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消费语境下《百家讲坛》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纳传媒消费语境这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百家讲坛>的成功发展历程和现在遭遇到的瓶颈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当下的传媒消费在我国的状况,对媒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戴维&#183;莫利是英国大学歌德史密斯学院传播学首席教授.其电视消费研究可以称得上是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莫利的电视消费与一般商品的消费不同.电视消费是电视符号社会化的过程,意义是在消费的过程中生产出来.电视讯息不是意义的消亡.而是意义二次生产的过程:而作为消费品的商品是实现了其使用价值.满足消费主体的心理需求.不存在意义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广泛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像化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美感的需求,以及消费社会商品价值的符号化追求,共同为视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搭建了舞台。尤其是在消费主义语境之下,视觉文化往往打着审美的旗号,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肆宣传。而以视觉传播为主的电视文化在构建消费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成为最主流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俊棋 《新闻界》2012,(15):32-35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视听传播日渐审美化,近年来这一趋势日渐明显。在理论上,它是消费文化把传媒以景观的方式审美化了,现代传媒技术既是"人的延伸",也是新的审美化载体。作为"景观"的传媒本身即包含了审美化的蕴涵。媒体受众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体验主体,这是消费文化语境下传媒与前消费时代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在把握传媒产业一般产业规律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传媒产业的审美经济属性,必须以新的审美经济的研究范式重新关照传媒产业的研究。从审美经济的概念入手,辨析在"消费增值律"的作用下,传媒产业所具有的"体验效用"与"符号消费"的特性,以及新型文化媒介人的文化资本转换行为,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在审美经济背景下传媒产业消费与生产中出现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消费行为、消费文化等相关观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电视文化正在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构。近几年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也成为了新兴的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  相似文献   

7.
随着"都市美型男"这一词汇的流行和被广泛接受,人们对于男性气质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娱乐节目作为消费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之一,通过在节目中进行跨属的狂欢和两性气质的融合,以及对男性气质的消费,践行着消费文化下电视生产的商业逻辑,无形之中表征出男性气质在消费社会新的意义.这既反映着男性的解放,同时又改变了两性之间权力再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妃 《报刊之友》2014,(4):143-144
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环境气候,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的渠道,在倡导、制造、实践、强化消费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电视在传播消费文化过程中也会呈现的一些负面效果。因此,要用好电视这把双刃剑,传播积极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
吴建 《新闻界》2005,(6):42-44
新闻传媒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工具,在影响舆论、监测环境、娱乐民众、传播知识、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满足社会信息消费、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电视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消费文化产品的特征。经济权力与电视媒介的有机结合,使电视从业者和电视观众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畸变。本文以《开心辞典》、《幸运52》为例,分析了电视节目参与制造消费意识形态的方式和机制,揭示了消费意识形态侵入人心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传媒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速主宰生活世界。首先,以电子视听文化为主导的消费将成为中心,视觉阅读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其次,信息资源的共享化,使地球村毫无秘密可言,个体可以瞬间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小事情,可以和不同的陌生人促膝谈心,个体对多样群体与素昧平生的个体之间的交流将形成新的消费时尚。回顾20世纪的传媒时,依然要承认,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帮助人类制造喧闹,并不总是有利于人类的更为文明。认清这一点,也许对新形势下传媒的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梳理传媒消费文化缘起的基础上,指出其以形象为载体的符号消费特征,进而揭示出隐藏于消费形象背后的感性欲望叙事。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文化消费主义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包含的主要观点是:(一)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二)文化消费是一种模仿性质的消费形式;(三)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但是,虽然其主要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有理论家涉及这些问题.消费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另一方面界定了社会关系,文化消费的基本功能在于能够创造意义,从而制造与维系了社会关系.任何对商品的文化消费,都是文化的结果,文化是一种仪式活动,文化传播更是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6.
史伟 《当代传播》2011,(6):124-125
消费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文化也显示了新特征.信息商品化是互联网环境下消费文化出现新特点的诱因.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文化呈现了虚拟化、智能化和符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出现了相关的困扰和问题,积极引导网络环境下的消费文化的和谐发展是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杨健 《青年记者》2012,(2):23-24
物体、消费和传播媒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媒介被认为是消费主义文化传播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传媒通过建构消费场域对消费主义进行意指生产,媒介文化与消费主义彼此处于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传播消费文化本无可厚非,但如今一些电视媒体为了赢得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全力打造"、"过度传播"消费文化的做法却值得商榷。毕竟,除了传播消费文化,媒介同时还承担着其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是一种追求享受的快感文化,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在消费文化背景下,陕西电视媒体的发展可从三方面着手:强调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因素,加大栏目的品牌打造力度,重视区域文化特色传播。这既顺应了消费文化的潮流,也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本永远无限追求商业利益和中国传媒市场的两大“潜力”——人口众多带给传媒产品的巨大消费潜力和有待开垦的文化资源潜力,外资电视传媒被中国传媒市场深深吸引着。通过中国市场,外资电视传媒有了两种赚钱的方式:将国外传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