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以张幼仪的前半生经历为依据,以这位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人的生活变迁,来探讨近代上海社会及服饰的变迁。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角度,是因为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诫,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同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妇女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社团是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以近代上海为例,可以看到其有自发结社的特点;在转型期,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增加现代理念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它以社会结构的变迁为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体制交织,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快速转型,劳动分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可以划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产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1]将服饰文化纳入到这一广义范畴,它所包含的“技术”和“价值”体系,前者是指服饰本身,后者则是指服饰观念。因此,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不仅是器用层面上服饰本身的变化,也是服饰观念的更替。甚至可以说,服饰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深层次动力。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传统社会向现代…  相似文献   

5.
近代上海服饰研究及上海市档案馆的相关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上海服饰 ,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论题。首先 ,服饰的变迁轨迹 ,由小见大地折射出了自开埠以来 ,近代东西方文明在上海地区的撞击和交融过程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是上海地方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随着历史研究对象和领域的逐渐扩大 ,考查上海地区普通居民的服饰状况 ,可以对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 ;同时 ,近代上海地区的服饰 ,开风气之先 ,突破服装的原有蔽体保暖功能 ,摆脱传统观念对服饰的礼法要求 ,导入了美学新概念 ,从而使服饰上升到了文化的范畴 ,使上海地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派服饰文化 ;另外 ,对上…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电影院与城市公共空间(1908~193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是在20世纪初才作为一种外来事物而出现的.新兴的电影院出现后,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市民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凸现出来的大都市,更能体现出电影院这种新式娱乐场所的产生对人们的影响.本文以近代上海(1908~1937年)的电影院为出发点,试图了解作为新式城市公共空间的电影院的出现,对近代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两者的关系如何,体现了近代以来一种怎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西关小姐"被称为广府文化的明珠,岭南文化的经典,其形象变迁成为岭南女性形象转变的先声.20世纪初,"西关小姐"的服饰逐步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功能性的特色,体现了岭南女性时尚典范、社会精英的新形象.这种变化,不但是满汉融合,中西交流的结果,更是近代岭南,乃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与市民社会崛起的彰显.  相似文献   

8.
<正>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是我国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民主主义为思想基础,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蔡元培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使他将教书育人看成是救国图强的必然途径,蔡元培是在经历了内忧外患的洗礼后形成的思想总结,这在近代中国具有普适性的影响意义。严复曾经有"民力已荼,民智已卑,民德已薄"[1]15,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中,也就是说,我们正经历着历史转型期。  相似文献   

10.
"崇洋"是近代中国消费的主旋律,对近代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社会经济变迁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至于有人误认为"崇洋"是近代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其实"崇洋"思想于清朝中期就已经在江南等地出现.  相似文献   

11.
张宁是中国台湾的历史学者,其首部著作《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与回力球赛》以翔实的史料对近代中国上海的"三跑"运动展开研究.张宁以"转译"的概念来展现东西方的文化交锋,分析异国事物在转移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此书超越了学术专著中常见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对象,其对于相关学者研究近代中国上海的体育史、文化史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领域的广告史学者在研究广告史时,多就广告业中发生的事件或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广告作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评议.《<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一书则不满足于将研究仅仅局限在广告史方面,而是希望通过广告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这样一来,作者孙会在研究时实际上至少就有了两个视角:其一,用广告学者的眼光探索媒体及其中的广告作品;其二,用历史学者的眼光来注视着近代社会.基于这两个基本视角,作者试图通过《大公报》中的广告,去追寻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并进一步探索广告对近代中国社会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广告是社会经济的重要产物,因此,作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研究目标,实际上又在两大基本研究视角中,隐藏了第三个视角,即从经济的角度去探索广告如何通过影响社会经济进而影响社会.我是赞成这类多视角的研究思路的.  相似文献   

14.
据文献记载,元末的上海地区已经有零星的戏曲演出活动;历经明清.到了近代,上海的戏曲演出始放异彩。开埠不到半个世纪,上海就有“戏园之盛,甲于天下”的称誉。与此同时,上海戏曲也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的植变。推动上海戏曲文化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因有开埠之后工商百业的发达,为戏曲的演出和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市民阶层兴起之后的戏曲娱乐需求;还有上海这个近代中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所具有的文化粘合特质。除此之外,租界的存在、中西交汇的格局对晚清上海戏曲变革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晚清上海戏曲的变革与整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读书传统,中国人自古就有读书的信念。但中国读书人追求得更多的是功名和权力,而不是知识和理性,这与西方意义上担当"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存在巨大的差距。近现代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变局,也是中国读书传统的一大变局。而近代图书馆事业也在此时勃然而兴,这既是因为西风东渐的外在影响,也顺应了中国读书传统变迁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杨浦: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浦位于上海市区的东北部,东、南面濒临黄浦江,横贯整个上海的黄浦江在此拐了最后一个弯后,与长江合流,浩浩荡荡汇入大海.沿江杨树浦路一带,上海开埠后划为租界之地,形成杨树浦工业区.如果要追寻中国城市近代工业史,那么上海便是一个典型,而以杨树浦为代表的浦江两岸的工业码头区,则是上海近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上海之所以能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和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杨浦功不可没.可以说,杨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杨浦近代工业的崛起作一历史考察,于今日上海工业和城市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会馆(公所)[1]遍布全国各地。据1909年《上海指南》所载,上海的会馆有六十多个。北京的会馆则更多,可考证的有425个[2]。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步伐加快,新式同乡会应运而生。据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1934年所编的《全国民众运动概况》统计,上海新式同乡会有65个,湖社即是其中之一,而且较为典型。本文力图通过上海开埠后湖州商帮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传统或近代性地缘团体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湖社的具体活动,揭示近代新旧同乡团体的社会参与及其特征。一、新旧同乡团体的嬗递成立于1…  相似文献   

18.
骆欣  南长森 《编辑之友》2017,(10):98-102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界谋求新的出路,新兴出版业成为一个主要选择.而在出版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90年代科举正途出身的士绅阶层,特别是像张元济、汪康年这样从传统士绅阶层分化出来的知识精英.不同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较早参与出版业的口岸知识分子,以谋生为主要取向,传统士绅将历来的家国情怀注入新兴出版业,以启迪民智作为追求,不仅改变了当时上海出版业的格局,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转型期.转型期的特点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样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巨变,广告在这场转型期的革命中对消费观念的影响无形而重要;广告作为消费意义的生产者在引领人们建立新的消费观念、进行新的消费尝试和消费体验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立足于广告学与社会学视角对广告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以何种方式产生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服饰变迁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展现了意识形态和审美取向.本文回顾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服饰发展历程,描述了不同年代服装所现出的状态和表现形式;分析了每一个时期服饰流行的成因,并详实记录了不同经典款式的基本形制和特点.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是挡不住的春光,这种本能地对美的追求,必然会在服饰上留下每一个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