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调语言是占世界半壁江山的一种语言,普通语言学应当重视反映其特征和研究成果,声调有语义区别、音乐美感、减短音段等功用。作者介绍了从教学实践、学术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辨识、描写声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将绘画、音乐与诗的语言巧妙结合,使得诗中充满了画境与音响的艺术效果,也使诗中的动静得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最杰出的代表,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诗中画""有声画"的有机统一《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出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王维精通音乐,二十岁举进士,官职为大乐丞,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乐官。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自由体诗的语言形式若干要素作了分析,以艾青的自由体诗为蓝本,剖析了自由体诗分章、分节、分行及标点、排列式的应用情况等问题。认为现代汉语声调的平仄划分对自由体诗创作没有意义;声调的追求应以口语的自然语调为基础;韵在自由体诗里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自由体诗的一切语言形式的功能在于其统统服务于不同等级层次的停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教学背景:"诗"和"乐"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古代,诗就是歌词。原先的诗都是吟唱而出的富有旋律的诗歌。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特质就是富有音乐美,它的音乐美体现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的用韵、节拍、停顿;体现在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  相似文献   

6.
陈海玲 《文教资料》2009,(33):111-112
声调来源于自然与生活,由声调产生形象思维是音乐联想的基础。如何启发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在不同的声调中体验和理解形象的塑造,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结合《中学课标》进行实践、探究不同媒介表现的声调,和不同表现形式表现的声调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员广阔,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不同方在语音、声调、语法结构和风格上都有较大差异.每个地方的音乐发展与地方语言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每个曲种都建基于一定的地方音乐,并用当地方言演唱,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地方色彩.河南地方语言的声调、语气、语调与普通话大有不同,河南曲剧演唱中的吐字唱腔都是依据河南方言的特征而形成.由河南曲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自然也与河南方言的声调、语音密切联系,这些特点正是通过韵声的演奏表现出来.文章通过对河南筝派中韵声演奏方法的分析便于演奏者更加轻松地把握河南筝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8.
李震宇 《培训与研究》2010,(9):38-39,46
从逻辑上理解"隔与不隔"是为进一步说明"境界"提出的美学范畴,诗要"不隔"才是有境界。从整体上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现代的思维特征,但是在解释"隔与不隔"的时候还是以诗评诗的方式。王国维的诗学语言观是"语言工具说",从"文学语言中介论"来看文学作品都是"隔"。从"语言本体论"来看,文学作品都是"不隔"。  相似文献   

9.
孔华 《学语文》2014,(4):51-5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和其他文学品种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的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诗家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旦成为"诗家语",其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面对这样"精致的讲话",我们要指导学生深入诗心,读懂"诗家语"。  相似文献   

10.
汉语是声调语言,天生地作几近音乐,益于入乐。先秦诗乐相合的“歌诗”,唐代取名士诗句唱入歌曲的“声诗”,传承的是“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传统。千载唐音听粤腔,粤语素有唐宋音韵古遗。香港作曲家黄沾谱写的粤语歌曲《有谁知我此时情》,歌词是南宋女词人聂胜琼写的《鹧鸪天·寄别李生》,该歌曲以粤语的四声阴阳九调自然化成音乐旋律,实现了声腔与字调的高度和谐。古诗词谱曲应坚持和创新音乐配合汉字的四声及阴阳,乐化字词的声调为旋律,“依字行腔”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春江花月夜》亦诗亦乐亦舞,它以"孤篇横绝全唐"的态势,浸润着中正平和、轻微淡远的诗乐意境,洋溢着空灵纯美的诗情画意。论文将从"诗歌音乐性质"、"诗乐舞联系"、"诗歌抒情韵律"及"诗歌意境丰富音乐想象"出发,试图展现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进而推及诗歌音乐性的相融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课艺术体操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讲解语言是基础,应具有声调变化和节奏感才生动易掌握;动作口令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动作提示起着帮助和鼓舞自信心的作用;形体语言具有艺术魅力;音乐语言可表现出音乐与体育的协调统一。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古诗的语言美,主要在于语言的音乐美。诗与文的形式差别就是诗强调音乐美,没有音乐美无以成诗。诗歌的意境能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儿歌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它们的不同仅在于:儿歌是使用语言,歌曲则伴以乐谱;儿歌发出的是声调、语调,歌曲发出的则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8.
姚玉兰 《早期教育》2004,(10):37-37
如果我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儿歌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它们的不同仅在于:儿歌是使用语言,歌曲则伴以乐谱;儿歌发出的是声调、语调,歌曲发出的则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  相似文献   

19.
古人就有“诗、歌、舞”三位一体。而诗本身便是用来吟唱的,音律暗自和诗歌呼应。中国画又借助它极强的直观性,它画面中所表现出的线条疏密,轻重缓急,犹如音乐的旋律,故中国诗、画中所昭示的音律美则不足为奇了。用于吟唱的诗的音律、节奏分明。诗中平仄、押韵等都是为了声调的  相似文献   

20.
陈缨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2):136-138
歌唱不同于自然界的各个声音,它是语言和声音的有机结合,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结合的一种艺术,而歌词是表现这种艺术思想内容的重要方面,那么歌唱中的吐字咬字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它必须做到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