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以张刚同志名字命名的一档品牌栏目,多年来,张刚同志深入社区、胡同,用手中的笔为基层市民服务,彰显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由衷的民生情怀。这与世纪金榜“君子求义、利在其中”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今天举行"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并与济南市25个职能部门签订共建协议,作为"张刚大篷车"的负责人之一,我感到非常激动.在此,我代表"张刚大篷车"这个团队首先要说声感谢!  相似文献   

3.
在"张刚大篷车"一百期的成长之路上,始终伴随着广大读者朋友的热心支持和参与.张刚本人也是在市民百姓的关怀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今天的座谈会,更多的是想借此对这么多年来一直关心和帮助"张刚大篷车"的广大读者朋友说声谢谢.在场的很多人就是"张刚大篷车"的忠实粉丝,大篷车开到哪儿,你们就出现在哪儿,和张刚早已成了好朋友.今天来到现场的闫云禾老人,已经80多岁高龄,但"张刚大篷车一百期"以来,他几乎期期都在现场,忙里忙外.这种情谊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  相似文献   

4.
“张刚大篷车”是以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命名的新闻栏目,宗旨是依托新闻,开进社区,做实服务.目前,“张刚大篷车”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活动内容,已成功开出了200多期,以贴近性和服务性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第一点感受,"张刚大篷车"关注的都是市民关心的,是大家关注的.感觉齐鲁晚报有了"张刚大篷车",这份报纸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受济南市民的欢迎."张刚大篷车"有了齐鲁晚报这样坚强的后盾,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也更大了.  相似文献   

6.
张刚同志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编辑名记者巡回报告团的成员,他的事迹,在中国晚报界已广为人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刚大篷车自启动以来,深入基层,融入百姓,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7.
张宁 《青年记者》2012,(21):76-78
民生新闻是都市类晚报的主攻方向,是新闻界常讲常新的话题.在这方面,《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栏目领风气之先,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守,显示出自身的影响力. “张刚大篷车”的民生新闻实践 《齐鲁晚报》的“胡同记者”张刚,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走街串巷,坚持做好琐碎但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8.
张刚同志,还有张刚工作室的同仁们的事迹,我了解得较多一点.我把感受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中央前不久提出"走转改",作为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事实上,大众报业集团、张刚工作室都是走在前面的."张刚大篷车"已经100期了,确实已经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两个张刚最有名,一个就是我们大众报业集团的张刚,而且报道他的大多是中央级媒体.他确实已经成为我们山东新闻界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张刚不仅是新闻界的先进典型,还是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前些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回家很兴奋,说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到他们山师附小去了.10月29日上午,南部山区大水井小学,第三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挂牌,送去2500余册爱心图书,里面就有我儿子捐献的好几本书.是"张刚大篷车",让孩子们懂得爱的付出,享受爱的付出.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妈妈的心脏不太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家庭比较困难.我和妈妈参加"张刚大篷车"的活动已经好几次了,对"张刚大篷车",我心底充满了感激.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举行“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并与济南市25个职能部门签订共建协议,作为“张刚大篷车”的负责人之一,我感到非常激动。在此,我代表“张刚大篷车”这个团队首先要说声感谢!  相似文献   

12.
"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主角是张刚.其实以张刚为主角召开如此形式的会议,在齐鲁晚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早的一次是在2002年2月1日,叫"张刚现象研讨会",那时虽然还没有"三贴近"和"走转改"的提法,但张刚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贴近"和"走转改"的精神.他走千街巷进万家门,忠实记录百姓酸甜苦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向张刚同志学习"的口号.如今过去了近十个年头,张刚这个典型不仅没有丝毫黯淡,而且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召开之际,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为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作出批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向齐鲁晚报发来贺信。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践行三贴近原则,贯彻群  相似文献   

14.
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一个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字命名的新闻栏目,从2010年3月起,走街串巷,深入基层融入百姓,成功走过了100站.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刚工作室全体记者,长年奔跑在基层、奉献在社区,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为居民免费检测食品安全、联合市政公用事业局进社区帮居民解决用水用气难题,带特困儿童参观上海世博会、寒冬送暖,春节助贫、给希望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成为"走转改"的忠实履行者,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5.
张刚工作室这些年来是如何深入社区服务居民百姓的?在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宣传部"走转改"活动的过程中,"张刚大篷车"及齐鲁晚报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赵金  张刚 《青年记者》2012,(16):32-34
主持人的话:张刚是我的同事,我们还曾做过几年邻居.在报社那栋最老的宿舍楼下,经常看到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匆匆来匆匆去,有时逗弄一下刚刚会跑的儿子. 那时,"胡同记者"张刚就已经是齐鲁晚报甚至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了.如今,七八年过去了,我不断地听到关于张刚的好消息,"张刚工作室"成立了,"张刚大篷车"开张了,张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了,张刚当选中共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张刚,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踏实、执着.  相似文献   

17.
邓瑜 《新闻战线》2012,(1):55-58
张刚,齐鲁新闻界"老典型",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社区新闻报道。2003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持《张刚在您身边》、《张刚帮您办》、《张刚大篷车》等栏目,深受社区居民爱戴。借用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的话说,就是诚而不憨、聪而不奸、勤而不偏、求而不贪,注重知行合一,从来不计较,力戒功利浮躁。认识张刚是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上,领导的表扬、专家的肯定,都抵不过参会市民拥着他索取签名那一幕来得印象深刻。在济南,他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在社区,他是走街串户的家人。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或者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在哪里?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是俯下身来关注民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掘地三尺挖新闻、酣畅淋漓担道义,还是更乐意以"建设者"的姿态促成一桩桩小事儿"落地"?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与张刚谈过后,我反倒倾向于后者。他是一名媒体人,更是一种"桥梁"。我觉得在"一挥而就"之后,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18.
第一点感受,“张刚大篷车”关注的都是市民关心的,是大家关注的。感觉齐鲁晚报有了“张刚大篷车”,这份报纸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受济南市民的欢迎。“张刚大篷车”有了齐鲁晚报这样坚强的后盾,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也更大了。  相似文献   

19.
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一个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字命名的新闻栏目,从2010年3月起,走街串巷,深入基层融入百姓,成功走过了100站。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才是新闻的主人,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是百姓的支持与厚爱,让大篷车开得更久更远。11月6日,由齐鲁晚报举办的扎根在基层,心融入百姓——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在山东新闻大厦召开。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为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作出批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