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这里从英语、汉语中的形容词的形态构成特征着眼,对这两种语言中的单字形容词,多字形容词,词缀形容词、成语形容词及英语中的复合形容词的形态构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复合形容词是英语复合词中最活跃的一种。复合形容词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形成了璀璨的复合文化丛。它们在语句中的使用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英语语言变得贴切、简洁、自然和本土起来。  相似文献   

3.
石瑶 《文教资料》2006,(23):129-130
复合法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法。在英语发展的各个阶段,复合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英语中,复合形容词是一种常见且运用广泛的词类。本文从拼写标准、语义、构成及句法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英语复合形容词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4.
在为数众多的英语复合词中,复合形容词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其中不少是由名词或形容词加名词(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 -ed构成的,本文从headed到-footed举例说明这一现象,以便认识、理解和掌握这一构词法。  相似文献   

5.
英语复合词一般由两个词根构成,在语法和语义上都是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来讲的。并且,复合形容词构成形式不同对所修饰的名词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6.
当代英语呈现出修饰语前置的趋势。文章结合实例,探析了英语复合形容词的功能,并从功能角度分析了复合形容词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阅读英文时,经常碰到形容词作置定语的现象。总结这方面的规律对我们的阅读理解很有帮助。英语形容词作后置定语主要包括下面同个方面:习惯用法(如:the president elect),语法需要(如:something new),某些以前缀a-后缀-able,-ible构成的形容词以及形容词短语作定语等。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汉在复合词的构词形态和内部结构方面有不少相通和不同之处。本文利用比较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英汉复合形容词的形态构词特征,结合张维友的观点,将英汉复合形容词分为以形容词、名词以及动词为中心复合形容词三大部分进行讨论。有助于英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并熟练掌握复合形容词,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关于复合形容词的词汇教授,同时为相关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熊琴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54-156
本文介绍日语复合形容词、派生形容词、叠词形容词的构成形式,对其单词的构成和意思进行整理、考察,来检讨复合形容词、派生形容词、叠词形容词的单词数量及造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威 《惠州学院学报》1992,12(1):103-108
英语中一些与动词有关的形容词变化比较复杂,除了一些可以用作形容词的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有些规律以外,其它与动词有关的一些形容词的构成就没什么规律。有时与一个动词相联的形容词往往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而且其意义也有不同,本文将列举一些常用的这一类形容词以及它们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英语形容词在句子中既能充当名词修饰语,又能充当主语补语和宾语补语。形容词作名词 修饰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它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同样两个词,放置的位置不同,意思就不同。  相似文献   

12.
温州瑞安话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瓯语。瑞安话形容词重叠结构内涵丰富,句法形式多样。瑞安话形容词重叠结构句法形式各具特点,构词能力有强有弱,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同时都有较强的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量词为名量的“A1一量A2一量”格式中,A与“一+名量”结构之间是一种语序超常的主谓关系,这种语序的变换移位为的是突出形容词,强调事物的不同性状。整个格式的语法意义是概括描述某事物或某类事物在性状上具有的不同情况。格式具有多种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论语》单音节形容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量的角度对《论语》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研究,通过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特征比较,结果发现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不带宾语),单音节形容词作宾语,单音节形容词带宾语以及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是《论语》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辩析英语分词与分词形容词在四个方面的细微差异,探讨英语分词形容词在用法上的四个方面的特性,对分词形容词的种类、特征、区别及功用进行系统的归纳,为英语分词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三官寨彝语“形修名”结构有两种语序:居前和居后,这两种语序不同于其它彝语方言的形修名语序。结合标记理论和其他藏缅语的情况,探究了彝语特殊形修名语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方式词是只能作状语修饰一部分动词的词。方式词的范围一直有分歧,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基本廓清了方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等词类的关系;另外,也对具有文言色彩,出现条件多有限制的词、对三音节"形名"组合的合成词、对同一个词兼跨几类词的现象的词进行了区分和辨别,最后得到一个方式词词表。  相似文献   

18.
In Study 1, English-speaking 3- and 4-year-olds heard a novel adjective used to label one of two objects and were asked for the referent of a different novel adjective.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select the unlabeled object if the two adjectives appeared prenominally (e.g., "a very DAXY dog") than as predicates (e.g., "a dog that is very DAXY"). Study 2 revealed that this response occurred only when both adjectives were prenominal. Study 3 replicated Study 1 with Hebrew-speaking 3- and 4-year-olds, even though in Hebrew both types of adjectives appear postnominally. Preschoolers understand that prenominal adjectives imply a restriction of the reference of nouns, and this knowledge motivates a contrastive pragmatic inference regarding the referents of different prenominal adjectives.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状语形容词句式的源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应分清状语形容词句式的源句的两种不同类型:主语的定语形容词句式或宾语的定语形容词句式.  相似文献   

20.
名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名动形三类词同句子成分基本对应。汉语中却呈现出不对应现象,词类活用很灵活。这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关系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汉语中名词的灵活性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