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35亿年中,许许多多生物曾经生存过,已消失的生物和现存生物的数量大约在50亿~500亿个物种之间。我们知道地球上现存物种数是在500~5000万个物种之间,那么曾经生存过的物种的99.9%已经消失,每个物种的平均物种寿命约400万年。科学家们把这样物种消失的事件叫做物种的灭绝。有灭绝就有新生,未来新生的物种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2.
衰老过程与自由基有关,碧萝芷能够清除自由基,因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我将引述一项研究来说明,碧萝芷可以延长某种普通实验物种(用于研究衰老过程)的寿命,但它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要胜于在延长寿命方面的作用.使用碧萝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同时延长寿命.我们希望自己能延长寿命,也希望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减缓衰老过程意味着活得更长和更好.  相似文献   

3.
田忠英 《金秋科苑》2010,(20):54-54
电泵系统的运转寿命是受一系列变化影响的,这些变化最终决定机组运转寿命的长短及其失效模式。失效分析是机组运转寿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结果决定着与之关联的电泵应用、制造、服务和系统运转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其目的是改进电泵系统的运行寿命、缩短停机时间并增加油井产量。微生物腐蚀是由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其它的有氧菌和厌氧菌物种引起的,这种腐蚀现象在管道工业中已被广泛理解,但是在潜油电泵应用和其它人工举升方法中却常常没有被认可。本文将提出微生物腐蚀电泵的失效分析过程,也包括识别微生物腐蚀井下设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起源是个谜,生命的毁灭同样是个谜。地球上,人类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而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被淘汰了。其中,恐龙就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种的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发生竟然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有些科学家提出,生物大灭绝的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26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绝大多数物种的灭顶之灾。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生命条形码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门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遗传学原理为基础进行物种准确辨识的技术,相当于生物学界的“分子诊断技术”。其原理是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自身具有的一小段DNA序列,该序列与其他物种都有显著的不同,但物种内部的差异极小,因此该序列被形象地称之为“DNA条形码”。以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别的技术就是生命条形码技术。  相似文献   

6.
朱俊明 《百科知识》2012,(10):12-13
正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牛的寿命是3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哺乳动物最高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约为10~14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25~35年。人也是哺乳动物,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裸鼹鼠、大象和弓头鲸引起了癌症研究者的注意。乍看之下,这三种动物几乎毫无相似之处:裸鼹鼠这种啮齿类动物住在地下,大象于陆地漫步,弓头鲸在海中遨游,但这三者确有相似之处。首先,它们的寿命都相对较长,裸鼹鼠可以活过30岁,寿命比大多数同体型的物种长得多;有些大象最长能活70年;弓头鲸的平均寿命则长达两个世纪。其次,这三个物种基本都对癌症免疫。人们常  相似文献   

8.
李芸芸 《百科知识》2007,(11X):31-32,33
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关于长寿的理论和实践却有许许多多。要了解寿命就要知道人和生物的老化,因为老化与寿命紧密相联。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老化到达一个临界点,就是生命的终结。美国爱荷华大学动物学教授史蒂芬·奥斯泰德却从老化的角度提出了寿命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颜色是世间万物的自然属性之一,无论现实的物质空间还是虚幻的精神空间,任何存在或者想象的事物都是拥有颜色或者被赋予颜色特性的。从自然物种到人造物种,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颜色,颜色词的存在因为物种的存在而起源进而发展,而不同语言的颜色词却随着各自语言的特征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指出地球生态环境演变及其引起生态递换传输方式变化是生命与物种起源的基础。在生态平衡趋势下,特定生态环境可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物种之间相互依存而构成食物链,保护与改善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按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是100-150岁,科学家一致认为的自然寿命平均为120岁。生命可分为两个春天,0-60岁为第一春天,是播种耕耘,辛勤劳作的春天,61-120岁是第二春天,是收获温馨从容  相似文献   

