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郭明昌 《高中生》2013,(9):45-47
考大学考什么?一考分数,二考志愿。分数决定你能否跨过大学的门槛,志愿决定你如何规划人生、选择未来。分数不达线,一切无从谈;分数上了线,关键看志愿。每年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由于做足了志愿报考这门功课,志愿填报得当,顺利实现了自己的升学愿望,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然而,还有部分考生尽管高考分数入了围、上了线,因未能掌握志愿报考要领,导致上线落榜、高分  相似文献   

2.
高考升学成功=高考分数 高考志愿填报。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正兵迎敌,奇兵取胜。”“正兵”即军队的实力(学习成绩),“奇兵”即统帅军队将领的作战战术和技巧(志愿策略)。填报志愿玄机无限,填不好,高考分数高,未必能上心仪的大学;反之,高考分数一般,若志愿填报得当,相当于多考了几十分——这就是高考的相对论。从本期起至第八期止,笔者将从亲身接触到的千例志愿填报个案中精选典型案例,对高考志愿填报方法进行深入讲解,借此使广大考生和家长在重温诸多案例的得失中,获取填报志愿的最佳思路和选择,帮助广大考生顺利走过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关。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前夕,同学们都忙于备考,至于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感觉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没有纳入议事日程。然而最终决定考生能否升入理想大学的因素除了分数还有志愿,省教育考试院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早开始准备志愿填报的学生对所录取院校的满意度越高。一页小小的志愿不仅关乎莘莘学子的升学梦,更关乎到同学们未来的职业道路和人生轨迹。填报志愿如同做一次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如何填报志愿又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最热点的话题,这里笔者结合多年招生录取上作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报志愿应该说高等教育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教育,也即升学与就业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了对招生政策,录取比例,各高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等大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充分认识自己。人有长于思辩,喜欢刨根问底的,也有喜欢动手,做事按部就班的;有性格外向的,也有内向的等等不一而  相似文献   

5.
考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是能被相应批次院校录取的基础条件,但能否填报好志愿却是决定是否能被顺利录取,并进入理想的院校和专业求学的关键环节.所以,考生要充分意识到填报志愿的重要性,特别要慎重选择第一志愿,要把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成绩及其他综合条件结合起来,合理进行志愿填报.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7年高考的临近,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越来越关注的事情。为了帮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避免因思路的偏差和“技术”的失误,而成为高考的“悲剧式”人物,笔者从往年落榜生的案例中总结出一些教训,给考生们提个醒。这些教训是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大忌,触犯一条,就有落榜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鱼儿 《广东教育》2005,(3):66-67
填报高考志愿,是人生的一次大抉择,但也是一件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头疼”的事。尽管已经知己知彼,但是实际操作中常常不经意就陷在一些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里,走进志愿填报的误区。而要选好志愿,必须逃离这些误区。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考填报志愿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一、填报志愿的基本思路考生要想恰当地填报好升学志愿,需要思考的问题肯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理顺自己的思路,设计好填报志愿的基本程序。根据笔者的实践,觉得主要应分三步来思考。一是找准位置。即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水平和智力情况等给自己适合填报哪一批的何种档次的高校志愿作一个准确的“定位”。考生“定位”越准,所填报的志愿与其“定位”越一致,被录取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那么,考生怎样才能找准位置,给  相似文献   

9.
虞水洪 《高中生》2010,(8):49-49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由于填报志愿过程中存在诸多未知因素,因此填报志愿必然有一定的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如何更加科学地填报高考志愿?相信读过本期文章后,你会从中有所收获。本栏目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现在,离高考的日子还有几个月,算来时间还长,但考生关于志愿填报的问题早已不断向本刊袭来,“依我现在的成绩我最好报考哪些大学,报什么专业”,“怎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填报我的志愿”等。为了能给考生及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所帮助和指导,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招生战线的专家关于志愿指导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高考前后,填报志愿又是重要一环,填报志愿倍受家长、教师、考生的关注.本文全面地介绍了抓好志愿填报的各个环节.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一直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按照填报志愿的时间来划分,有高考前、高考后估分以及公布高考分数和各批次分数线后填报志愿三种方式;按照志愿设置和投档方式来划分,主要有顺序志愿、大平行志愿和小平行志愿三种方式。本文在深入分析各种方式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以及以专业为志愿单位和专业大平行志愿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考平行志愿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式,无疑给考生减轻了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为高校更好地选择优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阐述了平行志愿及其投档、录取的方法,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利弊,指出了规避志愿填报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式,无疑给考生和家长减轻了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为高校更好地选择优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阐述了平行志愿及其投档、录取的方法,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利弊,指出了规避志愿填报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高考志愿的改革亦是对于整个高考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关于高考方面每一次出台新的变化及相关文献都会引起全社会的讨论,尤其近几年来关于教育界的讨论,关于高考方面的各类问题,已经成了讨论热点。我国早期高校招生方面主要是采取"第一志愿优先"的填报机制,但这一制度,往往会因为考生对于自己的分数评估不正确,对于所报学校招生信息不是很了解等情况,会使一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后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很多省份开始采取了"平行志愿填报"、"考后知分填报"等新措施来进行补救。这些新机制当然对于高校制度更合理化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些新举措的实施是离不开相关理论与数据分析的辅助的,笔者在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关于江苏省高考专愿填报中这些数据的分析,从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中,可以对现行的志愿填报制度更加完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填报志愿分为三种方式:北京、上海、重庆、吉林、广东5省市实行考前填报志愿,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海南、四川、青海、宁夏10个省市区实行高考公布成绩后填报志愿,其他16个省市区实行在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估分填报志愿、2005年普通高考仍将实行三种方式填报志愿,哪种形式更适合考生准确填报志愿,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考生的志愿填报工作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实施平行志愿后无疑给考生减轻了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也为高校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填报方式同样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只有对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利弊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才能使考生更为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圆他们上理想大学的梦。  相似文献   

18.
一、具有良好的心态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都是根据考生自己的成绩水平和志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一般来说,考前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态紧张兴奋、信心十足,同时还不无几分侥幸和投机;而考后填报志愿可能使部分考生心态转变为雄心锐减,患得患失,又多了几分谨慎和保守。考生这种心态,直接影响着填报志愿的命中率。特别是部分考生过份求稳,临场退却,放弃本来能上的高校。  相似文献   

19.
每年高考录取过后,总是上演着"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真实地发生,并影响着考生们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走向.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耳闻目睹到一些填报高考志愿的实例(以下以2006年考生为例).  相似文献   

20.
个案一河北一理科考生,2003年高考成绩为543分。志愿情况:本科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四川某大学,专业志愿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第二志愿填报河海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