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每天清晨起床后,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打开当天的《人民日报》电子版,阅读当天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
新华 《新闻导刊》2006,(4):56-56
法制晚报电子版目前正式开通。通过点击www.fawan.com和www.fawan.com.cn这两个域名.不仅能在当天下午3点就及时看到法制晚报的全部内容.而且可以通过社区、法制、图片等频道。享受社区新闻播报、法规搜索、在线律师答疑、新闻图片交流等资讯服务:同时.深受广大法晚读者喜爱的《找不同》、《九宫阵》、《填字游戏》等游戏。也在“下午茶”频道实现了网上在线操作。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21日,我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刊登通知:“为了更好地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有效引领舆论、服务广大读者,现决定从201 7年1月1日起取消《人民日报》数字报收费.” 早在2010年,《人民日报》就曾通知数字报(即电子版)开始收费,但是没有坚持多久,只有新闻版块收费.后来笔者一直天天阅读《人民日报》数字报,没有一点障碍,也就是说这些年并没有真正完全收费.  相似文献   

4.
动态     
《网络传播》2010,(4):8-9
人民网3月11日发布启事宣布,对今年1月1日推出的《人民日报》数字报收费阅读服务做出调整:从3月5日起,阅读当天电子版将免费。并就此次调整带来的不便向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10,(5):6-6
据人民网:3月11日发布启事宣布,对今年1月1日推出的《人民日报》数字报收费阅读服务做出调整:从3月5日起,阅读当天电子版将免费。并就此次调整带来的不便向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6.
胡冬芳 《新闻世界》2014,(3):116-117
本文以电子版《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版块为对象来研究《人民日报》有关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随机选择《人民时评》板块的评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评论板块的评论文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民主意识和宽容精神。这对于新闻评论者撰写新闻评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万里 《今传媒》2007,(8):39-39
学的是新闻,教的也是新闻(1970年毕业留校至今一直任业务课教师),周围同事中也经常会议论报纸,说起《人民日报》,常有人用调侃的口气说:"《人民日报》最干净,也最没看头."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民日报》还是挺有看头的,并且大气、有格调.  相似文献   

8.
旧话重提。今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雪封阿勒泰,战鹰解危难》大字醒目标题刊登了三幅照片,报道新疆阿勒泰地区300名被大雪围困的采金工人得救的消息,引起强烈反响。 当天早晨7点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摘》中摘发的第一条,就是人民日报一版的头条图片新闻。 当天早晨9时许,烟台日报同行来电话兴奋地说:“我们刚刚看到今天人民日报一版的照片,感到非常高兴,在我印象中,这是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第一次以这么精彩的新闻照片为一版头条……” 差不多同时,美联社驻京办事处来电话  相似文献   

9.
当读者打开报纸,他最期望看到的是当天早晨或昨日发生了什么事,假如报纸没有报道这一天的新闻事件,他就会选择其他媒体获得新闻。  相似文献   

10.
刚 给《新闻记者》写完一篇分析假新闻的文章(载《新闻记者》2002年第2期) ,又从2002年1月25日的网上 ,看到一条被人们点击次数颇高的新闻 :“今年39岁的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农民王来生八年磨一剑 ,完成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 ,受到国际社会重视。”这使我想到看报时剪下来的另一条新闻 ,即200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海外版 )发表的《敢峰就哥德巴赫猜想发表论文》 (我原计划就这条“新闻”说几句 )。这条新闻根据人民日报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教育世纪》第一辑里收入的一篇文章《直取“1 +1”之探索———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档案》有许多好看的栏目,但我最垂青的还是“点击新闻”。据统计,2003年《北京档案》有11个每期都登场的固定栏目,但最见功力的精品栏目当属这个初出茅庐就一炮打响、一路走红的“点击新闻”。说起“点击新闻”,笔者以为至少有六大特色:一是可读性强。“点击新闻”带给读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2003年第十期《新闻战线》上看到“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目录”。笔者大概统计了一下,总共38个获奖专栏中,纯粹是新闻评论的栏目就有14个,并且这样的栏目多集中在中央级的新闻媒体中,比如《人民日报》的“人们论坛”,新华社的“新华视  相似文献   

13.
纽约虚惊     
1895年的一天清晨,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们刚起床,就听见街上报贩的叫嚷声:"请看动物园狮子出笼!请看动物园老虎上街!"人们跑去买报,阅读《美国日报》的头条新闻《动物园猛兽上街》,并飞快地关好家门.这条令人毛发耸然的新闻写道:"昨天晚上,××动物园的管理员与老板吵翻了,把所有的猛兽笼子打开作为报复.狮子、老虎、狗熊、大象都获得了自由,几条大蟒更是如鱼得水,它们都大摇大摆上街了.现在,纽约市已变成了丛林,曼哈顿响起了狼嗥,布鲁克林发  相似文献   

14.
5月1日,我接到新华社总社通知,让我在土耳其待命准备进入伊拉克采访。这一天,土耳其东部的宾格尔省发生里氏6.4级地震。地震现场也是“战场”,但我不愿意看到战争,更不愿意看到灾难性的大地震…… 清晨起床,按惯例先打开电脑上网,一则《土耳其东部宾格尔省发生了6.4级地震》的消息让我震惊。当时,我和同事马建国与中央电视台记者顾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学界一直在为报纸电子版是否应该实行付费阅读问题各抒己见,报界对此的探索和尝试也一直在进行。在此过程中,尽管有的综合性报纸比如《人民日报》、《温州日报》等在尝试一段时间的付费阅读后又对其方案进行了调整,但财经类报纸等专业性报纸凭借其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及不可替代性,实行电子版付费阅读的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23日,《安阳日报》在第6版推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巧红视角》专栏.当天不少读者打开报纸后感到耳目一新。因为这个专栏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一个“专”字决定了它有很多唯一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其实.在十二年前我来当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阅读《新闻与写作》了。六年前我在武警景德镇支队任新闻干事时.仍一如既往地订阅。这两年.我调任武警江西总队新闻干事从事电视新闻工作.手中捧读的依然是她。我对《新闻与写作》情有独钟,主要有三大理由:  相似文献   

18.
李楠 《青年记者》2004,(8):37-37
讨论市场和改革己在各党报内部蔚然成风,其中,关于新闻摄影改革的话题更是首当其冲。充分使用新闻照片活跃版面,己经成为今天各家报纸争夺“眼球”的重要手段。《人民日报》摄影部近日给报社编委会提交了一份《建立科学有效的图片运营机制》的建议案。这是他们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就《人民日报》新闻摄影业务改革所做的一次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9.
邓拓是人民的新闻家,是我们值得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他的新闻生涯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在这之前他的才华和能力已经开显露,作为一个年轻的史学家他已经写过多篇历史文章.1937年11月7日《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创刊,在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后,邓拓就参加到报纸的编辑工作中来了,初来时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社主任,以后又担任社长、总编辑等职.1948年6月15日, 《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人民日报》开始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版,邓拓受命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一直到1958年"反右"斗争时期被迫离开报社.离开《人民日报》后,他到北京市委的理论机关报《前线》担任主编,继续从事新闻活动.二十多年的新闻人生,邓拓为我们留下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不是马后炮。年初,当不交钱就再也点不开《人民日报》电子版时,我就持反对意见。因为我知道,互联网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靠了两大法宝。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