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本篇文章作者瞿秋白同志的简要生平: 瞿秋白(1899—1936)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领导者;现代著名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1899年1月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的书香人家,父亲以教书糊口,母亲能诗善文,对他后来喜爱文学有重要影响。1917年,秋白同志考入北洋军阀政府外交部主办的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当年就开始翻译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等俄国诗人和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组织筹办刊物、撰写文章,宣传新文化运动。1920年,他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到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访问。在苏联,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还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曾两次见到列宁。他在苏联期间,先后写了《饿乡纪程》(又名《新俄国游记》)和《赤都心史》等散文作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又名爽、霜,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就接触了文学,喜读野史小说,因家庭遭受重大变故,一九一六年到北京考入俄文专修馆学习,开始接受了新思潮、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并翻译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站在爱国运动前列,奋勇参加了反对卖国贼的斗争,同年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3.
从1931年5月至1934年1月的三年时间里,瞿秋白是“左联”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首先,作为党内首席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为中国左翼文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对纠正“左联”时期相当一部分左翼作家中存在的把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机械等同起来的“左”倾错误,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其次,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以及他参与起草的“左联”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创办的刊物,扩大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使“左联”逐渐摆脱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开始走向成熟,标志着“左联”的“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文学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修正主义文艺观的基本分歧点。本文试图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论述瞿秋白同志在文艺理论斗争和文艺理论建设方面的功绩。在进入本论题的正式探讨之前,有必要概略地阐述一下瞿秋白同志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主张。这样有助于我们对瞿秋白同志的文艺思想的深刻理解。毛主席曾经这样谈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在“左联”时期,作为瞿秋白重要学活运之一是:他跟鲁迅一起,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由陆定一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明确指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翟秋白同志在上海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对此,大量的回忆录也作了有力的印证: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为中国左翼坛译介、输入了一系列马列主义艺理论的重要原理,它的艺思想对“左联”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瞿秋白与包括鲁迅在内的大批“左联”作家亦师亦友的革命同志关系,为他参与对“左联”的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光辉的一生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典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他和其他一些先进人物一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道路,对我国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瞿秋白同志怎样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呢?五四运动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五四前,他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刚刚过去的1920年,21岁的瞿秋白应北京《晨报》之聘。以驻俄特派员的身份,于这年10月16日离开北京,前往“赤都”莫斯科,以实现他考察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和“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伟大心愿。瞿秋白在赴俄途中,于1920年11月在哈尔滨旅次,生活十分艰苦。这时,他开始了《俄乡纪程》的写作,至1921年10月全书完稿,共计16节。瞿秋白于1912年1月25日抵达莫斯科后,又着手撰写第二部书稿《赤都心史》,这部书包括作者1921年至1922年所写的杂记、散文诗、名人轶事、读书札记、游记等,共计46篇。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尽管他在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主持中央工作时,曾犯过“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尽管他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和意义的评价,有些过低的倾向,但他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建立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学”运动充斥着宗派主义的不良习气。太阳社、后期创造社等革命作家,对“五四”文学与作家进行了重新评价,批判一切的决绝冲动显示出他们对待文学遗产的虚妄态度;作家战线的营垒划分又表现出“唯我独革”的“霸权”姿态。这些宗派主义作风与苏联、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消极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以后的几个著名作家,几乎没有一个象瞿秋白同志那样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保持这么紧密的联系。瞿秋白同志不但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者之一,而且,也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之一。他的文学活动有其独创性的建树,他翻译过不少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写了不少精辟的文艺论文。在阅读瞿秋白几十年前写的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惊叹他的伟大成就。正如《翟秋白文集》的《序》中所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瞿秋白是“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五四”以后,他就清醒地觉察到新文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弱点,主张新文艺要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中,和广大劳动民众联系着。在“左联”时期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中,瞿秋白以列宁关于文学的党性原则作指导,结合当时文艺界的实际情况,写了许多论大众文艺的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实施文艺大众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文艺运动的深入开展。一九三四年到中央苏区后,他对文艺大众化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开始有计划地大量译介俄苏文学是在“五四”以后.在对俄苏文学的译介中,较多的是屠格涅夫的作品.这位异国大胡子文学家的创作风格,在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家身上引起共鸣,他们模仿、借鉴,从而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鲁迅的《野草》是中国散文诗的代表.1921年《学灯》上发表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对中国“五四”时期的作家包括鲁迅都有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积极介绍俄罗斯文学,贡献最大的要推瞿秋白.瞿秋白在俄文专修馆学习时,就阅读屠格涅夫的作品,并对屠格涅夫的思想、创作有深刻地研究.他在《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中,曾精粹地概括其现实主义特征以及对俄罗斯村野风光的描画,“屠格涅夫的天才在于客观性的严格——他向来对于无论那一派论调的人都不加褒贬,而只是写生的描画.”屠格涅夫小说散文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4.
《春蚕》是我国三十年代艺术画廓中的一件珍品,它的作者茅盾则是我国老一辈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八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早在“五四”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即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一九二一年他和叶圣陶、郑振铎等人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同时还主持了《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工作,使它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党的早期领袖,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的“生平事业的突出中心点”,就是从事报刊的撰稿、主编与领导工作。从“五四”运动开始,瞿秋白就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发表时论,猛烈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到第五次反“围剿”时,他在各种进步报刊上发表过很多针贬时弊、宣  相似文献   

16.
80余年来,对五四运动的解说虽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瞿秋白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评价五四运动的第一人,他将五四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视野中来考察,是“五四”激进革命话语形成和确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瞿秋白领导了一场文艺大众化运动,旨在通过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批判性审视,为新的文学革命鸣锣开道。他倡导来一场“无产阶级的‘五四’”,以否定资产阶级的“五四”,实质是文艺领域领导权的争夺,与其说是文学革命,不如说是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17.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体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尔加科夫是苏联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他的代表作《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苏联“回归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 ,而对这部小说体裁的争议也不曾平息。这里拟以梅尼普体为其研究根源 ,从幻想、神话传说、梦幻、怪诞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这部小说的体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同志为什么能为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序?这不是偶然的.它是瞿秋白同志一向对农民问题非常重视的结果.瞿秋白同志论述中国农民问题的有关著作,在中国农民运动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同毛泽东、彭湃等同志是一致的.下面就瞿秋白同志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谈谈自己的看法,拟请教于党史工作者.(一)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一九二三年,瞿秋白在为党的“三大”起草的党纲草案中就明确到“不得农民参加,革命不能成功.”后来,他还指出:“中国革命中的中枢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如果不能解决农民问题,是永世也不能胜利的.”  相似文献   

19.
苏联文学并不是广义的苏联各民族文学。教材上所涉及的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止,以俄罗斯文学为代表的苏联文学。这一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了解苏联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文坛的重大事件,代表作家作品的情况等。第一阶段,十月革命初期和二十年代文学。这是苏联文学的创建时期。当时的作家队伍由于对十月革命的不同态度划分为“左”、”中”、“右”三类。文学界团体林立,相互间争论激烈。焦点在于新的无产阶级文化与遗产的关系,革命后文化事业的领导权问题。鉴于这种情况,1925年俄共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颇有影响的新文学理论家。他在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译介外国文学,评论作家作品,以及从事新诗和小品散文创作的同时,也向新文坛评介了大量耶稣、基督和《圣书》(即《圣经》,《新旧约全书》),以及基督教的博爱、人道、平等、同情等宗教意识。这些同他接受的西欧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学说、近代民主主义思想一起,形成他“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基本思想材料。研究他接受基督教影响的方式和思想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他当时多方面的文学活动,而且对了解基督教与五四文学的关系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