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忠玲 《广西教育》2023,(20):76-79
本文针对中职生抗挫折能力弱的主要表现,分析造成中职生抗挫折能力弱的原因,提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高度重视学生抗挫意识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抗挫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讲好先进人物故事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耐挫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而得到培养、提高的。首先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其次,教师可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晓玲 《学周刊C版》2023,(13):163-165
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至关重要,学生抗挫能力的养成情况,关乎心理健康水平和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效率,决定学生是否能顺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意义,从开发学科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挫折经历、加强心理问题疏导、开展抗挫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论述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借鉴,从而增强初中抗挫教育质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学生学数学时遇到挫折的原因,论述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强化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适时利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斗志;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需要教师多重考量和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抗挫能力的培养意识,精选引导方法,优化教育环境,拓宽训练域度,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实践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班学生耐挫能力及其社会适应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班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加强其耐挫能力培养、提高社会适应性,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论在阐述培养高职班学生耐挫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的必要性基础上,探讨了高职班学生学习期间面临的主要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培养高职班学生耐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因素之一的耐挫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必要的,首先要使小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耐挫能力教育,其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最后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耐挫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夸天,中小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耐挫能力又相当脆弱,致使产生各种各样的J心理挫折,给生活、学习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肖佳怡 《教师》2012,(2):17-19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耐挫能力又相当脆弱,致使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给生活、学习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供了增强学生耐挫能力的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0.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的教育.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是"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孩子在6位长辈的庇护之下成长.然而,过于顺利的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耐挫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是当前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耐挫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积极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设计耐挫力运动干预方案,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探讨增强小学生耐挫力的有效途径,用运动干预的方式建立学生对挫折的积极认知,进而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合理调控情绪,从消极防御转化为积极构建,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敬 《天津教育》2009,(4):35-3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出现烦恼和压抑心理的占40.3%”,一些中小学生因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挫折而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杀害同学或亲人的恶性案件经常见诸报端,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耐挫能力较差,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师生“双主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初中体育教学有诸多目标,教师将培养学生抗挫力作为目标内容,不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睿智。学生抗挫力普遍较低,只有经历更多困难和挫折,才能健康成长。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抗挫力培养展开教程设计,是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其实践价值显而易见。学生抗挫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渗透分层教学意识,为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成长环境、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抗挫力的教育,以致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会产生行为偏差。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对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主要问题,并从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开展主题活动、利用教学实践等角度,阐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抗挫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燕宪丽 《考试周刊》2010,(52):211-212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孩子耐挫力的高低,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儿童耐挫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重任。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所有的挫折,飞过所有的绝望。  相似文献   

17.
培养耐挫能力,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我国少年儿童耐挫能力差的现状,本文从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学科渗透和实践磨炼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培养他们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同时还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的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怎样优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呢?一、转变观念是实现目标优化、培养抗挫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于利红 《陕西教育》2008,(7):104-104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我尝试性地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 “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是一种最基本的抗挫心理素质培养方式。可通过正面的鼓励,使学生直接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小学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体育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此时期,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心理的抗挫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随着小学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通过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以面对未来的挫折与难题。本文就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进行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