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出版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各种杂志,报刊大量涌现,其竞争程度也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各类报刊几乎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在强手如林的竞进中,如何使自己生存下来、发展下去,进而成为一个强者?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刊要办出自身的个性和特色,换句话说,报刊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报刊的特色之争;特色之争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些有特色的“栏目”的比赛。现在,有些地方报纸上面设的栏目不少,但真正有特色的不多,所以,最终没有逃脱被甩在后面,甚至被淘汰的厄运。“栏目”,是报刊的“名牌产品”,是报刊的富有特色的产品。它以自己的精美、凝炼、深刻、别致强烈地吸引着颇有好奇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2.
张荔 《青年记者》2003,(1):46-46
作为地市党报,应该如何打造个性化精品栏目?笔者认为,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栏目定位要准确如果说强化新闻性是报纸定位的共性,那么,追求特色化就是报纸定位的个性。相比之下,特色是定位的难点,却又是争取读者、占领市场的支点。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教育报刊,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教育报刊,不但在报刊定位、栏目设置甚至装帧设计上非常雷同,而且在作者队伍、内容品质上也几近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栏目如何创新、如何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趣味?这是当下栏目策划人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奥运栏目的内容、特色和定位标准为蓝本,探究由这场"媒体盛宴"衍生出的电视栏目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自办读者报刊的宗旨定位和栏目设置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在新时期如何办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报刊,结合办刊实践和实例,重点强调了图书馆自办读者报刊宗旨的正确定位和栏目的精心设置。结论是宗旨——板块——栏目——文稿的报刊结构模式有利于图书馆自办读者报刊坚持宗旨,发扬特色。  相似文献   

6.
循学科特点 创期刊特色栏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忠钦 《编辑学报》2015,27(1):81-82
介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的《名医经验》特色栏目设计思路、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学科特色与栏目特色的统一、编辑心得等方面的实践与体会.认为精品栏目是品牌期刊的重要载体,是期刊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反映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地方电视台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无法与中央台、省台相提并论。这就决定了在众多媒体激烈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牢牢地把目标锁定在本地区的观众上,必须精办栏目,把栏目办出个性,办出特色。而个性品质构成的重要因素则是其区域文化和环境资源,地市级电视台的栏目要办出个性,创造品牌,优势在于立足本地实际,办出本地特色。笔者认为,立足本地实际办出本地特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特色栏目是打造期刊品牌的基础,它体现了期刊追求个性、张扬特色的宗旨,是期刊的创新所在.以<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的生成、发展为例,特色栏目的生成需要审时度势,有创新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胆量;特色栏目的发展需要关注热点、彰显特色,重拳出击、强化特色,尊重作者、唱响特色,持之以恒、打造品牌;即离不开编辑的创新选题、创新策划、创新组构.  相似文献   

