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想静静地听雨,那是来自天堂的声音。 我想静静地听雨,听雨的柔和。一滴一滴,滴落在树叶上,草丛里,像一个音乐家,用古筝,弹出天籁之声。  相似文献   

2.
    
窗是阳光的使者,是联系屋内与自然的纽带。我喜欢伫立窗前。每当我放学回家,我喜欢站在窗前,让清风吹走疲惫,那感觉犹如站在海滩上静静地吹着海风,聆听着海潮翻滚声,使我心旷神怡。每当我写完作业,眼睛疲劳时,我喜欢站在窗前,放眼眺望,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树,高高的楼,使眼睛放松,使大脑休息。每当我感到孤独时,我总是站在窗前看看缤纷的世界,静静地沉思,体味生活的甘苦。在我眼中,窗是把我与世界隔开的一道屏障。窗内和窗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我站在屋内,向往的是窗外的蓝天白云,还有热闹的人们;而站在窗外,向往的都是屋内的书香…  相似文献   

3.
风铃丁零     
我书房的窗前挂着一串风铃,每当风儿吹 过时,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丁零"声,让人听 了心旷神怡。 一个周末的晚上,微风轻轻地吹着,皎洁 的月光温柔地洒在我的写字台上。我静静地躺 在窗前的睡椅上,眯缝着眼睛,回味着刚刚看 过的一篇安徒生童话,想着,想着,无意间听到  相似文献   

4.
课间来到班里,发现男生浩浩正在埋头读一本厚厚的十六开本书,看我走过去,他赶紧把书收起来。我拿过书来一看,封面上赫然写着:校园江湖——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我打趣到:“怎么?也想练成坏蛋?”上课铃声响起,我没再往下追问。  相似文献   

5.
窗口     
静静地坐在窗前,打开记忆的窗口,我回到了童年。童年的记忆中也有一扇窗,掉了漆的窗报,微微泛黄的窗纸,一对剪冰花格外显眼。老窗旁边那张慈祥的笑脸,是我日夜思念的奶奶。记忆中的奶奶有讲不完的故事。晴朗的夏夜,奶奶坐在窗口下,摇着芭蕉扇,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我听;瑟瑟的秋风吹过,奶奶扫起每一片落叶,她告诉我十年前秋风带走了爷爷;白雪皑皑的冬日,奶奶站在窗边,慈祥地望着在雪里奔跑的我;每当燕子归来时,奶奶便拉着我胖胖的小手,教我唱:“燕子,燕子,归…”声声稚嫩的童谣在窗口回荡。童年的梦像静静的天幕,奶奶…  相似文献   

6.
窗口     
初一时我坐在窗口。课堂上总是不时地瞟窗外开得粉红的桃花,思量着采一些夹在书里,一定有股淡淡的清香。不料被老师点将,我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支支吾吾,我只得对窗做个鬼脸,在心里道声拜拜!窗让我第一次领悟到“一心一意”!初二时我又坐窗口。走廊上不时闪过的人影便成了我眼中的一道风景。那身影或匆忙或悠闲,那脚步或无声无息或嗒嗒作响,听多了便也能辨出人来:轻而捷的是班主任,沉而缓的是物理老师,咚咚作响如一阵战鼓声的是体育老师……窗让我领略到声的多姿,人的多彩!初三时我仍坐窗口。虽然学业很紧张,但仍舍不下窗外风…  相似文献   

7.
话说爸妈     
每当下雨时,妈妈总会在我的头顶撑起一片晴空,把那温馨的母爱融进那小巧的雨伞里;每当我没有时间回家吃饭时,妈妈总准时为我送饭,把那甜甜的母爱融进那可口的饭菜里;每当我犯错误时,妈妈总耐心教导我,把那伟大的母爱融进那朴实的语言里。———江西省高安市筠阳二中初三(9)班常蕾(330800)自从上初中以来,我就没看过几次电视。父母总是说别看电视,看了会影响学习。老师允许我们看一些好节目,但是父母总是说我是以老师的名义想看电视,不同意。唉,父母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南昌市湾里二中初一(8)班聂青(330…  相似文献   

8.
听雨     
自然界中的声音,我最爱听雨声。那声音,在我听来,无异于一曲曲或清雅或豪放的奏鸣曲。听母亲说,我出生还没半小时,天就下了大雨,虽说8月天下雨实为常见,但就因为这,我和雨有了不解之缘。出生后,我哭得很厉害,但一听到雨声,哭声就停止了,睁着大眼望着窗外。接生我的医生说:“这孩子喜欢雨。”这是我第一次听雨。真的,我小时候就爱雨天,在母亲怀抱里哭啼时,只要听到雨声,就立刻停止哭泣,静静地,屏息凝神地躺在母亲怀抱里,睁着两只黑亮的大眼睛,那认真的样子,许多人看了都笑了,我却依然那么认真地听,听,听……如今,…  相似文献   

9.
你看,一个小男孩站在舞台上正戴着眼罩,抓耳挠腮地学着孙悟空的模样,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一边表演着。一会儿声如雷声,模仿着孙悟空吓退众妖那排山倒海之势,一会儿又似蚊声,模仿孙悟空变成小蜜蜂来解救他师傅的声音。在场的大人都会说,这是谁家的孩子,故事讲得这么好,这个时候,我会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我的儿子———徐博文。说来惭愧,那一年儿子不到三岁,经常缠着我们讲故事、念儿歌,我和爱人忙于学习,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拙办法,给儿子买了故事带,放在录音机里,让儿子呆在一个房间里听故事,不打扰我们学习。现在想…  相似文献   

