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政府3月17日成立一个由10人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其职责是指导创办法国国际电视台,扩大法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打破在国际电视广播领域英语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在宣布该委员会成立时说,在电视及整个文化领域,法国正面临。场“生死攸关的战斗”,面临着“法语衰落”和“失去市场”的威胁,必须采  相似文献   

2.
法国既是一个“文学王国”,又是一个“文学奖之都”.据法国《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Guide des prix et concours littéraires)一书统计,法国共有大大小小文学奖2100多种.文学奖像一种催化剂,在它的作用下,法国这株文学奇葩绽放异彩,不断增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报业     
(一)法国报刊简史早期报刊。法国在十六世纪有了手抄报纸,名叫“手抄报纸”(novelles a la main)。最早经常出版的印刷报纸是一六三一年出版的《报纸》(后改称《法国报》)。它是政府特许发行的周报。当时法国封建统治对于出版事业严加限禁,报纸出版人、记者惨遭迫害。从这时到法国大革命,一百五十年间,报刊发展异常迟缓。较有影响的报纸,可以说只有《法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说,法国人太“罗曼蒂克”.了,“罗曼蒂克”一词在法语中本意是“小说化”,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如果将这一形容词还原到名词就成了“小说书”。可见,法国人特有的浪漫、高雅的品味和气质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法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人2007年人均读书20本,对于“阅读大国”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5.
据最近发表的法国舆论学会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文化活动中,法国人最崇尚读书。被调查者中35%的人认为,不管阅读的是小说,还是非小说类写实文学,都“最有文化价值”,这几乎比把参观位居第二位的“最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展览的人数还多1倍。 1000多名被调查者中几乎2/3的人说,他们“经常”读书,但有8%的人承认他们从不读书。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算盘     
读德维尔潘的《鲨鱼与海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行文优美。从柏林墙倒塌到9·11事件,再到伊拉克战争,这位法国现任总理侃侃而谈。不过书的副标题多少显得有点儿冲——“法国与美国的天下争锋”。凭这一点,这部书就会很合不少中国人的口味。不过这位人称“铁腕书生”的总理,既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别的国家的账房先生。他拨打的,是法国算盘。和二战以后的法国政治家一样,德维尔潘也明白,法国在“硬实力”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对于法国来说,自从被俾斯麦打败之后,就再也没能称霸欧洲大陆的余力了。不甘人下的法国怎么办呢?德维尔潘的话可谓…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5,(8):14-14
拥有五处房产却每月花1.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公款租住豪华公寓——上任才三个月的法国财政部长盖马尔,2月25日因“豪宅丑闻”辞职。  相似文献   

8.
“50~69岁的法国人会使用计算机吗?”“他们会上网吗?”“如果上网,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Chanson本来是“歌”的意思,直译就是“法国流行歌曲”,可是偏偏译出一个“香颂”来,甚至还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流派  相似文献   

10.
老子在法国     
夜深人静,巴黎已入眠。翻开《道德经》,静静释读、把味,感受颇为新奇。读书似乎也讲究一个地气。在异国读老子,浸润的是泾渭分明、五彩缤纷的景物和文化气韵,“惚兮恍兮”、“天地玄黄”的感觉远不如在国内雄浑厚道。然而,在这陌生的气韵中,往往更能撞见身系庐山难以目睹的博大精深、丰姿丰彩。念及此,再进一步,法国人对老子的关注,他们从《道德经》里摘取的南橘北枳就更引人注目了。  相似文献   

11.
法国很少有“全国性”的报纸。巴黎的各大报虽然在全国新闻界起着“舆论主导”的作用,但它们对地方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即使是“大报”,它们也没有在全国发行的网点,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送报上门的做法。生在巴黎及其周围的人当然阅读巴黎出版的报纸,但地方的读者一般只看当地发行的报纸。更引人注目的是,各报均有自己鲜明的政治倾向,如《费加罗报》偏向共和国联盟和希拉克派,《晨报》接近社会党,《解放报》则持新左翼的观点,《人道报》则是共产党的机关报,《巴黎日报》倾向于民主联盟和吉斯卡尔(前总统)。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法国新闻界最重要的事件是“国家电视一台”私营化。4月8日,全国传播及自由委员会(CNCL)作出裁决,将国家电视一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正式授予私人垄断组织—布格集团。从此,法国最大的国营电视台,连同40%的电视观众便成了私人资本的手中之物。尽管朝野对此褒贬不一,公众忧心仲仲,但无论如何,电视一台的私营化是数年来法国广播政策发展的结果。众所周知,法国广播电视业自创办初期起,一直奉行国家集权垄断的体制,国家是广播业唯一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长期以来,法国电视台及三家国营电视  相似文献   

13.
擅长套明星“说真话”,却帮郎中上电视诈财法国最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沙巴蒂耶(Patrick Sabatier),以及他的制作人太太,前不久均以“串通诈欺”的罪名,被法国警方拘捕。这也是最近数年以来,第三位法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因“串通诈欺”罪名被捕。沙巴蒂耶是法国国营电视一台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一位颇有名气的美国电视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认为,没有干劲也能在新闻界生存下去,那就太天真了!”在与法国视听界同行的交往中,我感到许多西方记者确有一颗孜孜以求的事业心。法国著名广播电视“两栖”明星雷昂·齐特隆早年曾是律师。50年代初,先从事体育报道,仅赛马一项,对法国四千多匹赛用骏马,能一一道出  相似文献   

15.
法国是欧洲第三大出版国,世界第四大出版国。法国对本国的新闻出版业一直进行着财税减免、保证纸张供应平衡等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出版业结构 法国出版业由两个王国组成:一个是“出版工业集团”,是出版的“重工业”,在出版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并带有国际性;另一个是传统出版社,这种出版社数量很多,其规模差别很大,但经营方式基本上  相似文献   

16.
战后,法国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业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方日报的兴起,与此同时,巴黎报业在外省失去了传统优势,逐渐趋于“法兰西岛化”(即趋于在巴黎地区发行)。研究地方报业的兴起及其原因,是认识法国报业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  相似文献   

17.
说起法国,人们会联想到时尚、艺术,甚至美食,但它作为欧盟内传媒产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我们对其新闻教育却知之甚少。今年4月至5月,作为2004中法化交流年的活动之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三大)新闻教育中心毕业班的师生50余人来到中国上海,开展了一次海外迁移教学项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部分同学作为法国朋友的翻译和未来的记同行,全程参与了这次特殊的教学实习活动,体验到迥异于我国新闻教育的“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8.
燕海洋 《大观周刊》2011,(5):116-117,113
“新浪潮”(New Ware,Nouvelle Vague)是世界电影史上三大美学运动之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1962年达到高潮,期中1958-1962年间,近二百位新导演拍出他们的第一部作品,打破了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制度,形成一个真正的“新的”电影浪潮  相似文献   

19.
林达  新月 《出版参考》2009,(1):52-53
在美国人看来,法国还远不是一个移民社会。巴黎已经有了一些由移民而产生的少数族裔。要论视觉上的“异族景观”,还无法和纽约相提并论。纽约人是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可是巴黎人从心底里,对一些“外来者”大概还是常常不大认帐。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法国最畅销的书,除了几本小说外,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都与“经济危机”及“失业”有关,反映了经济不景气的社会现实。 企业管理书籍空前热卖。销路最好的是《组织在爆炸》,卖到1.5万本,远远超过以往企管书3000本左右的销量。作者认为所有的企业都要变成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