9.
在泛滥了的广播读报节目里,西湖之声每天早上6:00播出的《报刊选播》以鲜明的个性脱颖而出,受到业界专家与普通听众的喜爱。这是一档有着15年历史的品牌栏目,15年来《报刊选播》的收听率一直高居榜首,领先于西湖之声乃至整个杭州地区众多电台的同类栏目。广播界的这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初,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展现个性特色,本刊在"媒体人QQ群"基础上,开设了"热事微评"栏目,着力刊网互动,聚焦舆论热点,邀请专家、媒体人、群友从不同角度撰稿,进行思想交锋,从而达到学术共鸣。在新闻理论研究上颇具创新意义。一、栏目策划背景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播格局,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识不断深化,研究领域、理论、方法和手段日益扩展,但理论刊物如何做到与社会热点问题互动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编辑家邹韬奋有一句至理明言:“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在报刊如林、竞争激烈的今天,这句话仍能使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什么是刊物的个性特色?我认为是指刊物内在和外在的独特体现,就综合性刊物而言,它的个性特色是在刊物的总体思想指导下,通过精心设计的栏目、筛选的文章,把能够体现本刊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杨汉样 《新闻与写作》2006,(7):M0002-M0002
时下,有不少报刊都通过组织评报评刊或开设“编读往来”之类的栏目等途径,鼓励与发动读者经常给报刊找出差错或不妥之处,这对加强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减少及杜绝报刊上的差错、不断提高报刊质量等都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准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出版科学》2007,15(5):29-31,86
特色栏目的准确定位对于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真正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提升整个学报的学术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全面把握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学者办刊,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特色;在充分利用学报自身级别层次和人力资源层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层次;并在准确定位特色和层次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学报各方面资源,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梨桔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淮南子·说林训)同为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嵋秀,皆各具特色。人与万物之美,美在各有其个性特征。媒体亦如此。越是有特色的报刊,越受欢迎。《读者》之所以连续十几年位居中国最大发行量杂志前10名之列,用中国热门杂志排行榜评选专家们的话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浓烈的个性和风格”。报纸杂志的栏目,被称为报刊凸现个性的标志,自然也就最具个性化。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它的突出个性是短、快、新、实。作为一个中央大报第一版的重要言论专栏,每篇稿件仅二三百字,…  相似文献   

15.
地市区传统纸媒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传播?《黔东南日报》给出的答案是,扬长避短,精耕深耕地方特色,坚持打造重点栏目,发挥品牌栏目的优势。《黔东南日报》开办诸如"清水江""灯下漫笔""黔东南故事""苗乡侗寨行"等重点品牌栏目,不仅有效引导了全州的舆论导向,又牵动着读者视线,也体现了民族地区党报的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16.
袁桂清  史红  丛玉隆 《编辑学报》2007,19(6):413-415
论述医学学术期刊栏目的功能、分类、设计原则和要点.其功能有导读、导向、个性化、分类、检索功能;其分类为评论、论著、综述、指导、理论、争鸣讨论、普及、宣传、信息、互动类;设计原则为坚持办刊方针和宗旨、体现读者定位、注重临床需要、突出期刊特色、促进学术发展、增强期刊个性、保持相对稳定原则;其要点为创新性、时效性、合理性、导向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期刊市场必将强者如林,竞争激烈。期刊只有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才能最终赢得市场,赢得读者。而期刊营造品牌的关键在于策划出自己的精品栏目。那么,何谓精品栏目 ?精品栏目又如何运作呢 ?  一、精品栏目的内涵  所谓精品栏目,是指在期刊的栏目体系中,能集中体现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起主导作用、文化品位较高、个性特色鲜明、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维持能力,并受到读者普遍认同和良好赞誉的栏目。若把期刊主体比做人体的话,期刊栏目就宛如人体的各个组成器官,而精品栏目则好比人体的眼睛、大脑和心脏,是构成期刊板块结…  相似文献   

18.
体育报刊评论栏目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受到体育爱好者、专家、运动员及教练员的广泛关注.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及受众需求的提高,其在评论模式、内容设置、评论风格等方面均需做出与时俱进的优化升级,以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寻求更优的发展路径.因此,如何开辟我国体育报刊评论栏目的优化路径,提升其传播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特色栏目策划助推精品科技期刊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付少兰  黄玲 《编辑学报》2017,29(2):132-134
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为例,介绍科技期刊品牌栏目的构建和优化思路.为了争创精品期刊,该刊力邀岩土工程界的院士以及其他专家参与品牌栏目——《陈宗基讲座》的打造和优化,同时根据该刊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进行特色栏目策划,力争在栏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该刊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取得的成绩及各方面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期刊品牌栏目和特色栏目的策划对精品科技期刊的发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特色栏目的建设能够打破高校学报“千刊一面”的现象,形成学报的个性和风格,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编辑的品牌意识,从而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学报可以依托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学科优势、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等来设置特色栏目。在设置特色栏目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显学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功能,同时,又要精心策划,并做好栏目的后期经营与维护,使栏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