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滥竽充数     
《辅导员》2010,(21):25-25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通常是三百人的大合奏。因为他给予乐师非常优厚的待遇,所以一个叫南郭的人尽管并不擅长吹竽,也设法混进乐队。当乐队演奏时,他就站在队伍里假装也在吹。没有人注意到其实他连一点声音也没吹出来,所以南郭也享受到和其他乐师一样的待遇。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通常是三百人的大合奏。因为他给予乐师非常优厚的待遇,所以一个叫南郭的人尽管并不会吹竽,却也混进了乐队。当乐队演奏时,他就站在队伍里假装也在吹。没有人注意到其实他连一点声音也没吹出来,所以南郭也享受到和其他乐师一样的待遇。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渭王继承了王位。他也喜欢听竽,可是他喜欢听独奏,让乐师一个个吹给他听,于是南郭不得不逃跑了。  相似文献   

3.
滥竽充数     
齐宣王喜欢听众吹竽,他经常让三百人坐在一块儿吹。他喜欢听齐奏。一位叫做南郭先生的人,盘算了一番,认为他去吹奏再好不过了。实际上,南郭先生一点也不会吹,但是他想国王不会叫人一个个地吹。因此,当他和其他人一起吹的时候,国王不知道他究竟吹了没吹,而这种吹奏使他能在那儿享用很多美餐。他对国王说:“我吹得非常好。”国王说:“好吧,你可以坐下和他们一起吹。”这个人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在这儿找到了一个位子。他谢了国王后就坐下了。把竽放在嘴边,假装吹奏。这么多的人一块儿吹,国王不知道谁在吹谁没吹,也不知道谁吹得好,谁吹得不…  相似文献   

4.
早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滥竽充数》的故事.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根本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因为原来的皇帝喜欢合奏,他混得不错.可是,新皇帝要求乐师独奏,南郭先生当然不能胜任,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相似文献   

5.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与妻子背井离乡,去到了别处。他整天呆在家里自责,要不就到庙里忏悔,请求菩萨原谅。他妻子见他这样,就说:“你不能整天无所事事的,既然已经捅了娄子,就得快想办法补救。”再说齐王见南郭先生不见了,心中犯疑,想:“幼时常听父王称赞南郭先生竽吹得好,可现在怎么不露脸了呢?”于是,齐王叫来了军士,让他们去寻找南郭先生。“让南郭先生回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听他吹竽了。”齐王想着,便又去听竽独奏了。说南郭先生聪明,的确不假。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地拜师学艺,学会吹竽。在当地还真有一位会吹竽的老师傅。南郭诚心投入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6.
滥竽充数     
齐宣王很爱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让三百个人一起吹给他听,因为他觉得那样很有面子。  相似文献   

7.
今天路过花坛,不经意地看了一下花坛边上的瓷砖,看到有的瓷砖破碎了,而有的却完好无损。原来不都是一样贴得平平整整、漂漂亮亮的吗﹖为什么有的破了,有的完好无损呢﹖出于好奇,我蹲下身子去探个究竟。最后,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破瓷砖下面的水泥没有填满。这个意外的发现,使我心中隐隐约约有一丝感悟:没有真才实学、功底不扎实的人,表面上和别人一样,但实质是空虚的,时间长了,就会不如别人,还会露马脚,甚至被淘汰由此我想到了南郭先生,由于当时的国王爱听合奏,所以他虽然不会吹竽,却也混在人群中装着吹。国王死后,他的儿子做了国王,喜欢…  相似文献   

8.
作文范围一事一议作文要求能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参考题目一、从下面列出的问题中,选做一题。 1、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 2、怎样正确对待分数 3、学生要不要做家务劳动二、下面是一则寓言,读了以后,以《“滥竽充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齐宣王叫人给他吹竽,每次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这时有个南郭先生,去见宣王,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宣王很高兴,给他的待遇同那几百个人一样。宣王死后,(?)王登位。他喜欢听独奏,叫那些吹竽的人,一个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原来不会吹竽,这时只得偷偷的逃掉了。训练提要一、弄清什么是一事一议。同学们常常会遇到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产生感想或意见,把这件事或这个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件事或这个问题的看法告诉别人,用文字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就是一事一议。  相似文献   

