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话说唐僧4人在荒野上走了数月有余,也不见人迹,真是说不尽的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这日,前面又见一山挡路,唐僧在马上高叫:“徒弟们,你们看这里山势险峻,须仔细防范,莫要让魔怪再将师父掳去。”行者道:“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好大圣,横担了铁棒,护定了唐僧,剖开山路,一路前行。到了日落时分,唐僧在马上遥望,忽见前面山坳中有楼台迭迭,殿阁重重。师徒加紧脚步,赶往那个歇脚之处,只听到楼宇之中传出一阵阵小孩的笑声,八戒不禁大奇:“师父,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你看,又回到比丘国了啊!”悟空叱道:“呆子,不懂不要乱  相似文献   

2.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态;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  相似文献   

3.
一、四课《老山界》第十自然段:“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一句,“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的不应是雷公岩,而是整个老山界。文章开头就说“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17页第二自然段也说“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可见,“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指的是整个老山界;雷公岩只是上山中途的一个极陡的山岩。因此原文  相似文献   

4.
最游记     
颓废、冷硬、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古典名著《西游记》从来没有被改编成这个样子。所以《最游记》只能用“另类颠覆”来形容,三藏酷、悟空纯(蠢?)、八戒帅、悟净痞。其行事风格独特,相处模式怪异。这四个灵魂人物不但一个比一个拽,一个比一个叛经离道,还动不动打架杀人,满口粗话。“无一物,遇佛杀佛,见人杀人,追求绝对的自由。”这是三藏的师父光明三藏教给他的绝对真理。虽有点偏激,但颇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心声。师徒四人去天竺,就是心的旅程,不断追寻自我与方向,这与目的  相似文献   

5.
救命的鱼     
纳斯鲁丁走过一座山洞时,看到了一位正在冥思的瑜伽行者。他问这位行者在思考什么,行者说:"我在研究动物,我从动物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古老的背景,使它甚至算不上一个故事,但它让所有听过的人,好奇心不断延续……面前是一座秀丽的大山。千峰开载,万物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就在一座这样的山中有一个庙,里面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一个这样不算故事的故事,却让听后的人不停地幻想,到底故事会怎样延续?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他们会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添加上去。如果猪八戒是一只会幻想的猪,它也许会在那座大山上添上取之不尽的…  相似文献   

7.
在孙悟空原型研究中,日本学者针对猴行者“猴”的身份特征,曾提出一种“佛典说”,即认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乃是由佛教典籍(主要是密宗典籍)中的猴形护法神将转化而成。如太田辰夫先生认为,猴行者有“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中的“八万四千”,正是佛典中常用的数目术语,如烦恼多称为“八万四千尘劳”,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1997年11月27日《列宁在这里辞世》一文有这样一个句子: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不见了,四周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桦林掩映的小路上,只有我们形影孤单的一行四人。句中用“形影孤单”描写一行四人显然不当。“形影孤  相似文献   

9.
库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缘,古称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给汉章帝的奏折中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太平御览》卷八九五记载前秦吕光在讨平西域后上疏符坚说:“惟龟兹据三十六国之中,制彼王侯之命。”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从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龟兹,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统治龟兹为止,在这一千多年,龟兹一直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方。《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记载:“拘夷(即龟兹)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此书还具体介绍了龟兹的佛寺与僧尼数目:“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剑蓝(六十僧),剑慕王新蓝(五十僧),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有两个自以为是的秀才在一庙门下避雨,见庙门上有“文庙”二字,一个吟成“文朝”,一个念为“丈庙”,两人争论不休。这时路过一僧人,一个秀才说:“我们别争了,让化齐的和尚来评是非。”另一个说:“和尚哪能分对错,还是把字描下来,去请教大学士苏东皮吧!”和尚闻言,不禁失笑,遂口占一绝:  相似文献   

11.
一、富有童趣,使学生爱探索 兴趣既是促发探索的动力又是获取成功的胚胎。因而一个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外,还应具有一份童真、童趣,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  相似文献   

