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铁民同志十多年来,勤于笔耕,成果累累。在出版了《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之后,他便潜心专攻王维,先是完成了《王维集校注》(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接着又对王维的生平、交游、思想和创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写出了十余篇论文,结集为《王维新论》,已于1990年9月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我读了这本书,觉得其中创获颇多,显示了王维研究的新水平,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2.
对于敦煌赋的整理研究,代不乏人,多有建树,但一直没有辑录成帙的赋作专书问世。甘肃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5月出版的伏俊连的《敦煌赋校注》,终于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为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合编的《敦煌文献丛书》之一,是对敦煌遗书保存的赋类作品进行全面整理研究的校注本,可以说是敦煌赋卷的第一次结集,共收录赋作25篇。收录赋作坚持择善而从,不拘泥于一家;校注征引繁富,博采众家之长。名为"校注",其实是集校集注,而且作者有主见、有判断,阐幽发微,时有新见。诚然,该书所辑尚有遗珠之憾,在吸取诸家校勘成果时也难免未备之虞。  相似文献   

3.
正《聊斋俚曲集校注》由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泰校注,九州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5YJA740064)的最终成果。此书以路大荒先生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6)的《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为底本,参照蒲先明先生整理、邹宗良先生校注的《聊斋俚曲集》,盛伟先生编校的《蒲松龄全集·聊斋俚曲集》,同时参考了日本庆应大学相关藏本、  相似文献   

4.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徐礼节教授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余恕诚教授合著的《张籍集系年校注》(全三册),2011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该著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版《红楼梦》,即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的本子。而到一九八三年四月,初中语文课木第六册编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仍旧使用“程乙本”,实在不太恰当。  相似文献   

6.
《阮籍集校注》为已故陈伯君先生之遗著,中华书局出版。本文认为校注者的手稿尚未写定,体例亦有欠缺(如不用校勘底本),出版时又未认真核对、整理、校对,致使本书失误迭出。主要有:一、陈伯君先生《序》之误。二、陈伯君先生《阮籍年表》之误。三、陈伯君先生校注之失误。四、中华书局编校之误。 本文旨在评议《阮籍集》一书仓促出版造成的失误,并不否定陈先生的贡献,特别是在阮籍散文的注释方面。  相似文献   

7.
依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全唐诗》等收录的有关贯休的诗歌以及相关序跋,可以考证贯休的诗集《禅月集》的结集过程、卷数及其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撰征赋并序》历来无注。岳麓书社近年出版的新校注本《谢灵运集》有注,但失误极严重。本举10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9.
整理一部古籍,如何正确评价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版本,这对于底本的选用及校勘至关重要.也是在古籍整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最近重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徐霞客游记》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徐霞客游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皆重版了《游记》,与初版相较,除个别字句有改动外.基本保持了原本的格局,故本文仍采用初版,如引用重版,则随文注明).尽管前者重在“游记”的整理,后者重在“游记”的校注,但两相比较,在勘误方面,读后颇受启迪,拟就此文,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我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郑宏华新近出版了由南京大学卞孝萱先生作序的《李颀诗集校注》。该书以《全唐诗》李颀卷为底本,搜罗现存的《李颀集》各种刻本,以及明以前的唐诗选本、类书,对李颀现存诗歌逐一进行了校  相似文献   

11.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晚清政府为加强舆论控制稳固统治而出台了系列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按这些律条的制定可将晚清的新闻出版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晚清政府企图通过立法的手段来行专制的目的,其对新闻出版的监控反呈现出某种更为严密强化的趋势,但在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冲击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斗争的影响下,清朝的新闻出版立法又表现出某些貌似开明的法制近代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宋代重视文人文集之编纂与整理,雕版印刷的发展又使文集传播更为方便通畅。这样的文化环境与条件促成宋人文集序跋意识的自觉,文以序传得到集体认同。文集序跋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数量庞大,精品多见,而且出现了刊刻序跋、读后感式序跋等新形式的文集序跋,甚至在文人间还出现了序跋对话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东晋政治家谢安因淝水之战闻名史册,清代学者邢澍经过实地勘访,结合传世文献,考订谢安死后初葬建康,后徙浙江长兴。江浙名流钱大昕、阮元、凌廷堪等纷纷赋诗祝贺,赞颂谢安弈棋破敌的伟业,颂扬邢澍修葺谢安祠庙的盛举。这组诗收录在清代两部《长兴县志》中,材料珍贵,不仅可补诸人诗集之阙,而且对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16.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由彭兆荪辑选、徐达源参校的《南北朝文钞》,体现出了选者以六朝骈文为尊尚的编纂旨趣和反对俳俗、推崇渊雅的骈文主张。在文学史价值上,该选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骈文正名的效果,同时对后世骈文选本编纂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堪称清代以六朝为主要收录对象的骈文选本中重要的一部总集。此外该选本也有不小的文献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钱谦益在明清两朝均担任过史职,因此他始终以修国史为己任。早在天启初年他参与编纂《神宗实录》时就十分留心相关史料的搜集。他计划编纂一部纪传体《明史》,准备先作长编和事略,后作本纪和列传,并已纂修明史百卷,另编次明代文集百余卷,可惜毁于绛云楼一炬。流传下来的《国初群雄事略》、《太祖实录辨证》两书,在客观保存元明之际的史料及考订史料真伪、弥补前史记载的缺漏、订正前史内容的错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颇具特色。钱谦益对元末明初史事的编纂和考证,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他考证史事,严格遵循言必有据的原则,其考史的成果多被清修《明史》所采纳。他所采用的考史方法对清初乃至乾嘉考据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戈载《宋七家词选》是清中叶吴中词派的代表选本。通过杜文澜的笺注,在光宣年间得到广泛流传。朱祖谋等将该选奉为美善兼备的范本,并在戈载校词体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校词五法。《宋七家词选》宗尚南宋,不苟律、韵等主张对光宣词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的日益浓厚,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也随之进入其全盛期。黄庭坚诗歌在清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借阅、抄购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别具特色,强化和促进了黄集秘籍的流传;诗歌选评促进了黄诗传播的普及性和经典化;宋诗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以两类选本的传播,将黄庭坚诗歌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旧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发挥了其长久性的信息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