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自从增加了《晚间新闻》节目以后,我这个本来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人,如获至宝,心想这下可以看到在《新闻联播》中所看不到的最新的新闻了。所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我几乎天天都看。可是,我这个满怀希望而看的人,往往失望而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栏目办得名不副实:很少有当天晚间发生的新闻,播出的新闻大体有以下四类:一、重复《新闻联播》中的非重要新闻;二、晨报报摘;三、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没能上《新闻联播》的一般领导人当天的迎来送往活动;四、用“最近”、“前不久”作为打马虎  相似文献   

2.
央视《新闻联播》是给什么人看的,是只给领导干部看,还是给全民大众看?央视《新闻联播》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部署工作、宣传政绩的,还是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内外风云大事,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的窗口?这两个问题是决定《新闻  相似文献   

3.
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综合报道,加拿大当地时间2021年2月4日,包括《多伦多星报》《多伦多太阳报》《国家邮报》等在内的多家加拿大报纸发布了空白的头版,只在底部印了这样一句话——"想象一下这里没有新闻是什么样子".这是加拿大新闻媒体协会(NMC)发起的名为"消失的头条"运动的一部分,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渥太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场围绕新媒体规则和法规的辩论,让人们感受到如果没有强大的新闻业,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NMC是一个报纸行业协会,加拿大800多家报纸是其会员.  相似文献   

4.
独具慧眼的颈复康人开始把目光聚焦到气象媒体,选择了有中国最具实用电视节目之称的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作为品牌传播的核心阵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新闻的指导性?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怎样寻求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以上这些论点不是什么新问题,但在新闻实践中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意。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后,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做一点探讨或许不无裨益。什么是新闻的指导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建明在《宏观新闻学》一书中这样论述:凡重要新闻都有指导性,这是指有关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新闻,对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落细、落小、落实?这是当下主流媒体人需要共同思考,并将长期作答的重要命题。今年以来央视在《新闻联播》、新闻频道中陆续推出了《家风是什么》《清明说吧》《写在墓碑上的人生》《奖章背后的故事》《我们的传家宝》《校训是什么》,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教师节又推出了《他乡是故乡》《乡愁是什么》《教师节说吧》等一系列报道,央视新闻人试图通过这些报道持续、绵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新闻。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脊梁,电视因为有新闻节目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和声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观众分布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各地观众都希望有本地新闻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又包括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观众,又都希望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本民族的形象。对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节目,观众也有同样的愿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观众的这些正当愿望,说明电视新闻应该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在我们这个有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电视新闻中充分表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对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书芳 《东南传播》2014,(8):158-159
《新闻联播》一向被推崇为梦的世界、向往的生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话语呈现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力话语、知识精英话语、大众日常话语方面。本文以《新闻联播》中的灾难报道为样本,对其进行话语分析,呈现出《新闻联播》在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态度。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09,(7):76-76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成都一公交车发生燃烧事故,已有25人遇难》的新闻,观众们看到,在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到1个小时,手持“CCTV”标识话筒的央视记者就出现在了事故现场,在第一时间予以采访报道,出镜的是央视驻成都站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为四兄弟寻找走失的母亲。舆论认为,这一举动或是更加亲民化的做法,或许也意味着央视《新闻联播》风格初变。(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就此次播出寻人启事而言,可以看到央视的"亲民意识"。但央视《新闻联播》该不该播放寻人启事呢?从道德上来讲,这无疑是可以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央视也算打了一场"胜仗";但从媒体的公共责任来说,《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似乎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毕竟,《新闻联播》不是一档寻亲  相似文献   

11.
看了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先闭上眼睛,想象有一棵大树从来没有经过人修剪会是个什么样子。这棵大树枝杈纵横,主干与支干几乎不分,没有层次,没有高度,给人乱糟糟的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树这个样子呢?很简单,原因是没有人修剪过它。“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稿件也是如此,许多最初摆到你写字台上的稿件是一棵没有经过修剪的树。这棵“树”按照作者的意图疯长,根本就不符合你的标准和版面的要求。怎么办?拿起剪刀,把多余的“枝杈”剪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14.
青岭 《新闻实践》2003,(8):50-51
在探讨党报社会新闻应有何特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先回答什么是社会新闻,什么是党报的社会新闻这个问题?按晚报界的说法:"社会新闻是报道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界中涉及人类社会某些特异现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中国晚报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是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它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什么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新闻界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体验到,党报社会新闻反映  相似文献   

15.
小议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惠 《新闻窗》2007,(5):93-94
电视台是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都拥有自己的新闻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各家电视台也把本地的《新闻联播》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88年3月15日19时,许多观众惊喜地发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变得更新颖别致了。《新闻联播》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当晚全国收视率最高的一档栏目,也是全台最重要的一档栏目。这个栏目的片头不仅是《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也是整个晚上各栏目的总片头。创作音乐要考虑到政治因素,还要考虑到各种新闻的综合性,因此曲子写得既要保持庄重、丰满,又要向上奋进,同时还要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2008,(1):14-14
经过长达两年的新生新闻栏目的谨慎探索后,中央电视台终于下决心改革自己的核心品牌。1996年1月1日,被海外称为中国政治生活风向标的《新闻联播》出现它诞生以来最重要的变化,重新恢复采用世界电视新闻报道通行的直播方式播出。尽管这个1978年1月从《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进化而来的新闻栏目是以直播形式诞生的,却从1980年7月开始改用录像带录制播出,一直持续了186个月。  相似文献   

18.
蒋文广 《青年记者》2017,(29):59-60
今年5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新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许可、运行、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并将各类新媒体纳入管理范畴.《规定》已于6月1日开始施行.新媒体纳入互联网新闻管理,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传统媒体是否有了新的生机?摄影记者是否会有新的生存格局?种种变化值得思考,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相似文献   

19.
我的童年好像是特别现世刻板的生活,只能通过精神的方式,从诗词歌赋中想象这个世界.阅读诗词,你会想了解诗人的一生发生了什么故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顺着这条线往下挖,眼前便出现了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深邃杳渺、我们想象不到又没有边界的世界. 当下,有些人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但从务虚的角度来讲,读书和不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有几天不读书,我的心里就会特别慌.有书作陪,我生活中其他的娱乐,都慢慢地退居其次了.读书,让我的生活有了精神的愉悦和陪伴.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某京城报纸刊出了一篇名为《这次打闷棍的竟是北京人》的新闻,让我这个来北京讨生活的外地人感到诧异,难道北京人中就没有害群之马了吗?难道在北京为非作歹的都是外地人吗?请问贵报:起这个标题、说这句话意欲何为?这个标题中的“竞”是什么意思?无奈的是这篇新闻只是描述了罪犯落网的经过,另外还有几处对犯罪情节的猜测。而对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