12.
【前面的故事】话说齐天大圣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历经风霜雨雪。五百年后,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揭了如来佛的金字压帖,使悟空得以脱身,并收其为徒,又为他起了个"行者"的诨名。从此,孙行者跟随唐僧西去,一路上披荆斩棘,降妖伏魔,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云栈洞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立下了教不尽的功劳。师徒四人昼行夜宿,这一日到了一座荒  相似文献   

13.
“绕”弯子     
<正>上周六,我被小倪给“骗”了。上午下课时,小倪突然转过来问我:“有一座山叫俺是山,里面有座庙叫俺是庙,俺是庙里有个高僧叫俺是高僧,俺是高僧有个徒弟叫俺是和尚, 请问俺是和尚养的猪叫什  相似文献   

14.
呼唤唯物论     
光明日报2月29日一篇报道中说,新乡地区封丘县从去年7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破除迷信、创造文明村镇的活动,广大群众纷纷动手拆庙推神,全县共拆庙273座,推倒神像1139尊。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令人鼓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也是唯物论掌握了广大群众的一次胜利。近些年来,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农村又刮起大兴造庙塑神之风,有的地方竟把庙建到村小学里,许多农民有病不看医生,而去求救于鬼神,死了人就扎纸人纸马,作道场超度亡灵。在城里则有算命看相一条街,地摊上、书店里摆着花样翻新的“易经算命学”,久违了几十年的皇历又重新进入百姓人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爱情     
一这所中学在这个山乡的边沿,这个乡又在这个县的边沿,这个县又在这个省的边沿,在地图上,这个学校连同它所在的小镇一起被盖在粗粗的红色省界下,见不得半点影子。学校未成为学校之前是一座小寺庙,小得连个名字也早被人忘了,好在它比不远处的另一座庙大一些,所以它在当地百姓口中的名字叫“大庙”(另一座自然叫“小庙”),顺理成章,学校里的师生便被当地百姓统称为“大庙上的”。学校师生多住校,因此他们少不了要常到山下的小镇上去买个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什么的,卖家有时候见了新面孔会问一句:“哪个庄子的呀?”若回答”,问者总会说:“噢,大…  相似文献   

16.
一次朋友聚会,朋友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三个残疾人,一个是瘸子,一个是驼背,第三个患有摇头症。三人同时过一座独木桥,奇怪的是当三个人先后走过独木桥时,四周围观的人竟没有一人认出他们当中一位是残疾人。问:他们是怎样过的独木桥?大家猜测了一番,没有一个猜中,结果还是朋友给出了谜底:走在最前面的是驼背,患有摇头症的居中,瘸子压后。驼背把一只手背在后面,一只手指点着桥面说:“快看,这桥上有虫子。”中间的这位眼盯着桥面不停地摇着头问:“哪里?哪里?”瘸子走在最后,每走一步都不停地说:“踩死它,踩死它。”故事中三个人的缺点反成了优…  相似文献   

17.
<正>古时候,有三个书生一起赴京赶考。半路上经过一座寺庙,三人进庙烧香拜佛,遇见一个老和尚,恭恭敬敬地求教:“师傅,请为我们算上一卦,此次赴京赶考,结果会如何?”老和尚没说话,仅伸出一根食指,三人退出。数月后,贡院发榜,三书生中有一人上榜。他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8.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6)
老师: “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语调完全不同呢?”学生: “我爸爸写了上半篇,妈妈续写了下半篇,是合写作文。”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密云县的番字牌公社,以三块镌有“番字”的岩石得名。“番字”字形奇特,连专家也盖莫能识,却足以证明此处已是“番邦”;那高山峻岭上的一座座烽火台,更叫人想起杀声震天的古战场。此去县城130多里,方圆数十里的深山老峪间,散布着一座座小村庄。土地瘠薄,树木稀疏,气候比山外晚一个节气;夏天也得盖棉被睡觉,冬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日照时间。如  相似文献   

20.
相信不少人看过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书中讲了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迷宫里有四个小生灵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他们曾经有一个巨大的奶酪,过得很幸福。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四个角色于是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早己有心理准备,知道该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