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管子》一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不仅《管子》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管理学作,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都有同样的作用。本对《管子》一书的宇宙观、世界观、国家观、道的理念和管理理论模型作了系统、深入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据《管子》所载管子的农业思想,对管子治农的指导思想,理论主张,经营原则,管理措施进行综合考察与论述,指出管子的治农思想,农学知识在农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管子》是一部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可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包括审授官、明赏罚、培育人才以及“说在爱施”等内容。《管子》先进治国理念以及管仲在齐国的治理漏洞,为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管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其中的有关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管子》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管子》道德教育的原则、《管子》道德观的主要道德范畴、《管子》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子》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管子》、管仲对司马迁的思想影响:第一,司马迁与管仲都是行大义不羞小节之人;第二,司马迁继承了管仲及《管子》以富为荣、以利为重的经济思想,并认为“平准”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源自《管子》;第三,在重民、爱民思想上,司马迁吸收借鉴了管仲及《管子》思想。试图于儒、道之外追溯司马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管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春中的有关道德教化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人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试图从《管子》道德观的理论基础、《管子》道德教育的原则、《管子》道德观的主要道德范畴、《管子》道德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管子》的道德理想等方面对当今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西古典管理思想的相似性周朝生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管理思想的起源也相当早。我国最早的管理思想在《尚书》、《易经》中就有所反映,系统的管理思想在战国时期业已出现,《老子》、《论语》、《孙子兵法》、《荀子》、《管子》等以及《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古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来自九省市研究《管子》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托名管仲著的《管子》是一部古代综合性的学术巨著。它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但是,《管子》历来号称难读,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它的  相似文献   

9.
《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子书。该书学说庞杂,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也正是因为该书体系内容的庞杂,学界对其作者的争论至今仍未达成统一。所以,尽管当前《管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管子》研究相比其他古籍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特别是对《管子》具有独创性价值的哲学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我们重点以《管子》为依据,从管仲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管子》认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认识论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管子》一书的接受史上,唐朝堪称显学。杜佑花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二百卷,在其著述中广泛地征引《管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其关于《管子》一书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通过梳理杜佑在《通典》中对《管子》文献的征引,考察杜佑对《管子》思想精髓的继承,有益于探究《管子》通过杜佑的传承在唐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着重对古代中国与西方人口精神素质的构成及其内容加以差异比照,从中对古代中西方历史发展变化作以探究,进而阐明这些变化对近代东西方不同的社会转变所起的作用,并认为中西的人口素质内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道德修养,化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口流动现象古已有之,作为人口管理的户籍制度在先秦时便已产生。人口流动不断为户籍管理提出新课题,从而促进户籍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情况而对户籍制度进行的改革措施对当今的户籍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的生态环境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少有的良好状况,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当时采取了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设立了一些机构,它和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物质成果的积累、人口及战争等因素都有极大的关系。对西周的生态环境进行客观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当时社会的诸多真实情况,而且可以避免在盲目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支配下夸大古代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广东畲族的社会历史对促进全国畲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私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古代朝鲜、越南、日本最为典型。中国古代私学的教育思想、私学大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私学的独特类型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早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数学、逻辑、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七大基础学科,是全人类共同的科学基本知识。渊源于西方的逻辑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工具,是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正确方法。中国古代逻辑是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的思维工具,元典是《墨经》、《荀子.正名》和《公孙龙子.名实论》。《小取》定义的推式论证(归谬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逻辑敏锐性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最大困难,是古文献解读和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科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和塔尔斯基语言层次论的观点,当今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是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元(后设)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与邻近相关学科的研究,必然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当今用发达完善的西方逻辑方法和现代语言来从事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促进中国古代逻辑的现代转型,中西逻辑兼容,使中国古代逻辑转换为现代人易于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形态,可继续发挥中国古代逻辑为现代人类服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学理论范畴的梳理以及对古代学批评实践的考察,可以归蚋出中国古代学批评中特有的诗意言说方式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的学理论为古代学批评提供了诗意言说的理论范式,中国古代的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为在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雏”,以意象作比喻进行言说。  相似文献   

18.
史哲不分家是古代中国学科形态显特征,古代高度发达的辩证思想是构成古代写作理论的哲学基础,探讨古代写作理论中的辩证思想将促进我们认识古代写作学理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支古老的、人口较少的民族,我国较早即对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文章主要对我国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关于赫哲族、鄂伦春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对赫哲族、鄂伦春族开展有关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探讨其衰落的文化背景,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的衰落导致社会文化中自我激励机制的弱化;中国古代学校体育的衰落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兴衰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