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 ,“挫折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并盛行 ,其核心是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磨练、刻苦锻炼的教育 ,培养他们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在我国 ,“挫折教育”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家庭、社会乃至学校对青少年一味地“爱护”、迁就 ,就是批评也是极其婉转的 ,深怕学生受不了。因此 ,学生很少尝过挫折的滋味和失败的痛苦。假如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会无法承受 ,从而怨天尤人 ,甚至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这样的人如何能参与未来的竞争呢?因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2.
3.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中职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下降,中考生有许多都是考不上高中,才进了中职学校。中职校中的许多学生都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和殊群体。  相似文献   

4.
学生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心理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那么能否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入手进行学生管理,这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验证、推进。  相似文献   

5.
6.
教育学生时 ,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 :“你给我听着。”如果说“我正在听 ,你慢慢说” ,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一、聆听———一把神奇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 ,聆听是一种对他人的情感、语言表达的反应方式和增强对他人的情感、心理体验的理解的手段 ,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几年来 ,我将其用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缓冲气氛 ,创设理想情境聆听 ,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场面 ,只要在我专心倾听的时候 ,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它可以说是“常见病”、“多发病”。比如,保尔、张海迪本来很受学生的崇拜,可一旦教师讲他们讲得太多,学生便开始产生反感;本来,学生对某个现象很想发表意见,甚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可一旦老师将之引入主题班会,大家便畏惧、厌烦起来;一个同学本来不受大家欢迎,可老师一批评,他她反而获得了众人的同情……逆反心理既是客观存在,那就回避不了,就必须认真对待。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防止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以为,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世纪逐渐向我们走近,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跨世纪的变革,未来世纪对教育和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因此心理素质变革得更加重要。本文着重从优化心理环境,优化个性心理,优化心理疏导三个方面,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各地成人及职业技术教育也日益蓬勃发展起来。进入成人大 (中 )专及高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增多 ,成人大 (中 )专的情况尤为突出。但从学生的构成看 ,非在职化和年轻化是其明显的特点。也就是说 ,到成人大 (中 )专学习的学生 ,大多数是应届及往届高 (初 )中毕业生。这一时期正处学生青春期前后 ,他们的心理与生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进入到成人大 (中 )专学习 ,对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要过好转折关 ,对每一个人来说并非轻易的事 ,这里就存在着“四有”总体培养目标与个人“自我需求”的矛盾。在处…  相似文献   

10.
欣赏和期待     
有两个年轻人,因为贫穷的缘故,一起去偷羊,结果被当场抓获,按照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两个年轻人的额头上被烙上了英字母ST,即偷羊贼(SHEEP THIEF)的缩写。  相似文献   

11.
最好的老师     
《青年教师》2004,(9):46-47
  相似文献   

12.
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成员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观察和了解,联系当今中专生心理实际,分析并了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对于培养中专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说到健康 ,不少人往往只注意到身体方面的健康状况 ,而忽略了心理上也存在着健康问题。实际上 ,人体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 ,健康的意义不仅在于生理方面 ,在心理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许多时候 ,心理不健康带来的危害更大 ,因此 ,我们不仅要讲生理健康 ,还要讲心理健康。中学生 ,正处在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年龄阶段 ,急剧的生理发育、性意识的萌发、自我意识的空前强烈等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烦恼和困惑。因此 ,他们不仅经历着生理上的重大转变 ,而且经历着心理上的重大转变。要获得一个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全新”的世界 ,这两者当…  相似文献   

14.
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群体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中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对非正式群体的向往与参与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与非正式群体间个体的交往有助于完善自己的个性,这种交往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16.
姜昕 《山东电大学报》2003,(4):36-36,41
分析电大学生受挫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路过四年级语文办公室,四( 2 )班班主任王老师看见,跑出来喊了我一声:“焦校长,请你过来一下。”我跟随他进了办公室,正好看见他班一男生冲着王老师大哭大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为了打破僵局,我将该男生带到我的办公室。先请他坐下,再请他喝水,要求他冷静后再谈;这时他仍然歇斯底里大哭不止,并解下自己的红领巾和中队标志,摔到桌上,好像受了很大委屈,我又给他递上纸巾,让他将肚里所有不愉快都哭出来,随之他又嚎啕大哭起来……半小时过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向我倾诉: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在家动不动就向他发脾气;同学们都与他过不去、疏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就业体制的改革,大中专学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统包统分”向“自主就业”方向转换,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中专学生就业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本文对大中专学生就业心理冲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就业心理教育与就业心理测评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教授曾对6个不同领域里在35岁以前达到世界一流成就的120名杰出人才作过一次调查 ,发现他们之中竟没有一位智商超常者 ,但却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便将来更好地工作、生活。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许许多多教师注重“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而忽视学习成绩好或学习成绩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进行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