精神一蹶不振,而无根据的赞扬又会毁了他。”某星期的星期五,当我孙儿宣称,一项尚末开始的学校工程计划下星期一宣布时,整个家庭迅速做好遭殃的准备。一份哥德式建筑设计的论文,三天后将由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完成,而这孩子的主要兴趣并不在于此,却在于自行车和爵士乐舞  相似文献   

13.
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涌进城里打工的时候,学校里也多了一些孤独的孩子,他们是留守生。十二三岁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尤为重要。如果家庭或学校的教育有一方面缺失,学生的心理及品质就可能会改变,而留守儿童正是缺少了家庭的关爱,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呢?案例:我们班有个学生叫W,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  相似文献   

14.
刘寅 《上海教育》2005,(6B):46-47
当学生不再以作业为负担,当教育不断改善教育考试环境时,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作业,把它看成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我们期待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真正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带着兴趣去做作业,幸福、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学生被送到一所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的学校去读书,那么这个孩子成为不良少年的可能性有48%。如果这个孩子被送进秩序优良、纪律严明的学校去读书,则其变成不良少年的可能性只有9%。可以说,在学校管理中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过来说,学校教育的不作为,就是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犯罪。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软弱无力,徒有其名,虽然表面稳定,但暗中却险象环生。例如:一些中学对学生头发、服饰等方面规定详细,措施有力,但对欺负同学、抢夺财物、损害别人名誉等现象却不以为然,不闻不问。由…  相似文献   

1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在于家庭的“富裕与贫穷”,而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法。一些富裕的家庭,因教育子女失败而蒙上阴影;一些贫穷的家庭,因教育子女成功而大放异彩。成功的家长并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孩子。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问题学生”往往都有“问题家长”。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情况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美国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机构,家庭和社会也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把教育子女视为家长的职责,所以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家长仍然会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到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19.
不要吝啬爱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形式,也是社会的细胞。夫妻间真诚的爱是家庭中爱的核心。当孩子出生之后,最早享受的那经久不衰的爱来自父母,而父母间真诚的爱,又无时不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日深月久,加上父母精心的教导就会在孩子心中深深播下爱的种子,它酝酿、发芽、开花、结果,铸就了孩子高尚的品格,包括一种真诚的情感。这样的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爱的熏陶和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会无私地热爱家庭。当他们进了学校,获得知识,得到老师的培育和爱护,他们又会真诚地去热爱学校、关爱同学、敬爱老师。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又能把真诚的爱加以扩大,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0.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