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媒体的微博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快"的消息源2010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一如往常的播出.11点17分,一条插播的资讯引起许多观众的注意:"本台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在今天上午10点多,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加油站发生了油罐爆炸……" 半个多小时后,这条视频被上传到新浪微博,细心的网友惊呼:"央视新闻用的图片是从微博上截取的,你们看左下角的网址‘t.sina.'."  相似文献   

2.
当你写完一篇稿子,请“三思而后发”:一思,假如我是一位读者,是否有兴趣看这条新闻,看后能否得到有益的启发?二思,假如我是一位编者,要考虑这条新闻有多大价值,里面有没有假话、空话、套话,有没有外行话、难懂的话?'  相似文献   

3.
微博时代,纸媒如何留住读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你‘围脖'了吗?"今年初的一天深夜,当我在一本新闻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时,脑海里一头雾水.那时我第一次知道,网络上有了一种叫微博的新东西.可现在,我已在数家网站注册了微博,我所在的南国早报网也开通了微博功能.没有过渡,容不得犹豫,几乎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微博时代".  相似文献   

4.
最近翻看报纸,读到了一条"新闻",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1 这条"新闻"的标题是"求职无望,一级厨师跳楼获救",从标题看是一条值得关注的社会新闻,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催生了一出悲剧.新闻不长,不妨共同欣赏,看它到底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10日,浙江某报几乎用三个整版的篇幅,集中报道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各地"新春播新绿"的热烈气氛与动人场景.然而,同日全国十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出现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的报道,或文字,或图片.某报通版的植树照片,主图的文字说明是某村老人们相约"去棋盘山上植树",可画面近处的两人是在锄草,远处的两人也不像是在植树.针对这一组同质的、异化的新闻,有人评说:"学生的高考中有命题作文,如今,新闻采写似乎也有'命题新闻'一说,即总编辑向部主任命题,部主任向编辑命题,编辑就给跑线记者命题.'节后植树'也许是一条'命题新闻'吧,所以有那么多的报纸做了同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6.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7.
走进法学 "我就是法学界一'拣漏儿'的.我不拣也会有张涛李涛来做这事.田涛不可复制.与天为邻." 这都哪儿挨哪儿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微博的传播特点为基础,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惠普"质量门"事件为个案,对"惠普"遭遇微博舆论危机事件的起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应对的信息策略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建立网络舆情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评估机制,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官方微博,建立员工危机信息策略培训制度对于企业应对微博舆论危机很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了新闻学子"出关"的时候。从"规劝学生莫读新闻",到近两日媒体人曹林在微博引发的"新旧媒体之争",新闻学子的去向问题似乎多有迷茫。究竟,曹林凭什么说新闻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一定不要去新媒体?又有多少人认同这一观点?劝君勿去新媒体,究竟是学生变浮躁,还是新闻教育没有跟上?今日全媒派走进这一话题。一、"第一份工作千万别去新媒体"曹林微博称前日,@中青报曹林发布了一条微博,主要意思是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什么?学术上讲,或许有千万种定义.站在后人角度,新闻不过是当今历史的留存.从这一角度讲,所谓"精品力作"就是不但某一新闻所描述的对象具有真正的历史意义,而且,这一描述本身又具有如同伟大的艺术作品那样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复合新闻:从一组报道说起 日前,央视"新闻30分"播出了<十二省区文物精品聚羊城博物馆打开大门整资源>和<记者调查:期待改革的博物馆>,在电视媒介率先报道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正在推行的改革措施.这两条新闻讲述的并不是什么"爆炸性的大事件",相反,"博物馆"是人们日常较少关注的冷点,而报道却引起同行关注.原因伺在?  相似文献   

12.
退休以后,闲来无事,每天除了陪老伴逛逛街、买买菜外,发微博成了一大爱好.清晨起来,用过早餐,别的事情不干,先得打开电脑,发几条微博,这已成为习惯,坚持多年,乐此不疲. 为啥如此喜欢微博?因为,小小微博,给我带来大大快乐. 一是发现之乐. 我的微博,绝大部分属于转载.虽然也有原创,但数量不多,十之一二而已.为何原创不多?因为:一,个人经历有限,没啥有趣故事.二,在下脑子愚笨,缺乏深刻思想.说白了,我就是一搬运工,将别人的精彩内容,加以转载,奉献给网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3日,在一则奥一网友反映韶关工商局"涉嫌滥用职权"的网帖后面,广东省工商局以"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的名义给予了回复.2009年9月1日,贵阳市启动市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2009年11月18日,南京市政府网站推出"南京网络发言人论坛",全市90家部委局与区县网络发言人一一亮相.您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推出或将要推出网络发言人怎么看?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发言人应当记住:当新闻发生后,各类媒体的共同运作方式是:24×7,即: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媒体分分秒秒都在工作。你害怕媒体吗?是否听到媒体要来采访就皱起了眉头?是否认为大部分记者就是来“找茬”的?是否为报纸上刊登了不属实的新闻感到气愤却又无奈?这些  相似文献   

15.
一些年轻的通讯员朋友问我:新闻是什么?我说:新闻是一条路.对于新闻这条路,我有四个方面的解释.新闻是一条出路.有一句法国谚语:“新闻是通向一切的途径——只要你能够跨越得过去.”我对这句谚语的体会很深.  相似文献   

16.
乔志峰 《今传媒》2009,(8):102-102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近日开设个人博客,这也是司法与政法系统中首个开设博客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孙军工称"(博客)是介于官方和私人之间,我的底线是坚持不说假话".(据<新京报>4月22日报道) 能够成为司法与政法系统中首个开设博客的新闻发言人,孙军工的勇气和自信可见一斑.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他给自己的博客定下了一个"底线"--不说假话.  相似文献   

17.
从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看微博舆论监督形态、特性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10日上午9时25分,新浪微博中一名叫做周文彬2010的用户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我可能要做出一个人生中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我的后半生,我也为此成为另类",开启了其用微博直播自己自首的历程.至4月16日共计6天时间内,该用户共发布与自己自首有关的微博14条,引发了网友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8.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8):23-25
学期末本科新闻理论课考试,我出了一道很简单的分析题:"以下两条消息中有哪些行文或词句的使用不规范?如何不规范?或缺少哪一条新闻要素?"两条新闻如下: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开诊本报讯日前,位于三亚海棠湾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即301海南分  相似文献   

19.
"传媒不能你抄我,我抄你,抄来抄去最后谁都不做内容了"。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参加十二届全国政协分组讨论时如是说。在新闻出版界政协委员小组会上,白岩松透露他今年的提案包括:政府新闻发言人的新闻发布可否缩短为一月一次?城市报刊亭能不能向综合的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方向发展?另外他还提及传媒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组合单列为广播新闻评奖项目是近几年的事,从送评、参评情况看不甚理想。以刚刚结束的1998年度广播新闻评优为例,送评仅占分配指标的50%,而且精品难觅。说到广播新闻组合,几乎众口一辞:难。难在何处?难在揭示节目的整体效果。如何充分发挥新闻组合的整体效应呢?我以为: 一、澄清一个观念:认为重大新闻少,好稿少,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