9.
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只是因为送了厚礼,走了后门,才得以进入齐宣王的三百人大(形型)乐队,每月享用丰裕的薪金。可惜好景不长,宣王忽然归天,继位的滑王却要一一听之,南郭先生就有些见不得真人,于是乎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10.
滥竽充数     
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示自谦。  相似文献   

11.
师:(对照板书)了解了南郭先生吹竽的遭遇,你们想知道他后来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12.
南郭后传     
南郭先生听说齐王要逐个听乐队吹手吹竽,惊慌得不知所措,于是,他收拾收拾行李,慌忙逃离了王宫。田野里小道弯弯,秋风习习,南郭先生顺着一条小道来到了一个小镇。镇上人来人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突然,南郭先生的目光落在了镇西头的一面墙上,墙上贴着一张招生广告:“吹竽培训班招生,皇宫乐队名师传授技艺。联系地址……”南郭先生眼睛一亮,心想:以前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跟师父学手艺,而闹了这么个滥竽充数的笑话,让天下人耻笑。如今,机会失而复得,我该好好珍惜才是呀!于是,南郭先生便顺着广告上的地址,来到吹竽培训班,他先到招生办办理了报名…  相似文献   

13.
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出处】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③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宣王死,滑王立⑧,好⑨——听之,处士逃。(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相似文献   

14.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大意是说:齐宣王爱听吹竽,每次由 300人组成的乐队一齐吹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赏赐。宣王死后,泯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逃跑了。后人就用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每次重温这一故事,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想到几千年来,“南郭先生”一直在人前难以抬头,恐怕今后也将成为永恒的笑柄且永无出头之日,就替他感到可悲。禁不住想问一句:谁造就了“南郭先生” ?当然是齐宣王 !…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课文《南郭处士》“廪食以数百人”注释云:“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此注不妥。此译似乎表明吹竽者人多,俸禄厚。其实,前文“必三百人”已交代了吹竽者人多,此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廪食以数百人”专写南郭处士。从语法上说,“廪食以数百人”的宾语是南郭处士。因为此句宾语在原文中承前省略,前句“宣王悦之”中  相似文献   

16.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释题1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 :滥竽充数3 查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注意写法及读音。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 ,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2 范读课文(放录音) ,要求认真听 ,然后再练习读一读。3 默读 ,思考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4 学生质疑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 ,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  相似文献   

18.
自从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整天东躲西藏,一会儿躲在别人家的柴垛里,一会儿躲在烟囱顶上,一会儿躲在树上……反正就是整天都没有好日子过,他想:"我终日东躲西藏,也不是办法。"他恨死这支竽了,都是它害自己犯了欺君之罪,真恨不得砸了它!可当他拿起竽,要砸下去的时候,又犹豫了:"我能干吗呢?去卖猪肉?不行,太累了;去种田?风吹日晒的太苦了;去当渔夫?太危险了……还是用我的竽过日子吧,这里吹  相似文献   

19.
2月7日晴自从南郭先生从皇宫里逃出来后,就一直心神不定:我会不会被抓,抓了又怎样;我会不会逃脱,逃了又怎么生存?他越想越可怕,汗都流出来了,他拼命地逃,逃!逃!逃!他要逃到一个别人不认识他,又很好吃到饭的地方。他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翻山越岭,逃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小村子,村子里面住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穿得很不错,腰里还缠满了金线,手里拿着一个破破烂烂的竽。老太太很喜欢吹竽,但手里的竽  相似文献   

20.
四岁谱大曲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宫廷乐师利奥波德早早就回到了家里,和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好友沙赫特纳。他是利奥波德的孩子们崇拜的对象,因为他的小号吹得捧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