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具有陕北特色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极浓的语言都体现了路遥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了其生命的沉重感;对传统美德的坚强守护,对笔下人物灵魂的拷问,则是其苛峻的道德打量;大胆炽热、超越世俗的动人爱情故事浓缩为永恒的爱情主题。以上四个方面即路遥的创作思想所在。  相似文献   

2.
路遥小说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以其澎湃的热情 ,在其小说中倾诉着对黄土地、对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眷恋。这种执着的思想情感 ,固然使作品的地域人文精神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审美力量 ,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和路遥同属于乡土文学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都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但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追求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创作上的极大差异:沈从文在湘西风情的描绘中寄寓一种文化的理想;路遥在陕北风物的描写中,去深刻地表现当代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发展动向。沈从文的创作体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路遥的创作则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4.
路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入体察,体现在其作品中则是理性的智慧和严肃的思考.本文将针对路遥存在于作品创作中的两大思想构架——现实主义特色与理性思辨色彩,以及他的艺术来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文学史中,沈从文和路遥可称得上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沈从文,其小说展现的湘西的风土人情;而当代作家路遥,则着笔于自己从小生活的陕北世界。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生长环境使得二人的小说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但其中却不约而同的包含有大量的风景描写。  相似文献   

6.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质朴而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的生命与生活。文章从路遥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命追求等方面入手,从而感悟路遥小说中的生命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7.
路遥在其小说作品中展现了现实生活的苦难,但同时也为正在行走的人们铺开了一条走向远方的梦想之路,即:虽然前路漫漫,我们依旧需要奔跑,即便迷失在生活的荒野中,也有寻路而出地企望,这便是诗和远方;生活多苦难,处处自怜不如慢慢行走,细细感受。本文主要从寻找诗和远方的角度去解读路遥的小说作品,并从中更近距离地剖析路遥对生活地阐释。  相似文献   

8.
路遥与陈忠实分别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等代表作品 ,为陕军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 :路遥多反映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用一连串的奋斗者形象 ,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陈忠实则在一个又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身上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 ;路遥作品多以直线式结构叙写故事 ,陈忠实的作品多以网状结构展开情节 ;路遥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 ,按生活的本色 ,再现陕北农民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抗争精神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在对历史亦真亦虚的描绘中 ,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路遥小说中的矛盾交叉及路遥的生活经历入手,透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分析其创作心理机制的审美构成。路遥在创作时对这种内在矛盾性在其作品中的存在的认识却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这还不是作家主体主观上完全自觉的理性要求,而恰恰是作品中这种内在矛盾性的存在形成了路遥特有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路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路遥对黄土地上民俗生活样态的书写,反映了陕北独特的生活面貌。作家通过大量的民俗元素构建了小说人物的活动空间,以陕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原型,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借用民俗场景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立体交叉桥"和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生活。路遥是一个对史诗性追求非常自觉的作家,将宏大的历史问题表现于琐碎的民俗生活中,蕴含着深刻的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11.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was an American writer, philosopher, poet, abolitionist, tax resister, development critic, historian, leading transcendentalist, and abolitionist. His name is almost means nature because he has devoted his entire life into observing and studying nature and written many literary works recording his ideas on man-nature relationship. Rereading his works now helps us to deal with the urgent and serious natural crisis.  相似文献   

12.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4.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创造和探究在歌德看来是一种新发现或很好的发现,他一生的激情来自不断的耕耘勤奋的创造力。歌德的作品对人性的各个方面,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他用雄伟的人格,以优秀的作家品格,创造出了罕见的作品,给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歌德内心世界因他顽强的创造力的呵护而飞扬,并因此走进伟大。  相似文献   

16.
激情的王蒙     
王蒙是一位勇于创新,富于激情的作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时常出现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影子,是作家对生活,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反映,是对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激烈冲突的诗意思考。王蒙式的激情表现在人物的塑造,运思的独特,语言的扩张等各个方面,从而“唱”出了对生活,对社会执眷恋的强音。  相似文献   

17.
论赵本山喜剧小品表演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本山是我国当今喜剧小品表演舞台上一个难得的天才 ,他的表演亦庄亦谐 ,具有以下审美特征 :一是真 ,高度生活化 ;二是俗 ,大俗之中见大美 ;三是逗 ,“包袱”接连不断 ;四是深 ,以小见大 ,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8.
李登建的散文以“平原”意象实现了对家园情结的建构和向心灵故乡的回归,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生命体验,贯穿着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基调深沉凝重。在寻找失落的家园的过程中,作家执著地坚守着对平原上人们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命运沉浮的追问;而这种试图对生存困境的精神突围,正是他的家园情结的拓展和延伸。李登建精心营造自己的艺术世界,文本突破传统散文线性、单一维度的结构模式,扩大了散文的意蕴涵量和审美张力,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复调之美。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作品中胎记般不可磨灭的中国情结,来自于他对故乡故土的眷恋与追慕;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与坚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依,并贯穿于他大半生的创作之中。其用心编织而成的“中国情结”,将作者眷恋祖国母亲之心与母亲思念儿子之情不可分离地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樊增祥平生致力于诗,篇什宏富,刊有《樊山集》、《樊山续集》等,然散佚亦在所难免。杨钟羲为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撰有《雪桥诗话》四集,内容宏富,为清代文学文献之渊薮;《雪桥自订年谱》多记录当时学界交往,收有樊增祥数篇诗文,其中四篇不见于樊山已刊诗文集中,今摭拾于此,略加整理,以备征文考献,有助于对当时学界之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