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财富     
女儿7岁时,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她看了看我们家,然后问:"你们家是穷的还是富的?"女儿坦然回答:"属于偏穷的,你们家呢?""属于偏富的."还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知道我们是租房住后,直截了当地说:"真是太槽了,你们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去妈家接女儿时,妈很严肃地说:“你们和你婆婆怎么了?你婆婆身体不好,一个人又孤单,就是说点啥不好听的话你们也不能计较……”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话呀?妈你等等,我们怎么啦?”妈说:“你们别当我不知道,你女儿告诉我啦!小孩子可不说谎!”我更加迷糊了,女儿告诉姥姥什么了?  相似文献   

3.
王庆纲 《良师》2010,(1):62-62
亲戚多 蚂蚁和大象准备结婚,大象跟蚂蚁商量:“咱们是不是就不办酒席了?” 蚂蚁问:“为什么?” 大象看了看厚厚一本书的客人名单,说:“你们家的亲戚,实在太多。” 蚂蚁“哼”了一声,说:“我们家的亲戚多,又怎么了?我们家这么多亲戚,加起来还不顶你们家一个亲戚吃得多。”  相似文献   

4.
让我们从两个案例谈起。 案例一:一位教师家中采了几位客人,她请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数数今天家里来了几个人,算算吃饭时要加几双筷子和几个碗?”女儿摇头说:“不会!”妈妈奇怪地问:“哎?你们大班不是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吗?”女儿回答:“我只会我们老师那种。不会你这种。”  相似文献   

5.
那天,女儿放学刚进家门就高兴地说:“妈妈,我们今天春游了!”我忙问她:“今天吗?怎么昨天没告诉我,好让我给你准备一些食品?”女儿放下书包说:“老师临时决定的!”“那你们去了什么地方?湖边还是公园?”我问她。“我们没去那些地方!”  相似文献   

6.
“妈妈,我是怎么到你们家来的?”这是一年来女儿第三次问我这个问题了。女儿一天天长大,她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问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奥”。女儿快3岁的时候,第一次问我这个问题。当时,她正在看动画片《葫芦娃》,看着看着,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我:妈妈,我是怎么到你们家来的?  相似文献   

7.
孙丽红 《师道》2008,(11):56-56
暑假的某天吃晚饭的时候,13岁的女儿对我说:“妈,我明天跟小宇约好了去她家,中午不回来吃饭。”我“嗯”了声,随口说:“哦,又去她家?上星期不是刚去过吗?”女儿说:“她在家闷得长蘑菇,叫我明天去一起做功课。……不过不如让她来我们家,礼尚往来嘛。”淡淡的一句,女儿说得波澜不惊。但突然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瞧,她居然懂得了“礼尚往来”!虽然我不属于顶级好客的妈妈,但对女儿的首次主动邀请马上表示出积极态度:“对呀,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午老妈下厨,告诉她在咱家吃饭。”女儿说:“吃饭是小事,来了看情况吧。我先打电话约她地铁口见!”哟,还挺老练的。  相似文献   

8.
女儿上幼儿园时,常给我们上课。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小花猫组请回答,小白兔组表演得很好,你们真聪明。请坐。”灿烂的笑脸像春天的花朵,一位笑容可掬的幼儿园阿姨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女儿不愿过双休日,她多么愿意和小朋友、老师在一起啊!女儿上小学了,就不常给我们上课了,有家庭作业了嘛。但其模仿兴趣还在,所以有时仍不免来上一段:“把手放好,不要说话,再说掌嘴!”她厉声喝道。我惊讶地问道:“老师,什么叫‘掌嘴’?”“掌嘴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她肯定地回答,俨然一位权威教师。她还是不愿意过双休日,因为总有做…  相似文献   

9.
女儿入幼儿园了。她很快地适应了那里,每天积极地要求去,她说她的老师喜欢她。“老师怎样喜欢你?”“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你看,贴在我衣服上呢!”女儿欣喜地说。第二天我又问:“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叫到她身边看她弹琴,我最喜欢看老师弹琴。”女儿模仿着弹琴的动作说。”第三天我问她:“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画的画拿给小朋友们看。”无论哪一天问女儿,女儿都能说出老师喜欢的理由,我为女儿被老师喜欢而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情绪低落,撅着嘴不愿上幼儿园。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相似文献   