10.
暑假的第一天,我去买菜。在菜市场的拐角处,发现一个卖黄花鱼的女孩与众不同。她年轻俊秀,白皙的脸庞透出几分雅静,清澈的眸子闪烁着几分灵气。她静静地站在那里,羞涩的眼神中满含着期待。给人称过鱼之后,她就拿出剪子在鱼腹处慢慢剪开,又用剪刀的尾尖小心地挑出鱼内脏和鱼鳃,动作非常轻快。那双手红活圆润,手指修长灵巧,无法让人把它同鱼的血污腥臭联系起来。我想这应该是一双敲击电脑键盘或弹奏琴键的手……突然,女孩用我熟悉的家乡话叫了一声:“黄老师!”声音里含着无比的惊讶和喜悦。那甜甜的乡音仿佛醇酒一样浸透我的每一…  相似文献   

11.
课改偶得     
王丰 《甘肃教育》2004,(3):23-23
一次课间休息时。为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我播放了几首乐曲。当美妙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时,室内的吵闹声渐渐平息。原先在教室的学生静静地听着。刚进教室的学生悄悄坐下后静静地听着,有些外班的学生也站在门口或窗户边静静地听着。  相似文献   

12.
“洗”相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工夫,我将要小学毕业了。每当闲暇之时,我便回忆起童年那美好的时光,童年的往事是那么富有乐趣。上二年级时的一个星期日,天气格外晴朗。我在家写作业,也不知妹妹从哪听了“洗相”的事,就拿出像夹看了起来,找出一张她和我小时候的相片,对我说:“姐,这张相片模糊了,我听别人说洗相可以把它洗清楚。我们就洗洗吧。”看那相片确实太旧,太模糊了,我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说洗就洗,我和妹妹先打来一盆清凉的水。然后把相片放在水里,学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在上面打上肥皂。最后又用清水冲了一遍。这么一…  相似文献   

13.
吃过晚饭,爸爸总要听一会音乐,这时,我也能和爸爸一起听。今天爸爸打开录音机,里面传出了《邮递马车》那熟悉的乐曲。我闭上眼睛,用整个身心倾听着,感受着。在一串清脆的铃铛声中,我仿佛看到在遥远的北方,一辆邮递马车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奔驰。马蹄“哒哒哒”地响着,铃铛“丁丁当当”地唱着,车轮“咯吱咯吱”地滚动着。一位赶车的姑娘扬起鞭子在空中甩了几个花,她来为村民送信了。“吱———”有一扇门开了,一位老人站在门口张望着,好像在等谁。他看见姑娘来了,连忙上前,说:“你好!有我的信吗?”姑娘看了看老人,问道:“…  相似文献   

14.
鼓掌三分钟     
尹雪薇 《教育文汇》2003,(10):29-29
自习课上,学生们埋头写作业,我也忙着批改学生的日记。忽然一声报告打破了教室里的寂静。伴随着一阵蟋蟋索索的脚步声,一只脏兮兮的小手伸到我的面前。一枚同样脏兮兮的银币静静地躺在手心上,一个骄傲的声音在我耳边响了起来:“老师,我捡到一角钱!”不用抬头,看那脏手,听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感动     
每当我披着金色的霞光,踏着晨露走向学校的时候,每当我夹着书本,轻盈如雀地走上讲台的时候,每当我温和如水,静心聆听孩子们的无序呢喃的时候,我的心灵总是难以平静:我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我为孩子们每一天的快乐而感动着。“老师,我能行!”“老师,看我的!”“老师,有我呢!”每一声呼唤都是力量在召唤!每一声呐喊都是自信在飞扬!花朵灿烂吗?怎比得上一颗颗健康的心灵!“春天的手拿着一把钥匙,把小河的冰门打开了,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彩虹是七条音节线,弹奏着天上的音乐。”鸟儿自由吗?怎比得上插了翅膀…  相似文献   

16.
课间,我站在教室里静静地看学生玩耍。忽然,从教室的后边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好奇心驱使我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王小明和杨涛两个同学在玩“遮住眼睛画画”的游戏。只见遮着眼睛的王小明把一个头像的耳朵画到了嘴巴上,逗得杨  相似文献   

17.
一声呼唤响彻大地,召唤贪玩的孩子。在这个炊烟四起的乡村傍晚,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离家久了,有些眷恋妈妈的呼唤。好想听一听她那宽厚的嗓音,虽然不是莺声燕语。好想抱一抱她那渐渐发胖的身躯,上面蕴含着母性的温暖。好想用我的双臂勾着母亲的腰身,把一切甜言蜜语说给她听。然后看着她那笑不拢的嘴,塞一块新买的月饼给她吃。她一定会说:看这傻丫头!买这么贵的月饼!  相似文献   

18.
快下乡支教了,我只好将自己带了几年的孩子交给别的老师。孩子们,你们还好吗?可我总放不下你们,还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特别是在等待分配的一个星期里,我每天静静地站在阳台上,喜听你们的欢笑声,笑看你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每每这时,我的眼眶总会一次又一次地湿润着……  相似文献   

19.
钟伟连 《师道》2005,(2):35-35
我时常倚在早晨的窗口,注视着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那一个个学生的影子,牵动着我的目光,牵动着我的心。每当看到他们,我就会想到那一直占据着我心灵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读中学的时候,我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小屋,在柔和的灯光下,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静静地读自己想读的书。那个阶段,读自己想读的书,无疑是一种奢望。不独对我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