12.
越高级的动物适应本领越差.比如酷热的沙漠中,响尾蛇、沙漠蜘蛛、巨蜥和其它一些昆虫等低级的冷血动物在炽热的阳光下什么事也没有,日落后的酷寒也难不倒它们,而温血动物中,只有骆驼等少数物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5,(7):64-65
<正>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外来物种通过自然侵入、人为有意引种、无意引入等方式侵入。在入侵地定居后,主要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加快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损失,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据有关文献,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植物性物种有108种,隶属23科76属。外来入侵生物是指被引入或扩散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奔放的,它不受任何限制。地球生命在诞生之初,没有可以参考的发展范例,所以,生命本身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不断地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尝试着自我修改。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里,99%都成了生命尝试的牺牲品,永远地消失在历史中。一声濒死的惨烈悲鸣,却为后继者趟开一条希望的血路。如今,生命的试错仍在继续,新的物种还将不断地诞生。多少误入歧途的失败,换来九死一生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7):75-75
根据科学家对全球物种的最新推断.自然界一共存在大约870万个物种.这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估算。但这些物种中的绝大多数还未被归类,把它们逐一记录将需要1000多年时间。物种数量的推测基于对“生命系谱”上各种分支间关系的研究。目前已被正式确定的物种大约有120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来自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齐聚南京,参加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一起讨论几亿年前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就有了波澜壮阔的生命现象。生命的起源让人着迷,而生命的演进和演化,同样精彩。在生命演进的漫长历史中,有的物种新生了,有的物种灭绝了,还有的物种顽强地存活下来。地质历史上,有生命大爆发,也有生命大灭绝。我们就从恐龙开始吧,来一次穿越1.5亿年的旅行,探索生命演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仰慕那些神秘的外来物种,而在揭开面纱时却往往让其惊呼“引狼入室”;人们常常赞美那寓示勃勃生机的绿色和鲜活跳跃的生命,而一些苍翠欲滴的绿色植物却在肆意危害着我们的江河湖泊,一只只不邀自来的飞蛾爬虫却在吞噬着我们的森林草原……有害的外来物种在我国已呈泛滥成灾之势。提起外来物种入侵,大概不少人会想起2002年末那一度令人惶恐不安的食人鱼事件。那一条条个头不大、看似温顺的“水中狼族”,长着一口食人鲨似的锯齿,性格极为残暴,一旦闻到血腥,马上变得疯狂无比,转眼间就能把一条大过身体十几倍的猎物吃掉。在它的故乡南美…  相似文献   

18.
第一链接     
物种损失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繁殖力和生态力能会否因某一物种灭绝而改变?这个问题曾有很大争议。20世纪9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物种损失可降低群落的生殖力以及其捕获和消耗有限资源的效率。后来的研究产生了若干反例,这些反例导致生物多样性效应的普遍性受到质疑。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拉德利·J·卡迪纳尔等人报告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实验研究的相关分析的结果。他们的结论是,物种损失的确削弱了生态功能,但削弱的程度取决于实际损失的是哪些物种。摘自《自然》2006年10月26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技术当然存在漏洞。大家都…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奔放的,它不受任何限制。地球生命在诞生之初,没有可以参考的发展范例,所以,生命本身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不断地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尝试着自我修改。地球上多姿多彩的鲜活世界,是付出了巨大而惨重的代价才一点点建立的。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里,99%都成了生命尝试的牺牲品,永远地消失在历史中。一声濒死的惨烈悲鸣,却为后继者趟开一条希望的血路。如今,生命的试错仍在继续,新的物种还将不断的诞生。这里没有失败者,只有先驱……  相似文献   

20.
越存越胖     
《世界发明》2006,(10):29-29
你还在通过电脑显示存储介质的属性来查看它的剩余容量吗?来瞧瞧俄国人发明的Flashbag移动存储盘吧。Flashbag在没装文件的时候是扁的,和普通的移动存储盘没什么两样。一但存入文件,它内置的迷你马达就会自动开始充气,文件存得越多,Flashbag就会变得越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