10.
白纸和黑点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每次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女儿:“你看上面有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仍然说:“只有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是一张白纸吗?”女儿听了恍然大悟,她明白了父亲话里的含义。从此之后,她再也不向父母数落自己丈夫的缺点,两口子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个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无启示。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被画上“黑点”…  相似文献   

11.
惜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咦?谁在朗诵这么伤情的诗句啊?噢,原来是“纪晓岚”在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句诗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瞿佳卓!耿……哎哟!”“你怎么了,没事吧!”“没事,没事,你们看这是什么?”王丽丽一边揉着刚才的伤口,一边说。“耿妍琳来信了!”还是陈伟反应快,一把抢过信读了起来,而我只能听王丽丽说了:“耿妍琳说,她在美国过得很好,这次她知道我们快放假了,所以邀请我们三个好友去她家做客。”“去美国?”我和陈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也就是说我们四个人又能在一起了!”王丽丽握紧…  相似文献   

12.
1.引导同学们质疑探究。课堂上,我积极营造一种刺激的环境,不断使学生“认知失衡”,使他们始终处在“问题情境”之中,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陌上桑》一课时,在研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还记得有一位同学的问题是:“诗文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罗敷穿戴得那么好,他们家是穷还是富?”一石激起千层浪,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在课堂上激烈交锋。一生认为“富”,因为诗文开头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他们家住楼,肯定有钱;一生反驳:我在电视上看过,南方有的少数民族,普通人家都住竹楼;一生认为“穷”,如果他家有钱,她就不会去采桑……我看同学们讨论差不多了,适时总结:刚才的问题提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母婴世界》2013,(9):80-82
自古以来:“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一直都是中国人养儿育女的明训。那么,在讲求“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今天,这句话,还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女儿凯瑟琳的奶奶的生日,我们要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可凯瑟琳似乎提不起精神。她双手托着下巴坐在自己的床上,显得很不愉快。我想女儿可能是因为近来学习压力大,有些疲惫,所以就没有管她,认为她自己能调整好状态。可过了好一会儿,我看凯瑟琳还坐在床上发呆,就催促她道:“你怎么还不准备呢?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相似文献   

15.
交往的智慧     
女儿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进了托儿所,后来因为她班里有孩子生脑膜炎成了“脑瘫”,吓得我们不敢把她送托儿所了。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带她回了她姥姥的家。当时我母亲还没有退休,就请了个保姆带女儿。于是,逃脱了疾病感染危险的她,进入了安全、幸福的“温室”,将女儿托付给父母,我们很放心,只是感觉有点对不起年老的父母。可是,这种“放心”没有多久就开始动摇了。大约在女儿十来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回去看望女儿。保姆骄傲地向我们报告:看你们的姑娘多能干,想要吃别人的东西会先向别人笑,还会自己伸手到别人口袋里去拿,有时候还会乘别人不注…  相似文献   

16.
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我和儿子随意地聊着天。我们每天都会用这个时间聊聊一天的见闻,儿子会把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我听,我也常常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告诉他。“妈妈,今天小朋友问我们家是不是很穷。”儿子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让我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小朋友为什么会这么问呢?”贫与富的问题竟然也成了这么小的孩子的谈论话题,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小朋友说我总带这么少的铅笔,一定是家里很穷。”儿子一脸的不服气,“我说我们家的铅笔多着呢,下次我要带来让你们看一看,你们就知道咱们家不穷了。”看着儿子的认真样,我心里暗暗好笑,同时觉得这…  相似文献   

17.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18.
“她为什么不被美国老师接受?” 初到美国,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见到不少毕业于国内名校的精英。其间,有一对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年夫妇,当得知我们从事戏剧艺术教育时,便急切地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不爱说话的女儿敢于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对夫妇明明表达出色,口若悬河,他们的女儿怎么会是个不敢当着众人说话的害羞女孩呢?  相似文献   

19.
女儿问我:我们家有钱吗? 我说:我们家没钱。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 我说:我们家不穷。6周岁的她似懂非懂。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春天.为了去看遵义,我们先到了贵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马的导游。一见面,她就非常热情地问我:“以前来过贵阳吗?”听我说没有来过.她立即兴致勃勃地介绍:“看完遵义和黄果树瀑布以后,你们再看看我们贵阳的甲秀楼和阳明祠吧。”我问:“是那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吗?他也曾来过贵阳?”“何止来过,在我们这儿的影响可大着呢。”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