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学业负担过重向来是义务教育改革难以攻破的瓶颈,"双减"政策从校内教学和校外培训两方面为当前的减负工作指明方向和路径。从校内教学的视角来看,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关键不仅在于作业的减"量",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增"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减负提质提供支撑引领,助力教学过程精准高效,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作业,全流程数据驱动教学评价降低考试压力。然而技术理性使课堂教学面临人本关怀缺失,教学评价重量轻质,学生学业负担再度加重的风险。对标"双减"目标坚守教学育人本义,人机协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动态监测学业负担,科学精准减负,统整量化质化评价是减负提质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在不久前召开的“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座谈会上说,在当前的减负工作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防止工作的片面性。 一要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必要的学生负担是学生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过重的负担则会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阻力。减负只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9月,重庆市教委召开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万人大会,出台并解读了"重庆减负十条规定","学生减负"再次成为热点。不由得引人深思: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热潮已经经历了60年,为什么至今"负担"仍重?由教育行政部门带头推动的新一轮"减负"前  相似文献   

4.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由此而引发的经济负担."减负"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合理负担的基础上得到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本文详细论述了教师在"减负"过程中作用的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5.
"减负"是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真正理解"减负"含义的人不多,许多人认为减负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其实"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乱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负担是学生为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而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必要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过重负担则适得其反 ,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所得出的经验。“减负”就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不是简单减少学生学习时间 ,做作业时间 ,也不是简单砍掉一些课程、内容。要通过减负 ,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 ,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引导学生善学、乐学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江泽民主席指出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好了 ,…  相似文献   

7.
正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障碍.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国家教育部针对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的问题提出了减负增效这项举措.学生减负容易,但是增效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自己化学教学工作,谈一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以及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减负增效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的问题提出了这项举措,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  相似文献   

8.
反思"减负"     
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来分析,现实中的学生学业负担并非一个"重"字可以概括,而是畸重畸轻.减负绝不能一概而论.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负担应该是有减有加.减负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以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减负"喊了好多年,"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问题依然"常盛不衰".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重申"减负"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多年来,史家胡同小学秉承和谐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减负增效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12.
一、减轻学生负担忌两个极端 (1)忌放松式的"减负" "减负"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减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少学,而是使学生学得更好."减负"是减轻沉重的负担,把学生从大量"无效劳动"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一、减轻学生负担忌两个极端 (1)忌放松式的"减负" "减负"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减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少学,而是使学生学得更好."减负"是减轻沉重的负担,把学生从大量"无效劳动"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减负"问题再次升温,很多学者认为"减负"刻不容缓,其出路便是高考制度的变革。尽管历年高考改革中不乏"减负"措施,学生负担却并未因此得到丝毫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仅靠高考改革并不能减轻学生负担,高考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仅由考试所致,与整个教育系统也有关系,究其根源更是社会竞争所造成的。"减负"应当综合进行,既要平衡不同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应着力于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高考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领域,"减负"不是一个新问题。长期以来,"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却在"减负"声中越减越重,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顽疾"。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家庭负担、社会负担,成为一种社会病态,"减负"刻不容缓。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学校、社  相似文献   

16.
“减负”,这是当前教育战线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减负”道路崎岖漫长,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地说,将学生从当前如此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其趋势不可逆转。“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由于滥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要减轻的是过重的不必要的学生负担,但不是说学生学习不要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的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  相似文献   

17.
广大中小学师生负担过重是一个事实,"减负"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减负"的措施也经常地推出,可是,无论是教师的负担还是学生的负担,都没有真正地减下来,中小学教学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考试包括中小学的日常考试、中考和高考内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也是一个事实,可是,笔者认为,由此得出"负担"是或者主要是由于"难度"造成的这样一个结论,为了"减负"而积极主张降低教材难度或者降低试题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试题的难度,引导教学降低难度,却是极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减负提质"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存在过于依赖外在减负而导致减负实效不高的现实。自主减负是指学生通过优化学习过程与方法而对学业负担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创造"量力负担"并实现学习质量提升的一种减负方式。自主减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表明其在实现"减负提质"过程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减负"这个词语不断被教育工作者提出来。在国家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的是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要想早日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关乎到我国每位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也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着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试图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对今后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