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合目的地发展。同时,我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实践——反思——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沟通我在口头上“说的理论”和在实际教育中“用的理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下面是我围绕“幼儿绘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源自课题组的一次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专家指出:目前,幼儿绘画教学正在由让孩子“学着画”转变为让孩子“画着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字位置的颠倒,但它却蕴涵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所谓让孩子“学着画”,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而让孩子“画着学”,指的是在孩子作画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今天的幼儿师范教育仍具有很多启示,主要有:创造鲜活的教育、重视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同时对学生实施整体性的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活教育”理论 ,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陈鹤琴先生认为,自动的学习 ,自发的学习 ,乃是以做为出发点 ,在做的过程中去教 ,在做的过程中去学 ,在做的过程中求进步。“做”是“活教育”的中心、灵魂。我园在幼教实践工作中 ,以陈老的“活教育”理论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 ,建立儿童工作室 ,努力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 ,让幼儿在做中求知、做中发展 ,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一、儿童工作室的建立在陈老先生的“活教育”…  相似文献   

4.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儿童教育要注重“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积极鼓励儿童参加实践并获得直接经验,以此来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现代家庭中,大多数幼儿被家长溺爱,缺乏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给幼儿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此,笔者从环境教育出发,对如何利用农作物来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进行阐述,以促进幼儿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他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一实验恰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他主张“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临时变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结合单元教育课程的实践,谈一谈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几点体会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也直接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呢?本文试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谈谈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的经验,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7.
徐志娟 《幼儿教育》2012,(10):12-13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影响深远。其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积极鼓励儿童进行实践。近年来,在"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园开展了  相似文献   

8.
游戏与教学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对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立足点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原则是“教”追随“学”,方式是游戏与教学相互促进.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质是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它反映的是儿童观、教学观、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据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适时介入幼儿活动;挖掘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巧妙设计和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即通过实践内化新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当然是不错的做法。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怎样保证实践的质量。如果实践的质量不高,新课程的“注重”就会大打折扣,完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时就会受到影响。笔者认为,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是保证实践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学习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去探索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丰富知识的科学现象,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好问、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我不断开拓新的教育方法,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融入了尝试教学的实践。一、尝试教学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思想和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手、解放脚”的观点,都倡导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学习。由此可见,让幼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在向“生活化数学”“应用性数学”发展。在数学教育内容以数学学科结构为基点向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点的转换中,在数学教育形式从集体活动向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的转变中,在注重让儿童动手操作向提倡为儿童创设学习情境和背景的观念变化中,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情境学习”“合作学习”“社会互动”“共同建构”“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理念和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在此,笔者想解读一个真实的数学教育活动案例来揭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学习的特征,以引…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1892—1982)是中国近现代名教育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活教育”理论的创立。建国以来,教育界对陈鹤琴教育思想展开了持久、深入的研究和争鸣,形成了学术探讨的一个热点,椎动了各阶段教育理论的建设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收到了“重新发现陈鹤琴”之功。陈鹤琴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关键是“从总体上探讨教育研究中对象与方法的关系及适宜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的教学方法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鹤琴的教学方法论评析吴晓勤,翟大林陈鹤琴(1892-1982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他终身致力于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儿童教育思想。本文试从陈鹤琴的教学方法论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陈鹤琴教学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活教育”理论是陈...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的“活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活教育”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为我们从事幼儿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它注重人生的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它强调实践,强调观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它善于积极鼓励,注意  相似文献   

15.
王春燕 《教育导刊》2004,(20):34-35
您好!幼儿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教师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合作、引导。”要求幼儿教师要通过反思实践,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能真正引导与促进幼儿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建构主义理论的传播及影响,“鹰架教学”颇为盛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也希望能实践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但如何定位幼儿教师的角色,鹰架教学其涵义如何,意义何在……请您就此问题谈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亲自然”课程体系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点关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应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意识和精神。“亲自然”围绕近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开阔,适于解放幼儿天性。陈鹤琴先生对幼儿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与亲自然教育结合,以大自然环境为鲜活的教学工具,对幼儿在大自然中的自主游戏策略展开讨论。基于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养成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科学精神并且实现教育范围广泛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亲自然”户外活动的意义,运用在教学中的经验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倡幼儿在自然中自主活动,展开一系列适宜幼儿进行的户外游戏。  相似文献   

17.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他就在儿童心理学、幼儿、小学、师范教育、特殊儿童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有着大量精辟理论著述.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渊源是什么?过去教育界曾批判他的理论和教育实践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翻版”.意思是说,他的教育思想完全出自西方杜威实用主义.其实,他的教育实践不仅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成分,还广泛地吸收了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有益乳汁,并在中国现实和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逐步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其独特的教  相似文献   

18.
<正>“创造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基于教育理论和实践,针对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且适应于当下教育现代化发展变革的教育理论。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为牵引,遵循“三个关键”的原则,立足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要,给予幼儿说话、  相似文献   

19.
“活教育”口号的明确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陈鹤琴先生在江西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开始较系统地实施“活教育”实验,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希望“活教育”“能成熟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希望它能从理论走入实践,更希望它能由一隅一地之试验,发展而为普遍的推行”。“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幼儿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在探究、体验、合作、实践等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