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很多问题学生攻击他人在于不能理解和体会被攻击者和关心自己的人的情绪和感受,即缺乏同理心。可以通过情绪训练来提高他们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能力。同理心培养的方法很多,有听故事、续编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刚分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班会课我就注意到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孩,穿一件红色的T恤,显得非常阳光。新分的班级,当然需要班干部,由于同学们彼此还不熟悉,于是我从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指定了几个班  相似文献   

2.
宝宝是什么时候学会识别他人情绪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相似文献   

3.
同理心是个体通过设身处地地识别、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释放体贴与关怀的一种能力。同理心、虐待动物和暴力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缺乏同理心不是潜在的暴力行为的唯一因素;虐待动物可能与缺乏同理心、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基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儿童缺乏同理心不一定会产生虐待动物的行为,缺乏同理心只是产生虐待动物行为的一个潜在的诱因;虐待动物可能会促使个体产生人际暴力行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有虐待动物行为的人一定会产生人际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4.
同理心(Empathv)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同理心即共情,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同理心是指危机干预工作者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体验儿童的想法与情绪,然后将体验与理解传递给儿童。同理心是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良药",教师需要了解、理解同理心,在生活中溶解同理心。  相似文献   

6.
据美联社报道.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认为.欺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行为可以在幼儿期通过鼓励同理心(同理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程静  孙秀梅 《广西教育》2014,(45):127-128
正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他人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情绪,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共融。幼儿期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幼儿同理心的培养。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饲养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饲养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对动物的爱护之情,同时引导幼儿将动物当作集体的一份子。在饲养活动中,幼儿要细心、耐心地照顾小动物,从中感知生  相似文献   

8.
要做成功的班主任,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同理心(同理心要求我们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来对待学生,帮助他们处理不良情绪,譬如烦躁、愤怒、恐惧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与爱的桥梁,适时地改善学生的情绪状况,使他们正确认识、自觉反思并恰当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防止不良情绪对自己行为的干扰,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发挥健康情绪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意思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正确了解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情绪,进而相互理解、互相关怀,最终达到情感上的融洽和见解上的认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尊重,但更需要引领.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尝试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探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行走在学生和数学之间,立足于生命成长的学生立场,无一例外都折射了同一概念:同理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拥有一颗对学生的同理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尊重他们,让数学课堂更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存在障碍,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他们无法正确反应别人的情绪,在社交场合中缺乏同理心的表达,无法建立友谊。文章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法中多基线跨被试的实验设计,针对3名自闭症儿童,采用故事脚本,运用娃娃或木偶通过假扮难过或疼痛引发同理的情境,并采用故事脚本及口语提示系统和强化方式结合的包裹式干预方法教导自闭症儿童的同理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此教学方法对自闭症儿童同理心表达的教学成效显著,且有较好的维持和泛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疫情令我们重新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时代与个体的命运,阅读了人类的爱与怕,大抵会同感于此:人唯独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才能理解世界,他发现、参与、挣扎和犹疑,但最终理解这个世界,获得与他人互相抵达的深切的同理心。志愿精神便是这种深切的同理心:当我所拥有的,是他人所需要的,我乐意给予,愿意奉献。在这样的角色中,去感知爱与被爱的辽阔。  相似文献   

12.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对方的心情和处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方法有利于化解学生间的纠纷,优化师生关系。鉴于此,本文中笔者围绕运用同理心解决学生矛盾的一个成功案例,就班主任如何运用同理心原则管理班级事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中关于"同理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同理心(empathy)亦称共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  相似文献   

14.
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及其对助人意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自编故事和对儿童的提问,根据儿童回答中涉及他人情绪状态的程度,将儿童的情绪认知分为与故事内容无关、只涉及情境信息、自己经验的投射、共感的理解、再加工的理解5个水平,结果表明: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处于情境信息的描述和自己经验的投射阶段,7岁以后共感理解和再加工的理解占优势;情绪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对幼儿的助人意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孟景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156-156
同理心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极为重要。教师的同理心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别、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教师可以善用微笑、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以及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等方法培养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同理心。  相似文献   

16.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感同身受的心态。其实,同理心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对待世间万物也应该有同理心。唤醒人们的同理心,唤醒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同理心,让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变得愈加美好,这是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情绪理解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情绪以及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知.情绪理解可能在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或者调节作用.在对儿童情绪理解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口的出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声像测量法、情境故事法、情绪访谈法和情绪理解问卷法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蕙 《天津教育》2014,(11):8-13
快乐颂:让花朵沐浴阳光很多人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听话,好管,好“吓唬”,幼儿园里总是一派祥和,其乐融融,幼儿教师“好当”。其实不然,幼儿教育工作者付出的很多,他们要去体会幼儿特殊的情感、语言、行为特点,提高幼儿的理解力、辩别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同理心,使幼儿保持健康快乐的情绪;他们必须更加用心,去创设环境,设计课程,组织游戏,照顺起居,他们要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九幼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让幼儿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还需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与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笔者深谙孩子的认知心理,巧设为他人做示范的情境,春风化雨般教会孩子产生同理心,学会捡到东西归还他人的交往方法。小小的故事中蕴涵教育的爱与智慧,给人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儿童对规则的认知会产生复杂的社会交往形式,对人际交往起促进作用。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对儿童实现自我发展并适应社会非常重要。采用故事测验法对253名听觉障碍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情绪表达目标的选择进行研究。听觉障碍小学生表情调节知识能力随年级增高而增长,低年级到中年级是快速发展时期,女生好于男生,积极情境好于消极情境;情绪表达策略运用频率随年级增高而增多,高年级学生平静策略和掩饰策略使用较多,低年级学生更多运用弱化策略;高标表达,女生略好于男生,且在积极情境下社会定向目标好于消极情境。促进听觉障碍小学生情绪发展应把握关键阶段,关注积极情绪培养;建立同理心,增加学生交往机会;完善沟通机制,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