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7日,药家鑫在西安被执行死刑,至此备受关注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尘埃落定。本文以药家鑫案为例,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利用舆论影响推动法治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2.
罗朋 《当代传播》2011,(5):45-48
微博作为自媒体,因其强大的即时信息发布功能和互动功能等优势,能够在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中发挥强大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功能.本文在梳理了药家鑫杀人案审理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的媒体报道和微博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舆论对此案审判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莹莹 《新闻世界》2013,(9):263-264
2011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舆论对司法的影响、舆论与司法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案件审理过程中媒体的报道和舆论,指出新闻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时,如何恪守它的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4.
“富二代”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新闻记者》2012,(2):47-52
杭州飙车案和药家鑫杀人案等让我们在媒体报道中不断关注"富二代"这一特殊群体。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富二代"的形象建构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大部分新闻对"富二代"这一形象进行了负面报道。本文也进一步归纳了负面报道的倾向类型、形成原因和社会影响,对深层社会原因和纠正方式等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药家鑫案件由于微博直播庭审的介入,网络成为舆论的主战场.传统媒体的导向性舆论削弱了网络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湮灭了网络情绪化舆论的火药味,舆论分化的态势为司法一定程度上超脱于舆论压力创造了空间.加之公众中有一批比较理性的意见领袖的引领,各种舆论的最终指向又都是相信司法的公正判决,因而舆论没有绑架司法,未能形成媒介审判的格...  相似文献   

6.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3,(7):180-181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七十码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均引发了舆论狂潮,并影响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进程。网络舆论无疑已经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和熟悉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本文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情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20日晚,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将一骑车女子撞伤后连刺受害者8刀致其死亡,而后逃逸.案件发生后,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在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前,网络舆论已经给被告人药家鑫做了“判决”——死刑.事实也貌似顺应民意,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陕西省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了药家鑫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8.
新闻娱乐化浪潮猛涨的今天,法制新闻也被"淘进"新闻娱乐化浪潮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药家鑫杀人案报道,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法制新闻该如何避免娱乐化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韩晶 《新闻世界》2011,(7):202-20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天涯论坛"百姓声音"版2011年1月1日—2011年5月8日间关于"药家鑫"案的帖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依然适用,网络舆论表现出较有理性、多元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赵璞 《新闻爱好者》2012,(17):26-28
2011年6月7日,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的药家鑫案,随着被告人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在众声喧哗当中大幕终落。在并不意外的结果背后,中国的媒体却经历了又一次的跌宕起伏,自3月23日此案在西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以来,在按照规定程序对事件进行审理的法庭之外,媒体裹挟着激愤的"民意"无形中给案件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1.
龚月超 《新闻世界》2011,(8):285-286
在社会上人尽皆知的"药家鑫案"的二审判决已定,此事也算是落下了帷幕。"药家鑫案"从被曝光到一审再到二审,一直都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在强大的社会舆论背后,耻感文化在无形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丁杰 《青年记者》2011,(27):48-50
伴随着6月7日药家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一场热烈的全民大讨论就此画上一个句号.这个20岁的少年在2011年10月20日夜里,因校园驾车撞伤张妙后恐其是“农村人”而讹诈自己,在受害人连声求饶的情况下用刀子连刺受害人7刀,并最终导致其死亡,随后,药家鑫在仓皇开车逃离现场过程中又撞伤两位路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5·28招远故意杀人案的微博为例对舆情进行了讨论度和倾向性的深入分析,对舆情的生成和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15.
从马加爵案想到的高校图书馆独特的心理疏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宏华 《图书馆论坛》2005,25(2):230-232
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关注。作为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在这方面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文章从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上能起到的独特的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药家鑫复仇的心理、残暴的行为,不只是因为平时练琴所致,还与他的教育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去年10月20日夜,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26岁女工张妙。在发现张妙记车牌时,药家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连捅张妙8刀致其死亡,逃逸中又撞伤其他行人。3日后,药家鑫被警方捉拿归案。3月23日,检方以故意杀人罪起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法治新闻收视率较高,案件报道引起的关注和争议突出,舆论影响很大,其中出现的偏颇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央视“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案和药家鑫撞人杀人案两起具有代表性和争议性报道为例,对法治新闻电视报道的失衡问题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鲁泽 《今传媒》2010,(7):73-73
有的晚报热衷于报道有关"死亡"的消息,委实令人生厌。热衷于报道这类消息突出表现在:一是把暴力凶杀的相关消息作为热点报道。凡是国内发生的灭门案、涉黑杀人案、精神病人杀人案,只要  相似文献   

19.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跨界、融合与创新带来了社会秩序的重构与话语权力的重组,可以说是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一次"狂欢式"革命。但以"5·28山东招远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为例的诸多网络乱象表明,面对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形式,我国网民从技术上和心理上都尚未做好准备。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不断挑战着民众既成的媒介使用能力与习惯,而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显然没有跟上该平台影响力与传播力前进的脚步。为了促进网络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维护现实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成见的力量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精辟而深刻地探讨了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一系列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从作者的论述中找到了莫大的认同感,想从舆论与新闻的角度谈一谈曾经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我不会分析药家鑫的判决是否公正合理,只是分析其中的舆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