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信月 《今日教育》2007,(1S):40-40
老师们都渴望欣赏优秀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希望通过公开课获取教育智慧。但老师们在听课后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要是每节课都这么上.学困生会越来越多.谈何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其实.教师们的感叹含着一个明显的意思:公开课缺“实”。叶澜教授提出了好课应该“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五实观”。“扎实”。就是有意义;“充实”,就是有效率;“丰实”,就是有生成性;“平实”,就是有常态性:  相似文献   

2.
汪启喜 《福建教育》2005,(3A):15-15
“谈心本”.顾名思义.学生与教师说悄悄话用。刚开始时.我对学生说:只要你们有话想对老师说.可以课后面谈、打电话.也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谈心本”(笔记本.一人一本,老师赠送学生的)。汪老师有两个承诺:一、只要是你们“谈心本”上的悄悄话,老师保证,没经过你们的同意决不让第三人知道里面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学校学中文时.大声朗读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我遇到的很多老师都采用过而且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随着我的中文水平不断提高,老师要求我读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在初级水平时,声音低点儿还行.可到如今.天哪……我们被要求把那些话“尖叫”出来.以便老师能比较容易地指出其中的读音错误.  相似文献   

4.
学校举行了主题班会公开课活动,聋部二年级班主任郭艳玲老师的主题班会“你能管住自己吗?”使我特别感兴趣。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来到郭老师的办公室“取经”.发现一个小男孩在办公室门外徘徊。我问郭老师:“这孩子找你有事吧?”郭老师眼睛里闪烁着喜悦,轻轻地说:“他是来要‘笑脸’的。这些天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能管住自己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5.
杨萍 《山东教育》2014,(6):10-10
镜头一:上课时,小A同学昏昏欲睡.双目无神.整个状态游离于课堂之外。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随波逐流,张嘴配个口型,俨然一个不称职的“双簧演员”;真提问到他,却是沉默以对。(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6.
周立根 《现代语文》2007,(2):121-123
“上语文新授课难,上试卷讲评课更难。”许多语文教师常如是感慨。是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放眼当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只机械地对答案,不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满足于条分缕析的讲解,仍采用“填鸭式”的讲评方式;有的老师对题型分析落入俗套,走不出“老生常谈”的怪圈。课堂上,学生缺乏听讲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出现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等事情,教师愤怒、痛苦……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讲评课未能靠船下篙,对症下药:讲评课未能以新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讲评课未能……  相似文献   

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一个有文学色彩、有创意的好标题,能先声夺人。尤其是在高考中.题目往往影响着评分老师的情绪.最终影响自己的作文得分。好的作文题目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秒杀”阅卷老师:一个陈旧平庸的标题.犹如平静的水面.难以引起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至于拙劣的标题.‘则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往往会有偏题离题之嫌。  相似文献   

8.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昌乐县城的孤山路上正在干什么?生:整修道路。师:老师通过调查,知道整修长度为2千米。假设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程队?生:速度快;质量好的……师:现在就有两支这样的工程队:一个是甲队,预计10个月完成,此队的设备比较先进;一个是乙队,预计15个月完成,此队信誉比较好,工程质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文课堂上.老师独霸讲台.目中无人.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成了教师完成所谓教学任务的配角.他们坐在教室里.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回想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时常听见不少老师抱怨:我们台上满怀激情.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我们老师拼命启发.举手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0.
罗琴 《考试周刊》2010,(56):244-245
在如今的中等职业学校里有一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面是常常听到老师这样的口义息声:如今的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另一面是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业岗位对知识的要求趋于综合化、智能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11.
1.Ham it up.做得过分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如果做得过分了.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用一个恰当的时尚口语来说就是:“Ham it up.”。比如:同学之间开个玩笑是正常的。但如果有同学把扫过地的湿扫帚往你头上放,你一定会大声吼:“Ham it up.”;你的两个好朋友经常闹别扭,你不好说哪方不对,但有一天,他(她)们竟然大吵起来,你一定会大声说:“Ham it up.”;有个同学爱迟到,今天竟然迟到了30分钟,老师就会生气地说:“Ham it up.”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上课个别答疑时.我正俯身对一个女生解释一句言,学生L在教室另一端急急地叫我。L是有名的调皮鬼.我想等解释完再跑过去回答他。可L却不等我这边把最后一个宇讲完,就扯高嗓门一声断喝:“顾连梅!”全班学生被他吓了一大跳。而后又突然反应过来,一阵哄笑。我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情绪也有点激动,心想:这小子太无理.你即使要叫我名字,也用不着如此凶狠.像呵斥一个犯人一样地呼叫自己的老师,简直没把老师放眼里嘛。  相似文献   

13.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总是在某一个地方出现重复性错误,老师反复纠正强调,但学生依然错下去,造成学生和老师的负担都很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在中学阶段屡见不鲜,特别在高考总复习中.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和学生在纠错过程中(特别是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5.
有个故事:在加纳的一所学校,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黑点。老师问全班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黑点”。老师启发道:“你们如果把眼光聚集在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上面有一个白点。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齐声答道:“白点”。老师总结道:“在生活中,我们要把眼光放在‘白点’上,向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张玉蓉 《语文天地》2009,(11):58-59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汉语知识.一般编排在一个单元后面或附录中。学生掌握好汉语知识,对学习课文、练习作文以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的汉语知识教学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有些老师对汉语知识的实用性认识不够.认为“教”与“不教”一个样.因而碰到汉语知识.要么走马观花匆匆带过.要么熟视无睹只字不提:二是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汉语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孙爱霞 《山东教育》2011,(10):12-12
据《齐鲁晚报》(2009年5月12日)报道。泰安一名13岁少年“给同学抄作业还收钱”被老师批评。因担心父母对其失望.情急之下喝了“百草枯”。另据报载,2008年3月20日.湖北枝江一中高二女生覃某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写完遗书后在校内池塘溺水自杀;2008年4月19日,  相似文献   

19.
请看两组镜头:镜头一:某校下课后,一年级小学生围住林老师,一个女孩拉住老师的一只手,一个男孩拉住老师的另一只手,有两个小孩高叫:“林老师,我也要拉你的手!”林老师不慌不忙一一握住在她周围的每个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电教》2005,(8):79-79
Blog是Weblog的简称,常授意译为“网志”、音译常为“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博客网站的人气越来越高。Blog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看的关注:教师们利用Blog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反思、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利用B1og整合本学科、本校、本区域的教学资源,实现校内或者区域内教师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