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专利实质审查员的角度出发,通过《专利审查指南》分析,列举了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的适用条件;同时结合审查实践中的案例阐述,探讨了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的适用情形。希望为新审查员提供参考,在审查时能够准确理解、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
避免重复授权作为专利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多项专利权之间的冲突。然而,我国仅仅在专利审查指南中给出了判断原则,却并没有在实质审查这个操作层面给出统一的判断基准,导致审查员在审查中产生标准执行不一致的情形。为了方便审查员的操作,本文就实质审查中关于同样的发明创造出现的几种典型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判断方法,以期提高审查质量。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9,(16)
由于我国实用新型申请一直采用初步审查制度,不需要经过实质审查环节。但是初步审查制度也会带来实用新型专利权不稳定的问题,继而对后续的专利诉讼、专利转让等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时,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作为实用新型评价报告制度的替代与升级被提出,并在随后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评价报告制度的历史为制度以后的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4.
发明申请的实质审查需要先进行现有技术的检索,而补充检索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基于《专利审查指南2010》列举需要补充检索的情形,然后结合审查实践案例,阐述需补充检索常见情形及其在实质审查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发明还是实用新型,专利法第26条第4款都是规范其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重要法条,是审查实践中十分常用的一则法条。然而在对发明、实用新型的审查中,经常出现涉及这一法条审查不一致的情形,由此可能导致申请人对相同申请文件不同审查标准而产生质疑,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审查实践结合相关专利法规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申请人、代理人及审查员在撰写申请文件或审批专利申请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医疗领域的实质审查中,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3项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审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法条之一,然而在实质审查过程中通常由于该法条的审查标准不一致导致审查结论的错误,尤其是涉及外骨骼控制的康复训练的相关方法,在国内外的审查过程中,部分认为其涉及疾病的治疗方法,部分直接评述三性。据此,本文从法条的立法宗旨出发,阐述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判断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罗列并分析相关方法的审查意见,以期对实质审查中有关外骨骼控制的疾病治疗方法的客体判断提供判断标准以及审查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专利法第三十三规定了申请人可以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同时也规定了其修改不能超出原始申请文件记载的范围。然而,在审查实践中,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往往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各国关于申请文件修改的原则,接着通过对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应当如何把握修改超范围的审查尺度,以期审查实践中标准执行一致。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第33条,即修改文件是否超范围,在实质审查中历来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法条。本文从实际审查中的一件案例出发,结合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宗旨,以及审查指南和审查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探讨了审查过程中对专利法第33条的尺度把握。  相似文献   

9.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0条在审查实践中情形比较复杂,存在处理标准不统一现象。本文阐述了对该法条的理解,并探讨了申请文件附图关联交错及电子申请中文件类型提交错误等情形适用该法条时的处理方式,还对该法条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形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的同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该法条时应注意的事项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无效宣告程序中,专利复审委员会通常仅针对当事人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范围和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而在《专利审查指南》中规定了7种可以依职权进行审查的情形,出现这7种情形时,专利复审委员会可以依职权进行审查.但在审查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无法严格契合这7种情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在适用依职权审查时适宜以请求原则为基石、以当事人的合理预期为前提,最大化地寻求专利权人的私属权利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对听证原则的把握一直是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听证原则的内涵讲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实质审查中听证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了作者对实质审查中听证原则的思考,并从听证的目的出发对目前听证原则的把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四)3年(1)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期限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13.
专利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这说明发明专利申请若要获得专利权,申请人必须在自申请日起三年内提请实质审查,超过三年的期间,就会导致该发明专利申请被视撤回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修订后的《专利审查指南》增加了"依职权审查"原则,并列举了依职权审查原则的7种情形,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2013)知行字第92号】行政裁定书中对依职权审查原则的明确界定为基础,对"依职权审查"原则存在的法律依据,以及其与"请求原则""公正原则"和"听证原则"的冲突进行了实践性分析,同时从立法及执法层面对《专利审查指南》中"依职权审查"原则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增加复审委决定的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制度构想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张晓玲 《世界发明》2002,25(11):43-43
一项发明创造申请发明专利后,经初步审查、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依法予以授权。根据专利法第35条规定,申请人可以自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之日起三年内提出实质审查请求。但是多数的中  相似文献   

16.
在避免重复授权问题的处理上,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各实质审查部门的执行标准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的例外情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具体探讨了这种争议并分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对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的做出的法律解释,结合一些特殊情况的实际案例对所述法律解释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介绍专利创造性客观化的内涵和研究意义,指出在实质审查中专利创造性客观化是通过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实现的,并结合具体的审查案例讨论在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中两个重要内容:创造性判断主体客观化和创造性判断方法客观化,并分析两者对于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显著意义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反思目前在发明专利实质审查的创造性判断客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国内外实质审查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方式,以美国RB歌手Robin Thicke的单曲《Blurred Lines》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审查案例,提出了以专家证人的技术鉴定、科普和教学视频以及技术产品实物作为公知常识举证手段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实质审查工作中公知常识的举证方式开拓了思路,以期有利于今后实质审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是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持专利权稳定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专利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经历的3次修改都涉及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对禁止重复授权原则的修改还是于2008年进行的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实质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涉及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在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中相关规定的改变,对实质审查和专利申请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实用新型审查中,分案申请的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其中,形式审查主要以请求书为审查基础。本文从一件误填请求书分案申请信息的案例出发,探讨了在实用新型审查中由于申请人误填分案申请信息导致一般申请被视为分案申请受理时,申请人能否通过删除分案申请信息将其转为一般申请或者提出一份新的申请并要求分案申请的优先权的方式作为补救,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